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投資換來30億市值,兩個女博士的A股造富神話!

兩個好閨蜜,同年出生,在同一間醫院當醫生,同時得了個機會出國留學,一個攻讀博士,一個從事博士後研究,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留學生創業大賽獲獎,一同回國創業……這是明德生物兩位創始人——陳莉莉、王穎的故事。

7月10日,明德生物在上市,成為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時檢驗)行業萬孚生物、基蛋生物之外的第三家上市公司,首周行情火爆,接力漲停,市值近30億。國內A股,再次見證造富神話。

20萬投資換來30億市值,兩個女博士的A股造富神話!

- 1 -

20萬元起步,聚焦POCT

2008年1月,陳永根、汪漢英、祖淑華、陳莉莉、王穎共同出資,設立明德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00萬元。其中,陳永根為陳莉莉之兄,祖淑華為王穎之母。陳永根、陳莉莉實繳出資8萬元,佔比40%,祖淑華、王穎實繳出資8萬元,佔比40%,汪漢英實繳出資4萬元,佔比20%。汪漢英,何許人也?明德生物的招股說明書未披露。十年過去,汪漢英當初認繳的4萬元股本金,對應市值上億。

兩個女博士,一沒資本一沒經驗,只有辛苦研發的POCT快速檢測試劑盒,業務開展的難度可想而知。公司創立不久,便陷入停滯狀態。陳莉莉、王穎繼續各自的學術生涯,從事博士後研究,一個去了美國波士頓大學,一個去了美國杜蘭大學。

2011年,國內的POTC開始慢慢出現起色,陳莉莉再次選擇歸國創業,當年5月擔任明德總經理,一心一意經營公司。

POCT即時檢驗,也稱床旁快速檢驗,是體外診斷行業的一大細分領域,是一種現場採樣、利用便捷式分析儀器 + 試劑快速獲取結果的檢測方式。隨著診斷技術不斷進步、分級診療不斷推進,以PTOC為代表的體外診斷行業一日千里,迎來爆發性增長。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POTC市場規模4.8億美元,2018年位14.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20%。

行業增長,商海沉浮,兩位女博士的POTC生意也越做越大。團隊從6人,增加到120人,業績從起步的120萬,發展到2013年的2600萬。2013年,明德生物股改,陳莉莉出任董事長,祖淑華、王潁母女出任董事。2014年,明德生物在新三板掛牌,成為新三板元老。

產品方面,陳莉莉回國後快速完成定量檢測系統的研發,並啟動產品註冊。第二年,免疫定量分析儀、降鈣素原定量檢測試劑成功上市,其中,降鈣素原在國內首次實現床邊快速、定量檢測,填補領域內空白。

- 2 -

營銷突圍,直銷鎖終端

國內POTC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仍舊是跨國體外診斷巨頭,強生、羅氏、雅培幾乎壟斷了高端市場。萬孚生物、基蛋生物為國內兩大巨頭,奧普生物、普門科技、熱景生物、國賽生物、樂普醫療也紛紛佈局。在血糖監測市場,三諾生物、魚躍醫療、北京怡成、艾康生物佔據份額。

明德生物突圍而出,一是靠聚焦在免疫的細分戰略,一是靠紮根基層的錯位競爭策略。

在市場拓展方面,明德生物有意錯開強手如林的一、二級城市的三甲醫院市場,主攻基層醫療。在醫改大勢下,明德生物推出適合基層醫院的常規免疫項目15項,滿足基層醫院的臨床需求,打開市場缺口。在渠道方面,明德生物主動變革,逐步向直銷模式轉型。方法是,與配送商——而不是經銷商、代理商——合作,公司直接面對醫療終端,出面組織學術推廣產品。為了牢牢卡住醫療終端,明德生物不惜與配送商組建合資公司。2014-2017年,直銷貢獻的業績佔比從1%,上升到20%。

招股說明書顯示,明德生物下轄子公司中,有新疆明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明德生物持股51%、自然人王萬心持股49%,註冊資本500萬元。2014年喀什地區集中招標採購配送企業名錄顯示,王萬心即國藥集團新疆新特藥業有限公司喀什分公司的負責人。

另一控股子公司河北明志康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明德生物持股51%,自然人趙偉持股49%。據國藥集團化學試劑北京有限公司官方網站披露的信息顯示,趙偉正是國藥化學試劑北京公司的河北區域負責人。

王萬心、趙偉身為國藥集團區域負責人,卻與上游廠家合組公司,是否合規,是否涉嫌商業賄賂、利益輸送,另當別論,明德生物深度鎖定基層配送商,在兩票制的今天,確為行業的最新趨勢。

- 3 -

國金魔咒,上市之路不平坦

作為新三板的元老,明德生物3次融資,募資4373萬。2015月22日-2016年3月21日間,明德生物一度採取做市轉讓,共擁有165名股東,比掛牌新三板時增長了160名。明德生物,可謂是浩浩蕩蕩、率眾上市。2017年7月,明德生物從新三板摘牌,清理“三類股東”。當年12月27日,證監會網站掛出招股說明書,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

自2017年10月,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國金證券尚無一例IPO成功過會,行業戲稱“國金魔咒”。新一屆發審委,國金證券的成績為否5緩1,緩1,即明德生物——2018年1月第一次上會,明德生物暫緩表決,未說明原因。

5月3日,明德生物再次上會。此次發審委會議演變成湖北專場,3家上會企業——長飛光纖、天風證券、明德生物,註冊地皆在湖北。3家企業,均獲通過,皆大歡喜。根據推算,明德生物2017年利潤不足8000萬元,過會成功,也讓一條坊間傳聞不攻自破。

3月,有自媒體聲稱,為了清理IPO堰塞湖,新一屆發審委提出了兩條“小目標”:

1. IPO在審的,三年淨利潤合計沒有一個億、且最後一年不足5000萬的,撤回申請,或接受現場檢查;

2. IPO新申報的,主板要求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8000萬元,創業板不低於5000萬元。

若按3年一個億的小目標算,目前排隊等候的110家新三板企業,達標的企業74家,IPO撤單潮,呼之欲出。明德生物過會成功,讓不少人鬆了一口氣。

- 4 -

激進營銷,應收款滾雪球

明德生物也有其暗色的一面。一是轉型直銷模式,以激進銷售手段滲透基層醫療終端,信用模式寬鬆,帶來了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問題。2016年末、2017年6月末,應收賬款漲幅超過同期營業收入增長。特別是2017年6月末,應收賬款1747.57萬元,比2016年末727.67萬元,大幅增長140%。

在直銷模式下,2017年1-6月銷售收入1752.02萬元,而當期應收賬款餘額達到1413.68萬元,佔比80%。可見,IPO過會在即,為了衝業績,明德生物採取了相當激進的銷售模式。除了折扣銷售的推廣模式之外,明德生物採用了“買試劑,送儀器”的推廣方式(針對經銷商)、“買試劑,免費配套儀器”的推廣方式(針對醫療終端)。激進的銷售政策,快速滾打銷售額、利潤,長期來看,卻會損害利潤率,持續推高應收賬款,拿捏不當,帶來無窮禍患。

另一方面,明德生物2017年上半年,高層員工、普通員工不足2016年的一半,其中,高層員工降薪明顯,且連續兩年出現明顯的同比下降。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高層員工平均年薪41.10萬元,2016年平均年薪33.62萬元,2017年上半年平均年薪13.63萬元。一方面,業績增長,一方面高管持續降薪,全公司平均薪資8萬元左右,與一家324名員工的“高科技”企業,明顯不相稱。

看得出來,在陳莉莉、王穎完成早期的研發積累之後,明德生物悄悄“轉型”為一家營銷導向的試劑公司,犯了中國藥企的通病。在跨國巨頭佔據高端,一眾上市公司公司圍獵POTC之際,不靠當年兩位女博士的研發勁頭,光靠激進的營銷政策、合組子公司的利益誘惑,果真能鎖定終端,決勝未來嗎?

一家只搞營銷、不搞研發的藥企,註定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