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我個人作為蔚來的絕對支持者,也有幾個方面認為它有待提高,造型設計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會通過ES 8和Model 3在設計細節上的對比,聊聊我的個人觀點。

個人看來,ES 8和Model 3呈現了兩種極端化的設計思路,前者好看但是略顯粗糙,後者不好看但較為精緻。

說Model 3不好看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沒有嘴的前臉,沒有格柵的設計肯定需要一段適應過程。不過說實話,看到Model 3這個設計的那一刻,恰恰是我被特斯拉打動的一個很特別的時刻,那時候我才真正確信他們是在做一些沒有先例的事情,並沒有被以往的規則給束縛住,它體現了一種完整的設計思路——既然格柵是不需要的,那麼我是否可以通過這個改變讓造型設計更加完整。

那個沒有嘴的設計在我看來有一個顯而易見的思路,就是為了得到一個更精緻的造型。精緻的設計來源我認為是整體性、一體化,就像傳統相聲《誇住宅》裡讚歎房子漂亮時說的那樣:「像一塊整磚摳出來的似的」。

蘋果當然是在這一點上做得最完美的公司,如果說iPhone還不那麼明顯的話,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用的MacBook Pro絕對已經登峰造極了。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自己用的電腦,有灰,見諒

大家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這臺電腦就是絕對完整性的呈現,除了鍵盤按鈕是裝上去的,其他所有看起來都像是在一塊完整的金屬上加工出來的,鍵盤兩邊的音響都是在這塊金屬上打孔打出來的,觸摸板即便是裝上去的,但不論顏色、接縫看起來都是渾然天成。

那麼,ES8造型設計的問題在哪裡?

我們拿蔚來主打的淺藍色車款為例,看一看這臺ES8的造型設計: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整部車子從上到下被分成了三個層次,我用線畫出來了:

1、最上面一層,ABC柱加上車頂都是黑色的。

2、主車身是淺藍色的。

3、從前臉的嘴、保險槓延續到輪拱、側圍是某種黑色材質的。

整個車身從上到下分出了三個層次,造成了一定的拼裝感,特別是前臉設計,格柵和機艙蓋以及車燈的連接位置加上了大量鍍鉻條,讓不同材質和顏色之間的連接處顯得有些突兀。

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看看C柱和主車身的連接處,黑色和淺藍色的單純連接看起來其實還是不錯的。再作為對比,我們看看車窗與A柱到車頂的鏈接,因為加了鍍鉻裝飾,看起來就有點不自然了。

這裡我們再看看下圖這款黑色車頂的奧迪產品,雖然車頂和主車身也是不同顏色,但這款車的整體性就非常強,漂亮而且精緻,甚至很酷: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最關鍵就是這些奧迪仍然非常精緻。關鍵也就是整體性的表達很好:AC柱、主車身、輪拱、側圍、保險槓皆為一致性的白色;B柱是黑色、車頂是黑色,但分別跟黑色的側面車窗以及前後風擋融合在了一起;車燈和格柵之間的連接也是與主車身一致的白色。

於是車頂的黑色、側面車窗的黑色看起來是就是內嵌在整個白色主車身上的,就好像MacBook Pro機身上嵌著的鍵盤一樣。

所以說雙色車頂並不是不能做,但是要務必要注意AC柱的顏色,還是與主車身保持一致才好,否則難免就會有拼湊感,這種拼湊感真的很難消除掉,處理不好,車子看起來就會有粗糙的感覺。

我們看這張ES8的局部特寫圖,這張圖片看起來就非常精緻,原因就在於通過局部特寫把C柱與輪拱的顏色差異給弱化了。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關鍵在於:整個車身最好是統一的顏色,那麼車窗、格柵即便是其他顏色,也會是鑲嵌的觀感,不會打破整個車身的完整性。但如果不同顏色一直覆蓋到了整個車身的邊沿,那麼就等於整個車身有了不同的顏色搭配,車身看著就像是拼出來的。

鍍鉻的使用

當然,ES8有一些地方要比Model 3做得更精緻,例如側面車窗周圍的鍍鉻裝飾: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通過上圖能夠看到,ES8車窗邊的鍍鉻裝飾條從A柱起到C柱那裡停下了,劃了一個類似括號的線條;Model 3車窗邊的鍍鉻飾條是簡單粗暴的一整圈。我不確定大家對這種鍍鉻裝飾的態度,就我個人而言,我很不喜歡Model 3的這種處理方法。

鍍鉻裝飾條通常都是作為不同材質連接處的裝飾使用,而不同材質的顏色通常本身就是不一致的,兩種不一致的顏色加上第三種顏色的鍍鉻裝飾條,整體上看起來會更雜亂,上圖Model 3的車窗鍍鉻飾條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再回過頭看ES8車窗與主車身的連接處,其實是用某種黑色材質的裝飾條與上面黑色的部分連接在一起了,這種連接方式看起來就舒服了一點。如果車窗是黑色玻璃,那麼就用這種黑色飾條來替代鍍鉻,個人認為整體觀感會要比鍍鉻強很多。當然或許這裡有某種工藝需求或者成本考慮,但這就不是本文所探討的範圍了。

事實上裝飾條這個東西,在我看來它本身絕不是必須存在的東西。

我能想到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錘子手機細紅線版的紅色裝飾條,它並不是真的好看,那只是一種不自信的冒昧點綴,更像是一種留白的浮躁拒絕,也幸虧它只是細紅線,如果加粗,那簡直就是災難。

比如那款iPhone歷史上最差的iPhone 6: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不管蘋果有什麼理由,iPhone 6機身上這幾根粗條都是不可原諒的,醜爆了。

Model 3、Model S,ES8

Model 3和新款Model S是那種典型的精緻與漂亮的對立。3更精緻,但無嘴前臉需要適應;Model S更漂亮,但是前臉上那道縫讓精緻度打了折扣。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值得說一說的是Model S在前臉logo下方的車身與格柵邊沿處加了一條鍍鉻條,在我看來這或許就是更好的鍍鉻使用方式,這一條鍍鉻和車身logo有一個照應,相互之間形成了配合,看起來不會像其他的鍍鉻那樣不舒服了。

而Model 3真的是一款讓我越看越覺得舒服的車,舒服到讓我恨不得把車窗周圍那圈鍍鉻拆掉,一隻老鼠毀了一鍋湯。反倒是Model S雖然車窗周圍也是簡單粗暴的一圈鍍鉻,但是因為前臉上有鍍鉻運用,反倒看起來就協調了很多,這大概也就是設計的魅力,千千萬萬不要突兀,除非那是至關重要的視覺焦點,比如logo。

特斯拉這兩款車有一個共同的很重要的東西,就是前臉進氣口下方的那一個小條(劃線圈起來的那部分)。

幾乎所有的車都在下進氣口下方有這樣一條,這一條如此之關鍵,且必須要足以能夠表現出它的顏色是與主車身一致的。如果不夠清晰,那麼主車身就不能把進氣口圍住,那麼進氣口就不再是鑲嵌在主車身上的觀感,而是成了車身的一個豁口,完整性會因此被打破。

ES8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它順勢把進氣口下方與輪拱及側圍採取了統一材質的使用,與主車身區分開了,形成了一種拼接形式。這當然也不是蔚來的首創了,硬派越野大多數都會採取這樣的設計方案。

蔚來ES8 vs 特斯拉Model 3,外觀設計缺在哪?

事實上我也是很喜歡這種感覺的,它很朋克,有一種「我就硬要去做」的勁,朋克的內核就有因陋就簡、自己動手、某種意義上的實用至上的特性。比如眼鏡腿斷了就用膠帶纏兩圈繼續用,比如衣服全是洞、鞋子髒兮兮的但也照樣要穿,好像這幅眼鏡、這件衣服、這雙鞋子已經有了靈魂一樣。

但是要搞清楚:蔚來的目標用戶就不是有越野需求的用戶,那種用戶怎麼可能會買電動車,而ES8在整體設計上,除了側圍輪拱那一圈所表現的是越野特徵之外,其餘設計思路都是城市化的,精緻化的,這存在一定的思路不協調。

蔚來的用戶更不可能是朋克,而且就算是朋克,也只是會對自己一開始就很喜歡的東西才要不管怎麼修補、破爛成了什麼樣子也絕對要繼續用下去,藤原拓海真的很愛他那臺86,所以才會對換掉一臺發動機感到那麼難過。

最後說一句,我非常支持蔚來,但就產品外觀設計這一點上,ES8還有提升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