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戶外廣告業最後的黃金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

碎片化——戶外廣告業最後的黃金

“傳統的社會關係、市場結構及社會觀念的整一性--從精神家園到信用體系,從話語方式到消費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個一個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異化訴求及社會成分的碎片化分割。”碎片化閱讀、碎片化交往、碎片化營銷、碎片化媒體、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服務等。 碎片化到處存在,並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碎片化”成了現代人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徵。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信息學教授格洛里亞·馬克(Gloria Mark)帶著她的研究生在兩個美國的科技公司對那裡的員工做了一千小時的觀察。他們發現,辦公室裡的員工平均每11分鐘就會被電話、電子郵件或同事打擾一次,而他們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早先的任務上則需要25分鐘之久。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中斷的時代’,移動設備增殖並一直處於運行狀態,隨時能被打斷,觀看者時間的碎片化越來越強。在互聯網急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被大量的網絡信息所侵蝕,每天忙忙碌碌,但還是有有心的廣告商看到了人們的可利用時間,即“三無時間”(無意、無聊、無奈的時間),所謂“三無時間”就是你等電梯、上廁所、等地鐵、等公交等零碎的時間。

機場是人來人往的地方,人們在機場接、親人、朋友,所以機場是一個碎片化很大的時間,因為飛機有可能晚點,接人送人還有要走的乘客都能在機場裡看到些許戶外廣告,所以戶外廣告商充分利用了機場的大片空曠地帶。機場一直都是各大城市及繁榮地區最為重要的空中門戶,旅客吞吐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是各大城市及繁榮地區重要的航空網絡樞紐。

碎片化——戶外廣告業最後的黃金

電梯是一個有著充分利用空間的地方,從電梯門、電梯旁邊到電梯裡四壁,這些可利用的電梯空間充分佔據了“低頭族”用戶的時間,人們在擁擠的電梯中沒法玩手機,電梯四周的戶外廣告難免會吸引乘客的注意力。電梯廣告的廣告語一定要口語化,口語容易記住、容易理解。“小困小餓,喝點香飄飄”是口語,“吃完喝完嚼益達”也是口語,很容易記住!視覺上要絕對突出廣告口號和品牌名字,如果有獨特的視覺符號就要重點,顯眼比優美更重要!

地鐵環境相對封閉。當人們進入地鐵之後就進入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當中,它不像是戶外的其他廣告媒體,如建築物、公交車上的廣告,只是周圍環境的一點裝飾,除了建築物和公交車之外人們還有很多觀看的選擇,而地鐵廣告有它自身相對獨立、整體的環境,甚至可以說竟是它構成了周圍的環境。當人們經過地鐵通道的時候,會不經意間瀏覽通道兩側的海報;等車的時候,目光會被月臺上的燈箱廣告所吸引;開車後,由於空間的狹小和無事可做,車廂內的海報和多媒體則更是吸引人們去閱讀。因此相對於其他的戶外廣告擁有更高的關注度,自然有更高的回憶率。

影院廣告是影迷不能跳過廣告的時間,在映前幾分鐘放一些贊助廣告,影迷沒辦法不看,這就是強制消費。影城受眾群體年齡分佈20~40歲,這個年齡段群體佔比約為65.6%。影院觀眾是一個普遍具有“中高學歷”、“中高收入”、“年輕化”, 具有很強的消費能力,具有品牌辨識度的中高端人群。電影受眾追求變化刺激的生活,不滿於平凡,喜歡接受新挑戰。看電影的人又有較多的閒暇時間,去影院看電影是主動消費行為,不同於電視的免費觀看,所以電影觀眾從走入影院那一刻起對電影就保持期待和較高的關注度。除了地鐵,人流量最大的就是車站了,車站裡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的趕汽車火車的人,所以車站裡一般就是當地美食的廣告居多。

這些碎片化時間都是廣告商可以利用的時間,“低頭族”之所以被稱為低頭族,是因為長時間低頭看手機,可是“低頭族”也有碎片化時間啊,他們不可能天天24小時玩手機,也會休息,也有碎片化時間啊。戶外廣告要砸透才有效果,不痛不癢的投放,不如不投。不要對戶外廣告抱100%的希望,但是要學會小成本試錯、迅速調整。不同的戶外廣告最好是搭配著來,效果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