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選擇在世界盃的決賽日舉辦帝豪200萬輛盛典,體現了吉利汽車的野心與用心。商業猶如足球賽,拼的既是戰略戰術、團隊配合,還包括堅忍、耐力與佈局。眼前的成功並不能代表最終勝利,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球會被踢向哪裡。你所能夠做的唯有不斷努力——專注、專心,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機會,不斷奮進。正如這次帝豪200萬輛盛典的主題——“向上的我們”一樣,永遠保持萌動的荷爾蒙。

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7月15日,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海邊舉行的這場盛典不僅是吉利的勝利,對於中國汽車製造業而言,同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9年前,帝豪從山東走向全國,中國汽車市場也於當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9年後,帝豪回到山東展示自己靚麗的成績單,而吉利,也已經成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冠軍,並向全球市場吹響了集結號。

帝豪與吉利的成功,背景是中國汽車市場與中國汽車工業的集體進步。而隨著自主品牌與國際品牌之間的交鋒越來越頻繁而肉搏化,未來吉利的每一步,都只會更加如履薄冰。

9年200萬輛,帝豪與吉利完成了華麗逆襲

對於吉利汽車而言,2007年也許是個值得記住的年份。這一年,李書福試圖重塑吉利的核心價值觀,並從根本上否定過去的低價策略,他說:“價格便宜的話技術不可能領先,品質和服務也很難做到優秀,這樣企業會處於被動生存的狀態。”

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從此,吉利開始主動轉型。2009年,吉利成功收購世界第二大自動變速器公司——澳大利亞DSI,並與沃爾沃進入了實質性的收購談判階段。

同樣是2009年,8月份,吉利推出帝豪EC7轎車,並喊出“挑戰合資”的口號,成為自主品牌第一款敢於叫板合資的車型。

新車上市後的表現確實沒讓人失望,從一開始的3000臺、5000臺逐步爬升到8000臺,市場成績一路扶搖直上,讓吉利在當年就實現了33萬輛整車銷售,同比增長48%。直到今天,帝豪依舊是吉利在轎車市場的驕傲,當所有自主品牌轎車在合資面前紛紛敗下陣來的時候,唯有帝豪始終穩居銷量前十的位置。

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從轉型那一刻算起,正好十年之後的2017年,吉利汽車以124.7萬輛成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年銷量冠軍。而在這個銷量構成裡面,帝豪家族就貢獻了539,129輛,佔吉利全年總銷量的43.%。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帝豪家族的累計銷量接近29萬輛,超越上汽大眾朗逸家族的24.14萬輛。雖然吉利目前仍無法和上汽大眾的體量進行對比,但帝豪的超越,仍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事件。

從最初的帝豪EC7,到如今的全新帝豪、帝豪GL、帝豪GS以及新能源的帝豪EV450、帝豪GSe等,它已經從一款單一的產品發展成為一個家族。往後,這個家族還將會越來越壯大。正如吉利,從2009年的33萬輛成長到今年即將實現158萬輛(目標銷量),未來,它將向全球前十大汽車品牌不斷邁進。

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車市如帆船,風光無限,但挑戰也無限

毫無疑問,吉利是中國目前實力最強大的自主車企。然而,銷量最高的品牌卻不是它。

數據顯示,2017年南北大眾的銷量相加超過了400萬輛,佔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的六分之一。

這樣的體量,是其他自主與合資品牌都難以望其項背的。而即使上汽通用,2017年銷量也達到了200萬輛,對於目前的吉利來說,它同樣是一座大山。

按照李書福的預計:“未來傳統汽車集團只可能剩下2-3家。”那麼,吉利未來必將和這些國際汽車業巨頭實現硬碰硬。這次帝豪200萬輛盛典的現場,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就向《鍾叔駕道》坦言: “我們現在的核心還是打基礎,練內功,目標是真正跟這些國際大車企來做競爭。”

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因此,不可迴避的現實將是,即使吉利在國內完成了對通用、本田、豐田、日產以及韓系車的反超,但在國際上,它仍將面臨艱難的挑戰。如林傑所說:“在我看來,汽車市場大環境跟帆船運動是一樣的,風光無限,但是內裡的挑戰也很大。”

林傑認為,消費者的口碑特別重要,而要獲得口碑,前提就是要打好基礎,做好產品。“產品是船,營銷是帆”, 如果產品不好,那麼營銷再好也是曇花一現。只有產品好了,加上營銷、渠道等各環節的配合,才能做到平衡。“不管是帝豪家族200萬輛,還是吉利汽車去年銷量124萬輛,或是2018年實現高增長,背後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產品本身的品質及口碑。”

而這方面要和國際品牌對標,林傑承認,吉利還需要不斷提升,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沒有什麼堅不可摧,春天要念著冬天的事

或許,我們還可以順著這個路徑繼續更深一層的思考。

2008年,當中國汽車銷量首次接近千萬輛規模的時候,中國的外貿業卻遭遇了雪崩似的危機,其中,又以浙江台州的飛躍集團“破產事件”最為牽動人心。

作為中國“民營企業50強”第一名的紡織機械製造業巨頭,飛躍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掌門人邱繼寶甚至被中央領導人戲稱為“國寶”。然而,就是這位“國寶”在企業看似最鼎盛之際提出了破產申請。因為,2008年那場從大洋彼岸傳來的“經濟瘟疫”讓所有中國外貿企業都面臨橫禍,快速擴張中的飛躍也陷入了財務危機,並且,這場危機來得是那樣突然而且致命。

2008年,吉利剛剛實現23萬輛的年銷規模,排在奇瑞之後,在整個車市的地位也並不算特別突出。然而對於這位浙江老鄉的遭遇,台州人李書福想必是深有感觸。

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在國際化這片汪洋裡,沉沒或者受損的“中國巨輪”並不鮮見,風平浪靜的海平面掩蓋了內裡的暗潮洶湧,往往讓人猝不及防。

沒有什麼是堅不可摧的,正如一個世紀前,泰坦尼克號從觸礁到沉沒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區別在於,有些註定會被碾碎,有些則在它的推動下不斷前進。

2002年,任正非在一封命名為《北國之春》的內部郵件裡向華為員工勉勵:“現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經不遠了,我們在春天與夏天要念著冬天的問題。”

最風光的時候走向最巨大的衰敗,這樣的例子在汽車業也屢見不鮮,美國三大巨頭,歐洲的歐寶、雪鐵龍,日本的三菱和日產,它們都曾是前車之鑑。成長的道路越是看似坦途,越是充滿了陷阱。

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而吉利要如何避免進入這個陷阱?當《鍾叔駕道》記者拋出了這個疑問時,林傑很坦率,他說:“其實我們一直也很緊張,百萬之下無小事,一百萬以上,很多情況不一樣了,包括競爭環境、管理壓力,所以面對很多不一樣,我覺得核心還是要一直準備當中,比如吉利汽車在前年開始就考慮會很快進入100萬以及到200萬這麼一個銷量規模。那麼這個時候就考慮到渠道經營專注性的問題,以及產品推廣的問題,上新品與再銷產品銷量不要下滑的問題,包括整個售後服務、備件保障、物流,是一個十分系統的、全面構建的問題。”

當然,林傑給出的答案是產品和戰術上的,至於戰略,那是安聰慧與李書福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後百萬時代,吉利如何規避“高成長陷阱”?

鍾述

今年5月份,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在一篇自述裡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不能急功近利,要想實現夢想,就必須腳踏實地遵守事物的客觀規律,播下希望的種子就會帶來光輝的前景,埋下罪惡的禍根就會帶來無情的災難。”

很顯然,隨著吉利汽車日益成為一艘巨輪,要如何避免泰坦尼克式的悲劇?這位掌舵者有著清晰的認知,他說:“做成一個成功的企業很難,毀掉一個企業的前途可能就在眼下,可能就是因為某一件小事。”

也許,這是吉利進入後百萬時代最需要堅守的價值觀。否則,上風球隨時有可能會被對手給搶走,自己獨對空門落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