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準備買房的人

​​(這裡是寫給V+付費用戶,只說真話)

大部分普通人註定不會富有,是因為他們沒做與富裕有關的事!

當下有句俗語“沒錢只能上班,上班註定沒錢…”這句話沒錯,窮人很難走出制度給他們畫好的魔咒。

我們從投資的角度來認識一下錢,錢是資源(財貨)的待用券,存錢,等於把資源存起來不用,完全是浪費了錢這種資源。當大部分普通人,還生活在存款數字增加的喜悅之中時,富有已經離他們越來越遠了!

道理很簡,錢作為一種資源,只有合理的使用,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

存錢不可能富有,賺錢才是正道,懂得通過借錢來賺錢,這才是投資的入門級別,也是金融的魅力所在!

重點,當存款到達一定量以後,包括賺錢的速度,永遠沒有“貨幣被動稀釋”的速度快,這也是阻止個窮人變富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再結合上一篇文章內容,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央行每年的M2貨幣都在增量,以各種形式,變著花樣鋪天蓋地的進入市場,目的就是為了在你手中拿走你的財富,或者說搶奪你的購買力。

貨幣一旦進入市場,像一滴漣漪一樣擴散,離貨幣近的人多拿,距離遠的人沒有。

當貨幣進入實體經濟後,會逐層遞減,好賺錢的行業先拿到錢,不好賺錢的行業後拿到錢,甚至有很多行業與地區不會有增量貨幣進入,因為資本有逐利性,當然了,也可以說是人的本性如此!

這時候,聰明的人會無意中發現,正因為金融工具的發達,導致經濟越好的地方,房價越高,普通人越好賺錢,好賺錢,又導致了房價更高,“馬太效應”。 ​

作為個人,儘量去高房價地區發展,也是基於上述邏輯。

剔除權力因素,大部分富人,就是那些先拿到錢的人,他們先購買了優質資產(包括房產)佔盡便宜,因為這時候的房產,名義價格尚未上漲,至少沒有完全上漲,買到後,稍微持有一段時間房價必然會大幅升值。

等普通人通過“正常”渠道賺到錢,再買去買房時,房價已經漲大幅上漲,以現有的貨幣制度下,選擇比努力重要的太多太多!

順便提一下,權力社會和市場經濟都是一種爭奪資源方式,但權力具有絕對的排他性,某些表面上無比正義的官員,私下裡往往是另一個極端,高手過招,只能是你死我活,黑暗森林法則。所以,那些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只能“悶聲發大財”因為那些錢賺的不乾淨,不能說。

而市場經濟剛剛相反,沒有排他性,大家通過大規模協助創造財富,買賣雙方需要互相討好,不需要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賺錢是本事,好的賺錢方式必定可以拿出來分享。

所以,只要有市場在,你必須努力做個合理合法的有錢人,賺錢是因為你對社會的貢獻大,社會用錢獎勵了你的行為。賺錢的事,沒有面子問題,不賺錢才沒有面子,才是恥辱!

言歸正傳

不貸款,誰都不會有錢投資。投資的前提條件是“儘早解決本錢問題“一切不談拿本錢的投資,都是瞎忽悠。

(以後會專寫一次個人如何拿錢的文章)

你要做的,應該找到自己的優勢,去貸款、去借錢……,如今的利率水平很低,貸款和借錢等於撿錢投資。

最高超的投資獲利方式“借雞下蛋”!

還是那句話:錢不是中性的,當大量貨幣進入市場時,先拿到貨幣,購買優質資產人比較佔便宜。因為,後拿到貨幣的人,需要加價才能先前的資產。

利息高低別太在意,利息是拿錢的成本,每個人因自身條件不同,略有不同。中國的利率由央行統一制定,大部分人的成本差不了太多,就看誰先拿到錢。雖然表面看起來有些差距,但均攤到整套房貸的投資上,不會太高。另外,優質城市的房價上漲幅度這麼快,再高的利息也不可怕,只要有月供來源就好(後面會講)。能多持有一套房產,等房價上漲更重要些,機會成本問題。

現代社會有個現象,貸款買房的投資者,越貸越富,越富有的人貸款越多。在銀行存錢本份過日子的人,卻越來越窮。怪現象的根本,就在於央行持續增加的貨幣供應量,存款在不知不覺間被動稀釋了,購買力下降。貸款購買的資產,因貨幣購買力下降而名義價格上漲,貸款因被動稀釋而更好償還,甚至大部分不用還。

不懂貸款買房的投資人,會很累,很難通過投資收益擺脫匱乏,成為富人。貸款、槓槓、負債等金融工具,已是現代人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比當年的智能手機一樣,拒絕學習使用的人也能生存,但必定會很落後。

好了,考慮篇幅問題,先到這。

關於貸款投資房產,薛寶釵那句“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更有詩意!

祝夏安!​​​​

寫給準備買房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