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涌入,巨头扩张,新玩家入局背景下,聚橙音乐剧的发展思路|对话

资本涌入,巨头扩张,新玩家入局背景下,聚橙音乐剧的发展思路|对话

资本涌入,巨头扩张,新玩家入局背景下,聚橙音乐剧的发展思路|对话

△聚橙音乐剧的项目总监金欢欢

聚橙在音乐剧整体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金欢欢:目前聚橙音乐剧自己主营的板块,我们归纳为制作、引进和投资三个板块。制作方面我们又分为版权制作和原创制作。

版权制作这一块从去年开始筹备,今年已经正式跟大家见面,现在已经制作了两部小剧场的音乐剧,一部是《I DO I DO》,另一部是《长腿叔叔》,这两部作品正在中国巡演。

资本涌入,巨头扩张,新玩家入局背景下,聚橙音乐剧的发展思路|对话

△音乐剧《长腿叔叔》

投资这块,我们投资了《女服务生》、《海绵宝宝》、《你好,多莉》等剧目,截至目前聚橙音乐剧联合制作和投资了21个百老汇剧目,并获得了托尼奖18项大奖和51项提名,也是让我们觉得非常骄傲的一件事。

在引进的这个领域,从《魔法坏女巫》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猫》再到《吉屋出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未来几年我们希望能从引进逐步过渡到制作,当然这会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

虽然目前原版的音乐剧更能为大家所接受。但是为什么要做中文版的制作呢,还是希望剧场的表演不依赖于语言的障碍,能够更直接地去和观众沟通,去感受他的魅力。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声音表示,中国音乐剧已经到了“抢滩”的关键节点,你怎么看?

金欢欢:从现在市场的局面来看,中国音乐剧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对比相对成熟的市场,比如韩国,音乐剧在演出市场的份额可能在40%到45%之间。但是在中国,这个占比其实是非常小的。现在还谈不上(聚橙)和谁处在竞争状态中,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把市场份额做大,把更多的剧目带给观众。

关于抢滩这一说法,我觉得是在内容上面,优秀的IP其实非常非常多,但是国人知道的IP可能还比较少,中国观众经常爱说“四大”,但是除了四大,其实还有很多其他非常优质的新作品。

2017年中国无论是引进、汉化还是原创,都迎来了小爆发,然而市场似乎还承载不了这样的剧目数量,会出现“僧多肉少”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很有可能也是今年音乐剧市场会面临的窘境,你怎么看当前的发展阶段?

金欢欢这其实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整个行业的机遇,在一个成熟的演出市场里面,音乐剧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演出形式,它是可以进入到大家的娱乐消费习惯里的,尤其是长期进剧场有观演习惯的观众,无论他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严肃戏剧爱好者,舞剧肢体剧爱好者,都有极大可能成为音乐剧观众。因为它非常娱乐,在百老汇或者伦敦西区,音乐剧的占比会高达80%,对于我们而言中国的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当然,这里面肯定会存在实际的竞争,但对整个行业的繁荣是有帮助的。这样才会有更多人能够看到更多的剧,从而养成去剧场看戏的习惯。目前国内音乐剧观众的基数跟发达国家没有办法比,所以通过不断的引进,把优质的剧目带进来,能够帮助到剧目的普及,观演习惯的普及,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

现在哪些城市音乐剧市场的情况比较好?不同城市的观众喜好有什么差异吗?

金欢欢:最好的肯定是上海,然后是北京和广州,现在深圳也在逐步崛起,聚橙的总部是在深圳,我们在自己的剧院,南山文体中心也正在长期地去推广音乐剧,建立音乐剧会员体系,希望能在深圳培育更多的音乐剧观众。

这几个城市的观众在喜好上的确会有很大差别。上海有一众非常核心的音乐剧观众,无论是什么样的音乐剧在上海都能找到自己核心的受众群体。比如说百老汇的、西区的、还有近几年活跃起来的德奥音乐剧、法语音乐剧,还有一些韩国的原创作品也开始进入到上海。目前上海在国内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

北京的观众还是比较倾向于看严肃向的剧目,对于一些比较商业的作品不太容易接受,喜好也相对比较难把握一点。广州我个人感觉“分层”比较清晰,有一些“死忠粉”,也有一些刚刚接触音乐剧的群体。

资本涌入,巨头扩张,新玩家入局背景下,聚橙音乐剧的发展思路|对话

△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对来说,深圳是一个比较新的环境,大家对各类内容都有兴趣,所以会发现深圳的观众包容性很强。今年4月份聚橙在深圳首演了法语的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深圳的观众几乎是最热情的,他们在你想象不到的时间节点就会鼓掌。这在其他城市是没有的。他们对音乐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也感到比较新奇,很快可以投身进去。

当然,聚橙也走了其他很多城市,今年《猫》巡演了十三个城市,包括宁波、石家庄、南京、杭州、重庆、成都等等。比如像南京和西安,观众对于经典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大家会抱着“朝圣”的心情去看。我们目前还没有尝试把比较新的剧带到这些城市,虽然我们也很想试一试。

目前国内音乐剧的观众群体画像是怎样的?不同剧目的观众有什么具体的特点吗?

金欢欢:根据我们的观察,不同风格的剧目,观众的人群确实挺不一样的。比如像法剧,它的音乐感染力很强,所以现场会很嗨。它的受众年龄跨度相对会小一些,女性的占比特别高。

像《猫》的观众就更偏家庭,(家长)会带着孩子去看,尤其集中在年轻的家庭。此外,还有很多百老汇的演出,很多单身女性会去看,这个在上海很普遍。

场地对音乐剧的影响有多大?我看过一个说法,如果引进的音乐剧想在广州演,拿到广州大剧院“胜率”就提升了一半,如果拿不到还不如去深圳。

金欢欢:整个戏剧行业,还是非常传统,非常垂直的一个领域,固定的观众是相对比较集中的,通过比较垂直的方式就可以触达到他们,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观影习惯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所以与其说是场地对剧目的影响,不如说是这个场地拥有的会员体系以及受众群体对剧目的影响。因为很多剧院非常深耕自己的会员体系,所以就会帮助到这个剧目的宣传。

此外,音乐剧决定是否在一个场地有很多因素,比如剧院的档期,包括运营的成本,技术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等等。

引进的剧目是如何考量的,什么才是适合国内观众的内容?

金欢欢:选择一部剧有很多因素,首先要考虑中国观众的接受程度,或者说观众期待看到什么内容,这个肯定是最优先考量的。像《猫》(引进到国内)就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决策就会下的非常快。

同时我们又有自己的私心,希望能把更好,更多元的剧目带给大家。就像我之前说的,音乐剧不只有“四大”,而且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四大”,不少人看完“四大”就望而却步,觉得音乐剧这个形式对我而言“太高雅”了,可是他可能并不知道偏喜剧一点或者摇滚风格的剧目,大家应该有很多选择,这很重要。

资本涌入,巨头扩张,新玩家入局背景下,聚橙音乐剧的发展思路|对话

△音乐剧《魔法坏女巫》

比如像《魔法坏女巫》我们是做了比较大的决心,虽然国内的观众对这部剧其实不是那么熟悉。但是这部剧太棒了,它的音乐风格、故事、舞台形式,可以说远超同时期的其他作品,而且也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当然,其他需要考量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这部剧的引进成本,还有在海外巡演的日程,剧目中音乐在观众中的熟悉度,旋律是否能抓得住人,都是需要综合去考虑的。

现在国内的原创剧目整体的情况还不是很理想,你觉得问题出在哪?

金欢欢:其实已经有一些还不错的作品出现,而且未来中国肯定是能做好音乐剧的。只是现阶段。年轻的主创还是缺少锻炼以及学习的机会。像在韩国,无论是西区还是百老汇上映的最新剧目,半年之后就能在韩国看到韩文版的,这对韩国的创作者或者观众都是很好的内容滋养。

中国市场目前还没有那么多好的剧目,所以年轻的创作者,需要自己花费很大的前期投入去学习,这其实是一个环境的问题。

邮箱:[email protected]

资本涌入,巨头扩张,新玩家入局背景下,聚橙音乐剧的发展思路|对话

招聘| 其实想加入我们很简单,内文有方法论

资本涌入,巨头扩张,新玩家入局背景下,聚橙音乐剧的发展思路|对话

商业| 娱乐街区成形记,上海静安何时才能成为“中国百老汇”

资本涌入,巨头扩张,新玩家入局背景下,聚橙音乐剧的发展思路|对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