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如果问我中国最伟大的电影

是哪一部?

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霸王别姬》

如果问我最欣赏的导演是谁

我亦会毫不犹豫地说

姜文

在转型导演之前,姜文的电影作品都是有口皆碑,《红高粱》、《末代皇后》、《芙蓉镇》,如今都是殿堂级的经典;而他主演的首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90年代万人空巷,级别可参考《甄嬛传》的重播次数。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姜文属于“心高气傲”型,这体现在他对作品的创作和无微不至的严谨方面,《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他的大荧幕处女作,空前成功,剧本来源于王朔的《动物凶猛》,王朔是谁啊?冯小刚的御用编剧,能拿到王朔作品进行改编,对于初次执导的姜文来说就是一种成功。

《阳光》作为姜文体系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剧本改编、演员挑选、配乐等方面皆下足功夫。简单的故事逻辑,却有不同寻常的效果,一个成长叛逆期的中学生,度过那个如梦一般的夏天,文革掏空了城市,却填满了大院孩子的记忆。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影片的格局大到意识流,小到成长的细碎,既有革命时代的纯粹,亦有不可言说的价值,就连性这种在当时属于忌讳的话题,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90年代初,伟大电影的诞生如雨后春笋,国内的《霸王别姬》和《活着》,国外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以及《这个杀手不太冷》,然而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一去不返,在陈凯歌张艺谋为商业片奔走忙碌的时候,只有姜文还保持着电影人应该有的清醒和纯粹。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姜文是个怪才,他不属于第五代导演范畴,更像是自立门派却又孤军奋战的侠客,而在他过往执导的片子中,最有侠客气质的莫过于《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是姜文民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军阀混战的背景下,西南一隅却偏安宁,但平和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姜文、葛优、周润发三巨头首次合作,擦出的火花自然不同凡响,尤其是黄府“鸿门宴”上的对谈,教科书般的表演表面嬉笑怒骂,实则是权谋的博弈。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最后的结局,张麻子用几百条枪和一群鹅干掉了黄四郎,这种民心的胜利不是自我催眠的意淫,而是豁出一切的救赎,胜利法则我自己制定,胜利果实我平均分配。干掉假的黄四郎,留下真的黄四郎,有别于正常反派的下场,这种精神胜利法的二次摧残,值得新时期的武侠电影借鉴。

就在人们欢呼雀跃的同时,民国三部曲第二部《一步之遥》却让姜文走下了神坛,说实话,小编我也捉摸不透姜文的意图,他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这些看似毫无规章逻辑的剧情,令人不寒而栗,正所谓细思极恐,有人分析了所有的人物对应的社会体系,但始终无法猜透背后的玄机。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但无论如何,一部有寓意价值的电影,首先要好看易懂,但姜文的才华显然发挥过度了,就像冯小刚评价姜文说的:“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标准,姜老师则不然,他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节制他的才华。他最大的敌人就是淤出来的聪明”

或许

我们离所谓的真相就是一步之遥!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接受《十三邀》采访时,对于许知远关于反叛情绪的问题,姜文给出了模糊的答案“所有的想法都是在表达自己”,他觉得人生都是建立在误读之上,这也是其作品独特性所在,对于那些带有强烈隐喻色彩的电影,影迷或许猜不透背后的心思,但这并不妨碍姜文保持他那份臆想世界,当人格魅力与精神相交融,奔六的姜文依旧25岁。

一个才情与智慧兼并的人,理性偶尔会被感性战胜,在《鬼子来了》未审通过之前,姜文带着它去了戛纳电影节,结果被广电禁止执导五年,一直到《太阳照常升起》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关于这部“异类”的抗战片,我的感受是就像你吃了一口苦瓜,却像蜂蜜一样甜,当然实际是反过来的,只不过因为种种因素,被排斥的总是显得格外伟大。

物欲横流的电影圈,被形形色色的题材和包装束缚着,那些光鲜亮丽的的数据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以及必要,但我们是否要为挣扎的心灵做个反向选择,虽然它非明灯而更像烛光,但蜡烛永远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邪不胜正》是民国三部曲的终篇,在7月上映之前,跟以往一样,翻出姜老师执导的所有影片,并非要怀旧,只是换种心情和思维再看一遍,好作品应该细嚼慢咽,更值得经常光顾,对我而言电影艺术的理解不亚于数学公式,姜文的电影像极了两条对称却永远不能相交的平行线,可以无限延伸。

姜文,华语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如今的中国电影属于资本系,当资本家挥舞着大把钞票,有几个导演能禁受得住诱惑,张艺谋的《三枪》、冯小刚的《私人订制》,陈凯歌的《无极》.....放眼望去,姜文可能是华语电影最后一块遮羞布,当然这是个伪命题,像贾樟柯、顾长卫、徐皓峰、宁浩等等等优秀导演的作品也不曾令人失望,但你别忘了,姜文首先是个演员,其次才是个导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