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现在一说起白起,可谓是人尽皆知,无人不晓啊。男孩:"哦,王者荣耀中那个能抗能打的肉盾",女孩:"呀!恋与制作人中那个勇敢睿智,帅气无边的守护神"。然而,历史上的白起又是怎么的呢?

白起,《战国策》作公孙起,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极为善于用兵,一生征战三十余年未尝一败,后来有:闻白起出战,六国无人敢挂帅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称他是"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白起: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伊阙之战,初露头角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句话,或许正是源于白起。白起是今陕西眉县常兴人,当年这里是秦国关西故地,百姓与羌、胡等族杂居,崇尚勇武、精于骑射。

白起的档案在公元前294年之前是一片空白的,史书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载。公元前294年,在韩国的新城外,白起第一次亮剑,让世界记住了这个名字。

这时的秦国距离商鞅变法已经过去了五十年,秦国的国力已经十分的强大了。雄心勃勃的秦昭王迫切的需要强大的军事人才来达到他东出函谷关,进而一统天下的愿望。白起顺应时势的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并开启了属于他的三十年。

新城之战,韩国输的并不甘心,他们咽不下这口气,公元前293年,韩国联合魏国,带着二十四万的人马,来到伊阙,准备找白起报上次的一箭之仇。

当时白起手里面的人数还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但是经验老道的他立刻就察觉到了韩魏联军的内部并不团结,两军主帅各怀鬼胎,貌合神离。白起针对这一情况迅速作出了避实就虚,先弱后强的战法。

战争开始,白起首先在前方部署少量部队为疑兵,自己带着秦军的精锐部队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之后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

此战之后韩魏两国再也没有了和秦国争雄的资本,第二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取城小大六十一"。

白起: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鄢郢之战,受封武安

伊阙之战之后,韩魏再也不能阻止秦国东进的脚步。而这时的秦昭王,也不仅仅满足于击败韩国和魏国,他把目标定为了老牌强国——楚国。

公元前281年,秦国对楚战争打响。白起打败楚军,楚国无奈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公元前280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

公元前278年,白起为了扩大战果,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

鄢郢之战,白起重创楚国。此战后,楚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了和秦国正面争雄的实力,从此国势日渐衰落,沦为二等诸侯国。而白起也是因为在这次战争中的卓越表现被封为武安君。"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

白起: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长平之战,千古罪证

时间推移,来到了公元前261年。秦国在先后解决了韩、魏、楚之后,秦昭王把他的目标定在了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的起因来源于一个阴谋,韩国的阴谋。公元前262年,白起再度攻打韩国,夺取野王城,切断了韩国的上党和都城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和老百姓商量说:"通往都城的道路被切断了,韩国肯定没法管我们。秦军逼近,韩国不能接应,我们不如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纳了我们,秦国肯定会攻打赵国。赵国受到武力威胁,必定和韩国结盟。这样一来,就能阻挡秦国了。"

上党的归附在赵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平阳君以为接受上党会给赵国带来祸患,而平原君则认为要打下来一座城池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平白得了十七座城池,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不要白不要。最后赵孝成王接受了平原君的建议,接受上党的土地。

当你在关注着天上的馅饼时,也许地下正有一个陷阱在等着你。而上党,就是这个深不见底的陷阱。

上党的归附,使秦国把怒火发向了赵国。

两年后,秦国的报复来了。秦将王龁夺取上党,上党军民纷纷逃往赵国。赵国在长平山驻军,接应上党的百姓。这给秦国落下了攻赵的口实。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一场生死大战。赵国派出了王牌将军廉颇。在长平,廉颇坚壁清野,三年不出,迫使秦军陷入僵持战。三年的对峙极大的消耗着赵国的国力,赵孝成王急需一场胜利来结束这场战争,否则赵国就算不被打垮也要被拖垮。这时一个年轻的主战将领出现在了赵王面前——赵括,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奢曾大败秦军,这让赵王在无边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

赵括在接手赵军后,一改廉颇深沟高垒的防御政策,积极调动军队,准备和秦军决战。

白起: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可是赵括并不知道他即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在赵国换将的同时,秦国也对将领进行了调整,秦昭王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赶赴前线,并且传令三军"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问虚实,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无法攻破坚固的秦军营垒。

白起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

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数战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以待救援。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

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四十万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坑杀,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赵国震惊,七国震惊。这也是白起在史书上留下的浓重一笔,纵然有一生不败的战功,但坑卒40万,成了白起万世难辩的罪证。

白起: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君王猜疑,赐死杜邮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一劳永逸,彻底的消灭赵国。可是这时赵国派苏代前往秦国施行反间计。秦相范睢果然劝秦王和谈,这让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后,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赵时,时机已然错过了,而赵国也从重创中喘息过来,白起的身体也大不如前。

秦王先派王陵攻邯郸,大败,于是去请白起,白起劝秦王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不听,改派王龁为将,果然遭到了魏楚赵三国的围攻大败而归,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后得意的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昭王听到这句话后非常生气,派范睢去找白起,一定要他出兵,哪知白起犟如黄牛,坚持不去,秦昭王一怒之下,便罢免了白起,把他赶出了咸阳城。

白起行到杜邮时,范睢劝秦昭王说,现在白起很不服气,不如将他处死,以绝后患。"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于是便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白起一生征战三十余载未曾一败,可是也因为杀伐过重而不为后代的史学家所称道。据梁启超统计,整个战国时期约战死两百万人,而白起一人就杀了一百多万,到底是百战百胜的"战胜",还是屠戮无度的"杀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白起: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