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豬圈健身同這10類人講別開健身房了

有人覺得開健身房門檻低,有錢就行;有人覺得開健身房一定要懂健身,起碼自己得練過,行業小白沒戲;有人覺得開健身房很簡單,找個品牌加盟就好……有的人開了店不到一年就倒閉,有的人一年連開好幾家店都賺錢。評價不能一概而論,但是評判你自己適合不適合開健身房,看看屬不屬於以下這10類人。如果屬於,建議健身房你就不要做了。

1. 沒錢、沒人、沒能力的“三無”人員

每個行業准入都是有門檻的,資金、人、管理能力都要到位。開健身房的啟動條件在資金方面,最少也需要幾十萬,主要用於裝修和器械採購,保證健身房基礎條件具備。另外健身房說到底是服務業,需要有人管、有人服務,面積再小的健身房也需要具備教練和運營人員。運營可以自己幹,但教練找不到健身房開起來沒人服務也不行。即便在開健身房之前沒有現成的團隊支持,那也得具備招攬和管理人才的能力。沒錢、沒人,又沒找人管人能力的,開健身房這事鐵定做不成。

2. “用愛發電”的理想主義者

此類人空有一番熱血要做健身房,但並不瞭解市場,沒有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與心理準備,只是單純覺得做健身房這件事情好,符合國家政策、有利於全民健康,自己還能掙錢,於是手頭也有啟動資金,拍腦袋撒錢就開。或者還有一類理想主義者,就是想開個健身房給自己練練,順便賺點錢。等到真的經營了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兒。

3. 追求萬事俱備的完美主義者

天下沒有完美之事,此番道理人人皆知。但總有這類完美主義者創業太謹慎,總想等到方方面面萬事俱備才肯做事情。舉個例子,有人考慮要不要加盟光豬圈,去年我們的加盟費不到10萬,有人可能在觀望光豬的產品還有什麼問題、競品比較起來怎樣、還有沒有其他投資項目,結果一再猶豫。現在,我們在全國已經有200多家店了,早期的加盟夥伴已經在自己的城市連開數店開花結果,而今年我們的加盟費已經漲到15萬了。創業不能一味地觀望,不能非等到萬事俱備。哪個創業公司不是邊做邊打磨,但關鍵時機錯過就不再有。

光豬圈健身同這10類人講別開健身房了

4. 沒有開店夢想的人

這類人開健身房的意識不明確,意志不堅定,更沒有開健身房的夢想。今天看到隔壁健身房預售賣得好自己也想開一家,明天看到奶茶店火了又想去投資。今天下定決心要做健身房了,明天“聽了風就是雨”又畏手畏腳不敢做了。這類人不要做了,不管是選址或是拉新遇到一點挫折可能就會放棄。因為沒法把健身房當成事業來做。

5. 一味省錢省力的“偷工減料”者

開健身房一切從“省”,什麼都選用最便宜的。會員都不是傻子,一家健身房有沒有用心對待他們,他們是有感知的。三天兩頭跑步機是壞的,會員還會再去嗎?去健身房健身,地皮都是翹起來的,這還有心思上私教課嗎?苦了會員,害了自己,這類人喜歡偷工減料的人千萬不要開健身房。

光豬圈健身同這10類人講別開健身房了

6. 認為自己有幾把刷子的“油鹽不進者”

這類人覺得自己對健身行業很瞭解,自己非常有本事,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經營,不願意接受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新的工具。你和他講月卡對拉新有幫助,他覺得賣月卡肯定賺不到錢;你和他說線上購買支付方便、數據清晰,他還是喜歡收現金;你和他說要多做會員活動促粘性,他還是隻想著掙不來健身人的錢。這類人油鹽不進、逆勢而為,不適合創業。

7. 沒有學習能力的“原地踏步”者

這類人的問題是不總結、不學習、不思考。健身房經營出現的問題不總結,不去分析是拉新出了問題還是私教銷售太差。不學習解決辦法,有的人選擇加盟健身房,卻從不參加總部輸出的各種培訓,或者參加了沒有認真學習,不結合實際情況思考解決辦法。

8. 思想不堅定的左右搖擺者

有的人問題是不學習,有的人問題是“太愛學習”。今天參加這個培訓班了,方法好,要試試;明天跟業內人士聊天了,受啟發,也要試試。但問題是沒有想清楚每種方法的核心是什麼,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永遠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我們的加盟商裡,反倒是那些純粹按照總部運營方案執行的人,業績做得非常好。因為他們夠專注,執行夠到位。“小貓釣魚”的人,做不好健身房。

光豬圈健身同這10類人講別開健身房了

9. 一味依賴的“伸手黨”

這類人不到處去學習了,什麼都依賴總部。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心態問題——做好了是自己的本事,做不好都怪總部工作不到位。加盟商遍佈全國的健身品牌,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運營特色。總部輸出的是標準化策略,各門店具體怎麼落實還是要探索適合自己的方法。智能化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加盟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10. 純財務投資的“甩手掌櫃”

這類人把加盟開健身房當成是“理財產品”,只想什麼都不管就坐等收錢。這種態度是絕對危險的。加盟即創業,是經營企業,經營者的付出是絕對必要的。沒聽說過老闆不管,還能自動生錢的企業。若不打算付出心血的人,不要開健身房,還不如拿錢去買真正的理財產品。當然,理財產品也是風險與收益對等的。

光豬圈健身同這10類人講別開健身房了

其實還有一類人沒有說,就是想著開個健身房預售一通圈錢跑路的。這種人想的根本就不是開健身房。欺騙消費者,傷害市場,這種人別來攪局,健身行業不歡迎。

最後說一些建議。如今健身市場競爭越來越激勵,最好不要單打獨鬥,找到可以依靠的組織,去共享它的資源力量。

道理很簡單,個人力量很難與一個集體、一個組織相抗衡。集體和組織已經通過無數次試錯打磨出了一套正確的運營方法。為什麼光豬圈主做加盟還要開直營店?就是因為直營店是光豬圈的“小白鼠”,所有的政策、方案都是在直營店先推出、實驗,跑順了才會推廣至加盟門店。一個集體有這樣的試錯成本,個人錯得起麼?

另外,組織的資源整合能力一定比個人要強得多。單純從業務部門搭建來講,技術、市場運營、公關團隊等,總部早已搭建完備,個人再想去重新搭建一個團隊,費時費力。

所以新時代下開健身房,最好找到一個組織,判斷這個組織是否能與你個人資源充分融合,然後去思考運用他的運營套路,借力打力,做一個會賺錢的健身房老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