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烧烤这种烹饪技法,在食物图谱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在我看来,它最为简单粗暴,且最充满原欲的诱惑。

因为当人类开始变得文绉绉之后,就开始给食物和火源之间加上一层器皿,而不喜任何束缚的烧烤,仍然固执和顽强地生存。

烹饪技法可以我行我素,但美食纪录片不行,它往往要给吃这种最基础的生理需求赋予些家国情怀和文化内涵。现象级的舌尖系列,甚至还用到了电影的隐喻手法:比如一位产妇在坐月子,各种靓汤让人眼花缭乱,可你看出来了吗?婆家给的汤是下奶的,娘家给的汤是促进伤口愈合的。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这不是我看出来的,而是有评论解读的。讲真,下次可不可以让我光留哈达子,别动脑子。

其实,吃货大多是直脾气,别整虚的,别先走心,先要走胃。

估计从是从《舌尖上的中国3》被吊打中吸取了教训,最近在B站上大火的,专讲烧烤的六集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没有写意的空镜头,没有将蓝天上的白云抽帧成诗意的缓缓飘过,上来的第一集就是《无肉不欢》。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大块的凉山小猪肉,加了小海椒,直接带皮烤制。

文气细嫩的牛肉串,要五十一百的点。

新疆的烤羊肉串,只加粗盐,仍然香得流油。

湛江的碳烤生蚝,不掀盖子直接烤,小伙子一边吃一边羞涩地说要生BB。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就连烤肉的老板,也是那种随时能和客人整两口,随时能唱两嗓子的纯爷们。

一个大写的爽字,我连上厕所和喝水都不用,直接刷开第二集《比夜更黑》。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But,What Happened? 直接跳出来这些字。

原来,它主要是讲一些下三路的暗黑烧烤,怕招惹是非。

接下来屏幕上出现的一切,让你觉得这个提示很有必要。

烤蚕蛹不奇怪,我小时候吃过油炸的,可东北这个烧烤摊主,连蚕蛹的青年和老年都不肯放过。

当蚕蛹变成蛾子,那带着翅膀的肉身直接被穿进签字,祭上炭火。

当蚕蛹还是青蚕,挤掉它身体中的某些暗黑物质,一样可以烤来吃。

有点挑战视觉和心理底线吧,别急着惊呼,后面还有……

猪耳朵猪脸是常见的下酒食材,可猪眼睛,你能想象出个画面吗?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在广西百色,烤猪眼倍受食客青睐,他们说在眼睛爆裂的那一刻,你能体验到初恋般的滋味。

两广人士,在吃方面总是充满了想象力,广东人讲究鲜活生猛,在他们面前打晕一只鱼然后再去称重是不行的,他们要看各类虾蟹蚌在炙烤中的颤栗和蠕动。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我在猜想,这一集的导演,不是钢铁直男,就是火爆辣妹,人类在满足口腹之欲时的贪婪和凶残,他们 就这么不加粉饰地呈现了出来。

是的,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在吃上不断开疆拓土的历史。既要“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又要“烹羊宰杀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

这个世界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谁要人是万物灵长,人才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端。

餐桌上那些摆盘精致甚至是诗意的珍馐佳肴,只要是荤的,无不是和着血污向你走来,而如果回避这种真实,就有装逼之嫌。

比如口碑很高的日本田园风光美食电影《小森林》,被韩国翻拍了一版,韩国翻拍的版本中,女主不管吃什么,都是如高潮般的哧溜哧溜,但她都吃了些什么?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辣白菜汤、卷心菜绿豆饼、炒年糕、鲜花意面、酱汤.......被网友吐槽毫无食欲,原因很简单,木有肉菜啊!

不管是那个版本的小森林,取景都是在远离都市喧嚣的乡村,在乡村烹饪,要的是就地取材,估计是韩国版的导演觉得,摘菜采花比较优雅,但如果杀鱼撵鸡,将有损女主甜美的形象。

偶,看来还是我天朝大国的文艺工作者比较率真,《比夜更黑》这一集里,甚至有烧烤店老板怎么薅羊鞭的完整环节。

导演可真是深藏不露,看完《比夜更黑》这集我才明白,原来《人生一串》要追求的,是一种粗暴的摇滚风。而为了要配合这种风格,解说词和同期声也要剔除文艺范,要走贱贱的逗逼风。摘抄几段,大家体会一下......

与蚕蛹波澜壮阔的一生相比 ,烧烤老炮小军的一生更有戏剧性。

老妹儿,你知道我为什么长得这么黑,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心急吃不了热眼睛, 如果你能和它对视十分钟, 那口味会刚刚好。

天一黑,铝合金的重金属养生朋克(其实是东北某小城的广场舞)如约而至。

老张很黑, 磨出的豆浆很白,但老张的作息没黑没白。

难以想象 ,如果没有烤干豆腐卷坐镇, 这些喝酒的壮士,回家的时候还能不能走个直线。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就要吃烧烤烧烤。

看得酣畅淋漓,笑得心领神会,不过我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上次吃烧烤是什么时候?

现在,很多鸡汤文都在谆谆教诲,一定要控制体重啊!控制体重就是控制人生啊!如果要说不自律的生活方式,半夜吃烧烤一定能排在前三,而且大城市都开始取缔露天烧烤摊,《人生一串》的拍摄地,大多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城乡结合部。

实际上,能吃上烧烤,证明自己活得还挺滋润——

吃烧烤都是聚众且耗时长,证明自己有时间还有朋友......

烤品油脂多,下料重,证明自己的肠胃功能好,身体还不错。

常言道,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我看烧烤可以排第四,烟熏火燎、汗流浃背,晨昏颠倒,可在《人生一串》中,偏偏有这么一些人,愿意舍弃繁华和体面,投身到烧烤江湖。

在四川巡场有位大学生小曾,在成都干了五六年房地产评估后说自己比较喜欢自由,和师傅学起了烤猪鼻筋。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在云南建水,有一位豆腐西施小林,她曾经是北漂,却说北京的生活太快节奏了,还是在家乡文火烤着豆腐来得惬意。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其实别不管是什么原因选择以烧烤为业,要引来回头客,都要熟能生巧,用心咂摸,就像片中一位老板说的:一定要用心去烤。

所以,任何一个能征服你味蕾的小小烤串,从清洗、去腥膻、切分、到穿制再到烤制,既有自然的馈赠,也有经岁月打磨过的匠人匠心。

吊打《舌尖3》,这部“先走胃再走心”的纪录片爆了

所以即使生活平淡,还是要感恩惜福,烧烤也要时不时地搞一下,因为如果没有了烟火气,人生注定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这正是这部爽直干脆又妙趣横生的美食纪录片告诉我的,剩下的四集我就不一一剧透了,建议大家自己去体会,保证口齿留香,通体舒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