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這兩個紅包發動機到底在幹嘛?

阿里騰訊這兩個紅包發動機到底在幹嘛?

新經濟獨角獸們瘋狂湧入股市,甚至連小米這樣的企業都不惜流血上市,讓市場嗅到一口寒冬的味道。回想起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創業者都開始瑟瑟發抖求生存。

一級市場寒冬,所以獨角獸們瘋狂湧入二級市場籌錢,那初創公司該怎麼活?資本市場到底有沒有傳說的那麼嚴峻?

國內風險投資市場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從陪伴長跑型企業成長,演變成了今天徹徹底底的toAT模式。在風口論的教育下,大部分企業期望能夠快速搶佔一個賽道,然後在投資人的抬轎中,受到阿里騰訊的青睞。

可以說,阿里騰訊兩家撬起了國內創投市場的繁榮。當然,2017年各大獨角獸也學起AT資本秘術,跟投資機構們合作想打造一個無人貨架的新賽道。可惜獨角獸們的資本實力與天時並不如人意,進入2018年就潰不成軍了。

阿里騰訊兩臺發動機花錢更猛了!

創投市場還是阿里騰訊的代理人遊戲,多極並立的設想暫時未能照進現實。AT決定了國內創投市場的戰局。但進入2018年之後,原本驅動阿里騰訊軍備競賽的支付市場競爭,進入了沉默期,一級市場的發動機顯得後勁不足。

根據IT桔子的數據顯示,截止7月17日,阿里2018年共投資52家企業,投資規模達到1018.05億元人民幣;騰訊共投資81家企業,投資規模達到1594.35億元人民幣。兩家在2018年的投資,已經快趕上2017年全面的投資金額。

阿里騰訊這兩個紅包發動機到底在幹嘛?

在2017年,阿里對外投資總共支出1283.04億,騰訊則是1769.63億。而今年剛過半,兩家的投資已經快趕上2017年全年的量!

其中騰訊更加積極投身初創企業的投資,參與了23家初創企業的A輪前融資,拿出了495.2億元投資創業公司,剔除投資自如的49億和萬達商業地產的340億,還有115.2億元。相比之下,阿里只參與了6家初創企業的A輪前融資,融資金額達到36.6億。明顯騰訊更願意捕捉有優勢的初創團隊,阿里則更願意在中後期投入資源資金全力扶持成熟團隊。

按照歷史戰績來看,從2009年至今近十年的時間裡,騰訊共參與了12家種子輪、57家天使輪、240家A輪企業融資,為這些初創企業送去了346億元資金;阿里參與了2家種子輪、26家天使輪、108家A輪企業融資,為初創企業送去了287億元資金。還是騰訊更積極一些。

按理說,兩個發動機一直是在加速運轉,超額完成任務。

當然,創投市場流行的虛報融資金額問題,也會掩蓋市場的真實表現。另外,還有部分未公佈融資金額的投資案例,一般此類融資金額較小不影響結論。還有華人文化這樣合投100億的項目,並未具體說明各家投資金額,有重複計入問題。

即便是再剔除阿里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騰訊投資萬達商業地產340億這種特殊項目,等等諸如此類無法流入創投市場的資金,2018年阿里騰訊撬動的投融資市場,也差不多與2017年保持同一水準。

但其實兩家巨頭更偏向於投資成熟團隊,運作上更像是PE私募基金,並不能代表整個風險投資市場的走向。

阿里騰訊兩家上半年投入到初創企業上的風險投資,總計只有151.8億元,過去近十年時間合計也只有633億元。而按照畢馬威的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的風險投資金額達到400億美元,以當下的匯率計算摺合人民幣2684.84億元。所以,整個風險投資市場,還是由遊離於阿里騰訊之間的各種投資人幫派完成。

不過近一年內,阿里騰訊兩個金主為市場釋放了不少資金。阿里花費上億美金收購ofo股權、95億美金收購餓了麼,還有騰訊主持下美團27億收購摩拜,已經幫助大量投資機構解套,這些到手的真金白銀不可能閒在銀行裡不動。

今年以來國內企業密集上市,也跟港交所落實同股不同權制度、證監會加速IPO審批有關。獨角獸們的連鎖反應,有自身估值過高難以在一級市場繼續發展的原因,也有趕搶新經濟上市綠色通道提早上岸的原因。

雖然獨角獸們的密集上市虹吸了市場部分資金,導致投資機構難以從上市公司手中融錢,但跟過去超高估值動輒上十億美金的融資相比,這也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麼看來,市場的燃料供應還是比較充足,資本對初創公司還算善良。

支付大戰不打了,微信互聯網是暫時賽道

一直以來阿里騰訊投資的邏輯相對固定,一家是圍繞著支付工具佈局,一家是圍繞著電商業務進行佈局。阿里對一切流量入口都是勢在必得的態度,騰訊則把所有賽道視為工具,然後搬回家補齊自家生態。

但歸到核心問題上,阿里要把支付寶推向全民,手握微信支付的騰訊要通過電商場景獲取用戶信用數據。兩家爭奪的核心還是支付工具覆蓋的廣度和質量。

阿里連推了一年的賺錢紅包活動,隔一段時間加大一次力度,還創造出一個碼商業務。最近又將釘釘與淘寶打通幫助線下店導購做微商,再往下做下去打通阿里全系產品來推廣支付寶也不是什麼稀奇事。甚至連投資ofo、哈羅單車這樣的舉動,都被死敵馬化騰指出是未來推廣支付工具。

阿里騰訊這兩個紅包發動機到底在幹嘛?

回到騰訊這邊,雖然騰訊通過微信紅包掀起外賣大戰、打車大戰,順利向全民普及了微信支付。但微信支付得到的數據過於雜亂,紅包遊戲繁多難以識別出真正的消費動作,不像專注於電商業務的支付寶那樣精準。所以微信一直在進行場景化應用改造,以區分出用戶的消費動作。將電商業務打包給京東後,又扶持美團、拼多多,現在微信官方又在扶持小程序電商。

阿里騰訊關於支付業務的爭鬥,也成為過去國內創投市場發展的最大驅動力。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風口而創業等等,統一變成了為了阿里騰訊而創業。toAT模式深刻影響著國內互聯網市場戰局。

所以才有了朱嘯虎這樣的玩法——遊走於阿里騰訊之間,快速篩選賽道挑選團隊,不惜犧牲自己形象站臺宣傳,然後將創業公司賣給阿里騰訊。

但是近一年多來金融市場變幻莫測,防控風險嚴監管的力度越來越大,去年年底趣店、拍拍貸上市後引發的現金貸校園貸質疑,開始關上互聯網金融企業上岸的大門。現在P2P網貸公司頻頻爆雷,也讓互聯網金融跌入冰底。

特別是網聯成立,今年6月30日起所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必須全面接入到網聯清算平臺,一夜之間P2P網貸公司們失去了銀行直連結算渠道,引發了大範圍危機。對於阿里騰訊來說,也將失去在跨行轉賬結算上的優勢,為其金融業務的發展添上一層不確定因素。

好的是,掌管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在一個月前拿到了140億美元融資,估值高達1420億美元。這展示了資本市場對Fintech概念的看好,消費金融也在朝向新的業務模式進化。

但金融業務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風險太大,已經不再是一個可行的賽道了。

2018年以來,最火的賽道要數面向騰訊的微信互聯網。

騰訊在2017年年底推出了騰訊興趣內容基金簡稱TOPIC基金,就是為了扶持騰訊生態企業,大有為創業公司接盤的意思。這算是為投資機構提供了一劑強心劑。

像朱嘯虎這樣的明星投資人,雖然曾經跟馬化騰有過多次不愉快的口舌之爭,但還是義無反顧的面對微信生態、小程序生態出手投資。畢竟微信互聯網,是當下成本最低的流量來源。

而騰訊的TOPIC基金聽起來是投興趣內容業務,但具體到實際案例上,其實投的是內容電商。

像上個月引發極大爭議的投資差評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差評用洗稿的方式將內容業務進行標準化,然後以用高產高頻的內容吸引流量粉絲導進自家的商城中,進行電商轉化。據媒體統計,差評的電商收入佔整個公司營收一半左右。

TOPIC基金的目標就是找出更多的類似差評的“優質”內容電商。

不過微信互聯網只代表了to騰訊的創業模式,只代表了騰訊流量的威力,市場還有阿里這個巨無霸。近一段時間資本市場對微信互聯網的熱情更像是階段性的熱潮,可持續性存疑。

微信互聯網的核心流量被微信群控制,小程序更像是一個優秀的社群工具,能夠覆蓋到的業務形態令人存疑。

最會搶賽道的朱嘯虎,就在一場活動中直接表示:“2018年是(微信)小程序唯一的流量紅利期”。

所以,新的賽道到底在哪?

賽道在哪?

蒐集阿里騰訊2018年的投資動向,我們可以發現,兩家都將投資的重點放在了電子商務、企業服務上。馬化騰也在2018年年會中重點強調,要補足“toB”業務。除此之外,兩家投資的一些物流、農業、醫療健康、本地生活業務也可以算到電商範圍裡。

當然,有短視頻社交威脅的騰訊,還花更多的經歷佈局了自己的主陣地——投資了31家文化娛樂企業,(去除與阿里合投的華人文化)拿出了129億元人民幣給創業公司。

對比下來,阿里的電子商務投入,更多集中在海外市場。像Lazada、Paytm Mall、Daraz、Trendyol Group這些印度土耳其東南亞的新興電子商務企業。除此之外還有一家來自澳大利亞的VR電商創企ORDRE.com。

騰訊的電商投資則集中在國內,一口氣投資了拼多多、有贊、SEE小電鋪、好衣庫等10家電商企業,拿出了350億元人民幣。騰訊這事用盡了心思,讓微信的社交電商內容電商成為新的賽道。

同時在企業服務賽道,騰訊投資的互道、銷售易CRM、長亮科技等企業也都是提供電商渠道工具服務。

可以說近半年來,騰訊除了投資短視頻相關業務之外,就是在蒐羅跟微信平臺企業的電商項目。

阿里騰訊這兩個紅包發動機到底在幹嘛?

阿里在企業服務上的投資,集中在新零售、智慧城市上,這跟阿里的新零售規劃、雲服務業務是一脈相承的。像SMARTRAC、龍圖信息、企加雲這些都是提供新零售服務的公司。還有疊境數字、Video++、商湯科技SenseTime、曠視科技Face++這樣的VAR、Ai技術提供商,這也是在為阿里的新零售、新形態的電商營銷做積累。

除此之外,阿里還投了大量的硬件公司,集中在寒武紀科技、中天微這樣的Ai芯片公司,還有一些智能音箱、物聯網、智能硬件相關的業務。

這麼算下來,2018年的創投市場確實不夠火爆,沒有一條另阿里騰訊兩巨頭都關注的亮眼賽道。不過兩家的目標都很明確,並且都對新零售做了不少的佈局。騰訊雖然表面上更偏重與基礎的電商業務,可是京東美團兩個盟友在新零售上,一直在加緊佈局。

而對於普通創業者來說,阿里所關注的Ai硬件領域以及兩家都在大力投入的企業軟件領域,都有很高的門檻。而另一個文化娛樂熱點,則因為嚴監管面臨著巨大風險,雖然很有前途,但難以施展拳腳。

總的算下來,當下的創業賽道只有微信互聯網顯得鮮美可口,特別是微信扶持的內容電商和正在爆發的小遊戲,是當下進入門檻最低的領域。創投市場的發動機——阿里騰訊,目前有種半失靈的意思。

面向下半年,新零售發展下的智能貨櫃智能硬件,以及獨立於便利店、生鮮商超的新品類零售項目,都是有可能爆發的賽道。

對於當下市場來說,5G、AI、CV、AR技術已經成熟走向普及,為當下新上市產品帶來換機動力。如:智能手機市場經歷過下行之後有望迎來換機潮;PC市場經歷過長期冷淡之後,在5G的推動下有望爆發大規模的移動辦公需求,由此引發換機潮。

除此之外,還有渠道下沉帶來的三四線城市及農村用戶,引發新一輪的紅利。文娛廣告在AR技術的推動下,帶來互聯網廣告平臺的進化升級,加上新零售的發展,我們將看到文娛、電商、智能硬件進行融合升級。

但是這一切想要在創投市場開花結果,就必須找出一條低門檻的賽道,供所有創業者競逐。否則創業者在阿里騰訊面前沒有任何議價能力。

朱嘯虎們要加油,爭取讓阿里騰訊都緊繃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