差一点就带领清朝走向民主的“八王议政”,怎么突然就没了?

满人作为渔猎部落发家,逐渐统治周围城邦国土,一方面要处理反抗敌对群体,一方面要团结分封内部的各军事群体。财产上的均贫富和政治上的权利平衡成为落后的渔猎民族的一大特征。三百多年前蒙古人有“布里尔泰会议”,努尔哈赤就开创了个“八王议政”,实质上都是由极少数的几个皇亲贵胄共同协议一些军国大事包括推举皇位(汗位)的继承人。所以在元朝初期和清朝前期,按照当时的“宪法”,皇帝(大汗)是没有独断专行的传位权利的,即使指定了继承人也要经过议会的选举才能成为合法的统治者。

差一点就带领清朝走向民主的“八王议政”,怎么突然就没了?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毁灭满族原生态部落制度,创建新型的八旗(按照军事体制重新编组的家长制部落,努尔哈赤任命自己的子侄为各旗旗主,这是一种典型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政治制度)制度之后,又置议政大臣五人,理事大臣十人,与诸贝勒每五日集会一次,协议国政。

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和硕贝勒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握。

天命七年三月,努尔哈赤又谕令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

1626年八月十日,努尔哈赤病逝,诸贝勒遵照共议国政”的遗命“集议任立新计,正式进入人贝勒共治国政的新阶段。皇太极时代是议制度正式开始实施的时代,由四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阿敏、皇大极)按月轮值,执掌政务。但是皇大极是不能容忍别人分享权力的,他逐渐削弱人旗贝勒权势,终于确立了个人独裁的极端专制形式。代善、莽古尔泰、阿敏,均为皇太极之兄,分掌大权,皇太极事事受掣肘,乃设法加强君权。他诡计多端,连续整治了几位贝勒。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斥数阿敏擅自撤离成守之地,并坐受跪拜,“俨如国君”等十六大罪状, 将其幽禁,次年死于狱中,夺其所领镶蓝旗。天聪五年,莽古尔泰酒后失态,手出佩刀五寸许频频摩视,众议其“御前露刃”对汗“悖逆”是为大不敬,革掉了贝勒名号。

差一点就带领清朝走向民主的“八王议政”,怎么突然就没了?

后来乔古尔泰气愤而死,皇太极夺其正蓝旗,令长子豪格统领。自此以后,诸贝勒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天聪九年,因皇大极指责代善宴请他素怀怨恨的大姐莽古济格格公主,是轻视大汗,不遵制令,代善几乎被革去大贝勒名号。代善年老体迈,又势单力抓,已无法遏止星大极独裁的野心。六贝勒臣都惧怕受到整治, “大小约纪,俱听皇太极裁定”。至天聪末年,皇太极已控制了两黄、两蓝两白六旗于1636年被拥立为皇帝,定国号为清,改元崇德店切朝义都在汉俗。所谓“既已为君,制令统丁所峰,八旗共治局面由此结束。皇大极终于可以“南面中坐”以显示至尊之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