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26.7萬億元

一些人總是以老眼光看中國,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依靠的是人口紅利,當前這一經濟增長動力正在枯竭,所謂的經濟成就只是自我宣傳,其實並不好。但事實上,他們忘了,中國社會正在推動“創新”,生產方式也正在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創新,已遠遠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特別是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中國政府所採用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監管策略,為中國數字化企業營造了“敢為天下先,勇於開拓探索”的發展環境。這是歐美國家所不及的。目前,中國已是全球領先的數字化投資和應用大國,引領著全球數字經濟的新趨勢。

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26.7萬億元

在重慶舉行的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解讀報告稱,該指數研究獲得京東、滴滴、攜程等合作伙伴支持,從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文化和數字生活四個維度描述中國“互聯網+”的進程。

報告顯示,數字經濟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0.61%上升至2017年的32.28%。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地區發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根據“互聯網+”指數估算的中國2017年數字基尼係數為0.59,屬於相對不均衡的狀態,但較2016年的0.62有所縮小。中國數字經濟版圖已明顯向中、西部地區拓展,增長極正在由中部和沿海的人口大省向西部延伸。成都、武漢、重慶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的差距逐漸縮小。

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發展,或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幫助中國經濟更大範圍地融入到全球經濟發展當中。如電子商務中跨境電商成為中國電商零售走向國際化的現時戰略,據統計,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規模達到6.3萬億元,增速超過23.5%,成為驅動貿易發展的新動力。此外,中國還積極向海外拓展數字化驅動的商業模式,對全球經濟形成新影響。例如,共享單車企業ofo和摩拜現已進軍新加坡、英國和美國;美圖秀秀在巴西、印度、美國、英國等地都設立了分公司;“今日頭條”投資印度最大本土語言內容聚合平臺Dailyhunt,並將幫其實現機器學習和大規模個性化定製。中國的移動支付,也正沿著國人海外旅遊的線路,在全球範圍進行擴張。據德國《柏林日報》報道,在亞洲的東京和曼谷等大都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綠色和藍色標誌隨處可見,在德國也有2000家商店與支付寶聯網,中國遊客可以像在國內那樣輕鬆支付。

可以說,中國現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數字化大國。作為數字技術的主要投資國以及應用此類技術的先行者,中國正在改寫全球數字化格局,併為遠在海外的創業公司提供支持和啟迪,極有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