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上映后,口碑两极化,喜欢的大呼过瘾,不喜欢的嗤之以鼻。

很遗憾,我是后者。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先声明,我不是姜文黑,我很喜欢他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

但我也不是姜文吹,他后面的《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以及《一步之遥》我都不喜欢。

是的,你没看错,那部被奉为神作的《让子弹飞》我也不喜欢。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我从不否认姜文是个有才华的导演,只不过,有才华的导演未必每一部拍的都是好电影。

在我看来,《邪不压正》就算不上一部好电影。

主要原因是,影片在人物刻画,叙事节奏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没有一个人物立得住,故事也没什么紧凑感。

同时,整部电影都充满着姜文的恶趣味,不是说恶趣味不好,只是他没掌握好这个度,有些过头了。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举个例子,当蓝青峰对李天然说:“我不是你爸爸”时,李天然居然哭丧着脸问:“你不是我爸爸,那谁是我爸爸?”

有人可能觉得这话有趣,但我却觉得非常低级和幼稚,一个28岁的年青人问出这种话,还想着复仇?别做梦了!

所以,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姜文想拍一部带着黑色幽默的复仇剧,但最后拍出一部索然无味的闹剧。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当然,喜欢电影的观众不会这么看,特别是那些解读党。

只要是姜文拍的电影,就会冒出一批解读党,这些家伙会告诉你,姜文电影里每一句对白,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个动作都有着深刻的含义。

这种现象,在《让子弹飞》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对影片、对姜文的吹捧简直是惊世骇俗,让我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这也是我不喜欢《让子弹飞》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邪不压正》上映前,我就在猜想,影片上映后,肯定又有一班这样的家伙冒出来。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果不其然,解读党不但又冒出来了,而且又是一大堆。

与以前一样,这班家伙故技重施,开始天马行空,进行着各自的解读。

有些人会告诉你,彭于晏是没觉醒的中国人民,廖凡是汉奸和封建余孽,许晴是被玩弄利用的伪满王朝;姜文是有军阀和美国支持的国民党。

这种解读真厉害,但恐怕姜文都没你想的多!

有些人则会告诉你,李天然的英文名映射着李小龙,是姜文向原著作者张北海致敬,唐凤怡的后入式,则代表着习惯被压迫的旧时代女性。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这么牛逼的解读,我就想问你服不服?

还有人会告诉你,关巧红的原型是施剑翘,神秘的张将军就是张自忠,蓝爸爸在下多大的一盘棋。

其实在张北海的原著《侠隐》中,这些内容都出现过,知道这些东西,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还有一些人会告诉你,医院里被割错肾的人是梁启超,北平公安局的地址现在是中央戏剧学院,根本一郎派手下打死的三个车夫,名字分别是三个副导演。

这些东西有趣是有趣,可对情节发展的推动没有任何意义!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我并不反感对影片进行解读,但我反感过度解读,特别是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解读。

比如,李天然称唐凤仪应该是69岁时,唐凤仪回了他一句:“69,69,想想就刺激”,不用解读,也知道这里暗指男女之间一个特别的姿势。

但还是有些人,硬把69解读成69年,意指许晴出生的年份。

这种解读,我只能说真TM无聊。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不过,这么多对《邪不压正》的解读,有一个我是相当挺服气的,而且我只服这一个。

它说,其实,姜文不是在拍电影,他就是在玩而已。

一向恣意洒脱的姜文,在电影里就明确无误地告诉了你。

影片开场不久,姜文饰演的蓝青峰要去打醋,他说了一句:“我就是为了这口醋,才包了这顿饺子。”

而当亨德勒大夫提醒他说:“你走反了,打醋得去那边,南小街,二店五店都有!”

蓝青峰则不屑一顾地回他:“那~不是我要吃的醋。”

这几句话,话里话外都透着六个字:爷要玩,爷乐意!

《邪不压正》这部电影,就是姜文为了吃口醋而包的饺子。

你们怎么想我不管,看不看得懂我不管,喜不喜欢我不管,反正爷想玩,爷乐意!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这部电影就是姜文在玩,玩他的画面,玩他的节奏,玩他的恶趣味,玩他的美学,玩他的历史,玩他的性暗示。

任何绞尽脑汁去猜测影片的意思,以及煞费苦心地去分析它的艺术性的行为,我认为都是多余的。

这就像是一群人围观一个孩子玩泥巴,还要在那评价:“这里捏得很有深意”、“那里捏得特别艺术。”

姜文就是那个泥巴的孩子,只不过你们不愿意承认而已。

《邪不压正》:姜文其实就是个孩子

请不要过度解读一部电影,也不要过分吹捧一个导演,谢谢。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