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爲人知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一代外交官

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閃耀於歷史舞臺。

1872年,一艘輪船從上海駛離,目的地是美國舊金山。

這艘船上有一批特殊的旅客,一群穿緞袍、拖長辮的中國男童。

他們中最小的10歲,最大的也不過16歲,此行目的是到成立不足百年的美國留學。

他們有一個統一的身份——留美幼童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事件還要追溯到1868年,中國“耶魯第一人”容閎提出“選派幼童出洋留學”,清朝廷回覆不予採納。

三年後,在容閎的反覆勸說下,曾國藩終於同意此事,併成立了“幼童出洋肄業局”,容閎任副委員,負責留學生的教育。

可以說留美計劃,是容閎一手促成的,時人評價他,“胸懷松柏之志,常葆赤子之心。”

在派出三批共120名留學生後,1881年,清朝廷頒佈一道詔令,“撤回所有在美留學生”。

此時,最早這批幼童逐漸長成,分別進入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就學。

耶魯大學留學生中僅有兩位完成了學業,他們一鼓作氣,用9年時間完成了16年的課程,趕在召回令前,圓滿肄業。

這兩位學霸,皆來自耶魯謝菲爾德理工學院,一位是愛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另一位是鮮為人知的

歐陽庚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歐陽庚,一位歷史上著墨不多的外交官,卻對中國的民主革命起過關鍵作用。

因為他曾救過一位大人物——孫中山。

1

1858年,歐陽庚出生在廣東香山一戶書香世家。他有個年長20歲的外交官堂兄叫歐陽明,是書法家歐陽詢的第43代孫。

1872年,清政府公開招收赴美官派留學生,報名者甚少,看笑話者居多。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因時人崇尚“四書五經,科舉當官才是正途”的封建思想,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認同泱泱大國,地大物博。

西學留洋大了說是崇洋媚外、傷及民族氣節,小了講則是有辱門風、為人不齒。

由此,這一批官派留學生在上海都沒招滿30個人,有頭有臉的官宦人家、家境富足的商賈子弟,都不籤這“賣身契”。

成大事者必定高瞻遠矚。

14歲的少年歐陽庚毅然去報考了,通過層層篩選,拿到了官派留美的資格。

赴美后,不像其他留美同學耽溺於大洋彼岸吹來的自由之風,歐陽庚看到美國城市的發達開放,愈加惦念起羸弱的祖國。

心中的強國夢,在鞭策他,敦促他。

於是,從紐約市曼哈頓西海文小學到紐海文中學,再考入耶魯大學,九年來,他都保持高漲的學習狀態,趕在1881年,恰好官派留學計劃夭折前,畢業了。

一回國,歐陽庚被分在了福州船政學堂。

當時,外交官缺口很大,懂英文的人甚少,時任紐約、舊金山任總領事的歐陽明想到了這位口語流利、成績優異的學霸堂弟。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舉賢不避親,1883年歐陽庚又回到了美國。

當時美國社會排華情緒強烈,華工飽受歧視,歐陽庚兢兢業業做了大量護僑工作,在僑胞中有口皆碑。

早期臺灣中小學課本中,還收錄了他諸多護僑事蹟。

由於工作出色,一年後,歐陽庚便從紐約調到了舊金山,由副總領事官升任總領事官。

外交官不只有雄辯的辭令,更是點滴之處為華僑華人維護尊嚴、保障利益。

這是歐陽庚的信念,也是他一貫處之的準則。

2

再把視線拉回大清,1894年,一位比歐陽庚小八歲的青年花十天撰寫了一篇救國長文,呈遞到了李鴻章處。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文章條理明晰、慷慨激昂,字字句句勸言政治革新。李鴻章正困於一觸即發的甲午戰爭,自然無暇與他詳談,建議信石沉大海。

年輕人義憤填膺,一封建議稿撼動不了這個古老王朝,叫不醒沉睡的中國,那麼革命可以。

他投身革命,四處宣講、集會,1895年,發動了“廣州起義”,這下引起了清政府注意,朝廷開始四處通緝他。

前方革命受阻,後有清廷追捕,這位年輕人只好先逃亡暫避風頭,再次回到曾經的發跡地——美國檀香山。

在登岸時,須用實名,還要有一人擔保,當時風聲鶴唳,人人對他的大名“孫中山”三個字避之不及。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走投無路,他抱著微茫的希望給美國總領事官歐陽庚去信,請求擔保,落款“孫文”。

歐陽庚不久便回信:“孫逸仙先生,聽說您近期要到美國來經商,作為總領事,我對僑民有引薦和保護的責任,不必寫信給我,到領館正常辦理入境即可。”

這信看起來平平無奇,歐陽庚卻頗費了一番心思,他暗示孫中山可用“孫逸仙”一名通關,還安排僑胞在路上護送他。後來,乾脆將表弟廖仲愷給他當助手,日後廖仲愷成了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財政部長。

清廷追查此事時,有兩大疑問:“孫文怎麼進入美國檀香山的?歐陽庚為何擔保孫文?”

歐陽庚只回復朝廷:“因不知孫逸仙即是孫文。”

1902年,欽差梁誠赴美調查此事,兩人商議一番,將責任全推給了“洪門大哥組織”(當時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組織)。

歐陽庚身為清朝官員,卻幫扶“造反青年”,實為對朝廷不忠。

但也不難理解,這位外交官身處世界變革的中心,遙望沒落的封建王朝,心理落差之大,他比誰都更渴盼中華復興,渴盼在外華僑有強大的祖國後盾。

歐陽庚身上有舊時讀書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卻不是一位守舊的封建臣子。

相反,他有走在時代之前的眼光。

3

1900年,新世紀的到來,沒有喜悅,北平城迎來的是鋪天蓋地的屈辱。

這一年八國聯軍侵華,圓明園焚燬。

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說:‘’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次年,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賠償4.5億兩白銀,協議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大洋彼岸的美國,新總統羅斯福上任,為改善兩國關係,提出商榷退還部分庚子賠款。

歐陽庚資助胞弟歐陽祺在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歐陽琪恰與羅斯福是同學,兩人交往甚密,便引薦兄長歐陽庚、梁誠、唐紹儀及梁敦彥與羅斯福洽談退還賠款。

歐陽庚心下明瞭,振興中華要靠教育,培養年輕一代任重道遠。經由多方斡旋,這筆款項最終用作教育經費及中國留美學生基金。

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羅斯福提交的退款議案,清政府創辦了一所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

1909年起,中國每年向美國派遣100名留學生。當時報考條件嚴苛,不僅要考生通曉國文、英文,還要“身體強健,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

由此選拔出的人才,也都是百裡挑一,第一批庚款留學生中有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後來者有影響近代進程的胡適

、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楨等。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據統計,從1909到1918年,九年間,近500名學生通過庚款留學美國,自從帶起國人出洋留學的浪潮,各種類別的官費留學和私費留學雨後春筍般冒出。

1917年,僅留美的在讀學生就有1170人,已回國的留美生有400人。

歐陽庚不是站在歷史臺前接受萬眾榮光的鼎鼎大人物,但這樁樁件件大事卻又與他的幕後支持密不可分。

庚款留學,利國利民的創舉,他的名字似乎鮮少被提起。

歷史典籍上,多推崇梁誠功績,但要攻克美國總統、國會,若沒有歐陽庚的人脈及對美國社會的熟悉,難度將會非比尋常。

但名與利,從來不是他所追尋的。

4

1906年,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4月18日凌晨5點12分,舊金山發生了美國城市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

7.8級的地震,席捲整座城市,死亡人數3000以上,過半的城市居民無家可歸。

流浪的人群裡,有歐陽庚及其妻子駱麗蓮,而遇難者遺體裡躺著他們的大女兒。

餘震不斷,房屋倒塌,又引發火災,有記載道:“此時登山下望,整個舊金山火燒數日不熄。”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整個舊金山都瀰漫著絕望、悲傷,歐陽庚夫婦顧不上悲痛,奔走在斷壁殘垣,救援生還者。

妻子駱麗蓮是醫生,她在地震中救助了眾多華僑孤兒,不料一根火柱倒下,正砸中她的臉,不僅毀容了,更可怕的是身體承受突如其來的重壓,留下了不可逆轉的創傷。

禍不單行,在找尋倖存者時,歐陽庚遇到餘震,被忽然滾落的重物壓斷了肋骨、左側頭部大面積燒傷,以至於後半生這塊頭皮都不再長頭髮。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大火燒三天三夜,當天重新亮起時,面對街頭無家可歸的大批孤兒,於心不忍,夫婦二人收養了十多個孤兒。

其中有一個十歲的混血女孩歐陽瑛,頗為傳奇,其父祖籍廣東香山,是歐陽庚的同鄉,據考究,或是年羹堯的後代。

孤兒收養不過來,歐陽夫婦辦了一座孤兒院,主要由駱麗蓮打理,操勞過度,地震舊傷復發,駱麗蓮累倒後,再沒有醒來。

1909年,年僅37歲的駱麗蓮,留下一座孤兒院,離世了。

先後經歷喪女喪妻之痛的歐陽庚,走入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僑民們需要他,孤兒院的孩子們也離不開他,歐陽庚分身乏術。

好在友人鄭所南夫婦主動接管了孤兒院,孩子們的未來才得以保障,歐陽庚更加投入工作及下一代的教育。

值得欣慰的是,日後歐陽瑛成為一名女飛行員,1924年,進行了一場從洛杉磯到智利聖地亞哥的長途飛行,轟動全國,還得到了總統卡爾文·柯立芝的接見。

不止養女如此出色,歐陽庚為感念歐陽明的提攜之恩,主動資助其幼子歐陽日如讀書,歐陽日如摘得了耶魯經濟學博士學位,為我國經濟做出卓著貢獻。

一場地震,徹底摧毀了歐陽庚的家,但越過傷痛,依然要直視災難,心懷希望。

悲痛之餘,他撰寫了《同一經緯地震史》、《震災防火》、《重建金山中華街》,對後世研究,貢獻巨大。

5

這位外交官輾轉世界各地辦差,總能遇上點奇聞。

1908年,墨西哥爆發革命,混戰之中311名華僑無辜遇難,清政府特派歐陽庚前往索賠。

1910年,歐陽庚親赴墨西哥交涉,據理力爭,圓滿完成此番重任。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此行,他受研究殷商甲骨文的國學大師王國維、羅振玉所託,查“華僑中有無殷人東遷的痕跡”。

剛要著手調查,墨西哥殷福布族殷地安人就主動向特使館請願,墨西哥革命時殺死“殷地安人”750名。

這些“殷地安人”自稱有中國血統,是殷人後裔,叫殷福布族,請求清政府保護。”

歐陽庚內心激盪,深感責任重大,不敢耽擱,完整承報給了攝政王載灃。

只收到回覆:“索賠得償甚好,予以嘉勉。華僑之中既無殷民東遷之事徵,傳聞難作三千年前之歷史。”

攝政王載灃草率地拒絕了請求,索賠案一結束,歐陽庚就被調駐巴拿馬第一任總領事。

然“殷人東渡”一事不了了之,還是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6

隨著清政府覆滅,民國建立,歐陽庚轉任智利第一公使。

每次回到北京,這位外交官口袋裡都會裝點異域水果的種子,還會悉心照料一路帶回些植物插枝。

他想,要是把這些水果栽培到我國南方,到時候國民都能吃上這些沒見過的新鮮水果,何樂而不為呢。

後來,這些水果在臺灣大量栽培,普遍種植。

其孫女歐陽效平回憶道:“不管是在日本,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只要一吃臺灣水果,我就會想起祖父。”

這位可愛可敬至極的老人,在1928年,退休長居北京,立了兩條家規:一是再苦再累也要讀書上學;二是做正直、愛國之人。

這也影響了他的五個子女,歐陽庚的五位子女也都畢業於名校,在各個行業很有建樹。

1941年,歐陽庚病逝,總統府秘書長郭則涇親筆擬書《歐陽庚訃文》。

歐陽庚:當了55年外交官,救過孫中山,辦過孤兒院,卻鮮為人知

7

歐陽庚經歷朝代更迭,外交生涯45年,任勞任怨,以開放的觀念反哺國家和人民。

他身上沒有撼動政局、拋頭露面的大事,但他恪守職責,真心實意為國為民謀取利益。

後有詩悼念歐陽庚:“華夏後裔歷八方,五洲萬國有虞唐,老人若敘移民史,懷德每稱歐陽王。”可見他在早期僑民心中,無可取代的地位。

當人人都擠破頭做改變世界的大事時,每一位俯下身來傾聽民聲、不忘初心的人,都值得被銘記。

歷史的車輪終將碾過我們每一個人,不是每個人都能大放異彩,但若為信仰而活過,這一生就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