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时代,是魔鬼还是天使?

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在上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余温尚未散去的同时,新一轮革命之光以更加猛烈的态势席卷而来,把每个人、每个组织、甚至每个国家都卷入其中。在这场波涛汹涌的大变革中,现有的产业和组织关系将会不断解构和重构。在转型过程中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背后隐藏着灰犀牛、黑天鹅等乱象和危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工作坊

全文3680个字,大概8分钟读完

很少有人以“时代”去描述一种技术的,纵观数次科技革命,能成为一个时代代言词的技术,必将是具有颠覆性的、拥有巨大的变革动能的,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技术。那么,区块链会不会成为这样一种技术,尚不可知,本文借“时代”二字意欲表达区块链的雷霆之势。

区块链时代的非理性繁荣

经历了2009年到2012年的萌芽,2013年到2016年的调整积累,到2017、2018年的大爆发,区块链技术走向公众视野,并从数字货币领域拓展至更多的应用场景。资金追逐区块链的风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投资热潮。根据CB Insight统计,2017年全球范围内区块链投融资金额达到6.4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17.43%,其中大约一半投资集中在种子/天使轮。

全球区块链融资规模趋势图

区块链时代,是魔鬼还是天使?

从技术成熟度和生命周期来看,区块链技术正位于过热期,与区块链有关的话题层出不穷,许多相关概念被商业化组织利用,大肆宣传。与之相随的,无论是微信群、QQ群、微博等社交软件,还是在各种论坛、峰会、研讨会,区块链都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像2018年春节期间火爆一时的“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群、“区块链xx群”等等。

技术成熟度曲线图

区块链时代,是魔鬼还是天使?

网络上有种很流行的说法:“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区块链’,一种在技术天才们的头脑里,另一种,在中国人的微信群里”。实际上,从中国大妈盯上区块链,频繁出入在各种区块链论坛会议,到“博鳌亚洲区块链论坛”中“伟人特型演员”闹剧、娱乐明星站台……“区块链”被过度宣传、过度炒作,甚至被一些怀有不当目的者当作非法ICO、非法集资、传销的掩饰物和代名词。资本市场也抓住这个风口,涉及区块链业务的公司如柯达、迅雷、人人网、第九城市等公司的股票纷纷在区块链热点板块中受益。一些公司将公司名称改为带有“区块链”的几个字,股价立即上涨20%-30%。

然而,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表面繁荣的背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危机。在过去的几年中,灰犀牛、黑天鹅频发,区块链的技术风险和金融风险结合,加速了风险的扩散和传递。一些数字货币交易所在风控、技术方面存在较大漏洞,往往成为黑客青睐的对象。在过去四年中,发生较大规模的数字货币盗窃案件就有5起,除此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数字货币网络诈骗、失窃事件。

区块链数字货币被盗案

区块链时代,是魔鬼还是天使?

这其中反映的问题是:在区块链的“繁荣”和空前热闹的情景下,大家纷纷谈论区块链投资、代币和token的时候,很少人去谈论区块链的风险、背后的技术原理,以及和实体经济的结合应用。就像罗伯特·席勒说的那样,投机心理泡沫刺激了人们的投资热情,这种热情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不断扩散,推动价格不断上涨,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沉浸在对其他投机者发迹的羡慕和赌徒般的兴奋中,看似繁荣,实则充斥着泡沫和风险。

区块链时代的荆棘和征程

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可追溯、匿名性、自信任、不可篡改的特点让区块链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具有较为紧密的契合度。事实上,区块链不仅仅可以用来炒作和赚取噱头,还有很大前景的应用价值。区块链的前景和价值远远不在于数字货币,也不在于投机,而在于和不同场景嵌套融合后产生的对原有组织架构的迭代升级,从底层逻辑上注入新鲜血液。区块链时代,一味地追随风口固然有“赚块钱”的机会,但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不成熟,尚不能实现大规模的应用,这样的风口难以持续太久。

区块链的投机功能主要是在1.0和2.0阶段,作为虚拟数字货币的底层架构,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区块节点以P2P组网的方式组成的链状结构,成为区块链的经典架构,并产生了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等治理组织形式,链与链之间的传输交流可以通过侧链互补、应用程序调用、共识算法等方式进行。

在目前的应用中,区块链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区块容量和带宽限制、确认交易速度慢、数据隐私保护的“伪匿名性”、智能算法的安全性、数据交易难以回滚、跨链多场景沟通困难等等。正如一位资深从业人员说的,在区块链每秒处理交易没有达到上百万笔之前,区块链不能运用于大规模的经济场景。加拿大央行官员也曾表态:区块链目前不如央行系统高效,并没有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不能把全世界都放到区块链上。就当前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结合仅限于少数的场景,如征信、溯源、公证、票据交易等等,都处在试验和小范围应用阶段,大规模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尚未落地。

在亚马逊、谷歌、IBM、Facebook等公司纷纷布局区块链的同时,中国企业也不甘落后,以BATJ为代表的综合性金融科技企业和垂直细分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在区块链技术专利和与实体产业的结合落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全球排名前100的区块链技术专利数量中,中国与美国数量最多,其中阿里巴巴掌握的区块链专利数量居全球首位。另外,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到456家,我国区块链产业链条已经初步形成。

掌握区块链技术专利的组织排名

区块链时代,是魔鬼还是天使?

(来源:IPRdaily、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

在监管领域,政府监管的中心化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之间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往往都是相对的。区块链在国内外监管和监管科技(Regtech)也取得了很多长足进展,简要列举以下:

国内

❖ 2016年7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中钞信用卡公司和几家商业银行启动了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的研发,于2017年出研发成功。数字票据交易平台采用数金链的架构,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保护,以及拜占庭容错协议为共识机制,对票据的出票、背书、贴现、转贴现、回购等全流程进行动态记录、跟踪和审计。

❖ 在林地确权方面。央行贵阳支行2017年探索基于区块链的林权抵押授信应用,将金融机构、人民银行、林权主管部门等连接上链,将授信流程从线下搬到链上,有效降低林权监管成本,“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

❖ 微众银行与区块链公司亦笔科技2017年联合推出基于联盟链的电子证据存管平台,接入仲裁机构等多方司法主体,解决司法认定难、金融机构维权难等问题,优化电子证据的存证、取证、核证的过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国外

❖ 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2015年发布基于区块链的证券登记交易系统LINQ,对非上市公司在IPO前股票所有权进行监测和记录、存储。通过使用分布式账簿将企业股票发行、增资配股、分红等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上链,通过开源的分布式账簿为公司提供API接口和应用程序调用,促进数据信息真实、透明、安全、提高可审计性。

❖ 德勤在2014年推出了一站式的区块链定制平台Rubix。基于全栈式区块链环境中进行的灵活开发和应用,以开源社区的方式,通过交互式的操作和多场景的应用,让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环境、商业模式、合规要求、风险程度、行为和组织架构等内生和外生变量,搭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区块链配置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是综合性、可扩展、兼容性高的合规区块链产品服务。

❖ 多个国家的央行也在测试区块链的应用,巴西中央银行(BCB)建立了一套被许可管理的分类账系统和信息集成平台(Pier),与其他多个监管机构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西班牙银行集团开发区块链平台以识别用户和进行反洗钱监测;南非储备银行(SARB)基于分布式账本(DLT)开发支付系统,日交易量可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完成,交易和结算具有弹性、保密性和可伸缩性和内部可查的特点。

由此可见,区块链无论在金融科技,还是在监管科技亦或其他领域都有着广泛而开拓的运用,区块链自身的分布式记账、开源、智能、防篡改、可编程等底层优势,必将成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信息通讯等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拥抱数字经济的重要助力。

在区块链时代,风险与风口并存,魔鬼和天使共舞在过去未去、未来已来的时空交织中,我们应该坚守技术本身的中立性和客观性,促使区块链应该回归理性、回归本源,从技术内含的理念和演变视角看待区块链时代的发展,推动区块链与实体产业相结合,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在场景嵌套和迭代优化中破解区块链应用的困境和局限。

从长远来看,目前所说的区块链1.0、2.0、3.0等阶段的划分只不过是区块链长期发展阶段中的小过程。区块链正处于萌芽发展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区块链时代,是魔鬼还是天使,其实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