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拄拐式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教?30年教齡的老師告訴你

朋友是一名老師,最近,總是聽到她說,很多家長都在實行拄拐式教育,她憤懣的同時,想告訴這些家長,這樣是不對的,可是這些家長,哪裡容得下她說話呀。

什麼是拄拐式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教?30年教齡的老師告訴你

圖文無關

如今拄拐式教育盛行,什麼是拄拐式教育呢?看看你是不是

剋制自己的不情願,去完成一件自己不願做的事情,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最基礎品質。

對大多數人來說,平凡的人生註定會有無數個“不情願”:不願意低頭去求別人,不願意吃苦去討生活,不願意承受來自別人的評價和指責。

而應對之道,唯有硬著頭皮幹。

學習,就是一件不那麼愉悅的事情。

獲取知識或許是令人愉悅的,但獲取知識的過程並不輕鬆。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就是培養一種對枯燥學習的忍受力。

為什麼學習好的孩子,在大概率上會擁有更好的人生?去掉外部因素,去掉知識文化因素,在學習中培養出的堅韌性格功不可沒。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家長就哄著他寫,就好比給一個早就應該獨立走路的孩子拄拐,長此以往必定產生依賴性。

什麼是拄拐式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教?30年教齡的老師告訴你

是不是不太好理解,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懂了

“陪你寫這點作業,又浪費我一個下午”,隔壁桌的母親抱怨起來。

她的兒子,看上去十歲左右,眯縫著眼。

下午四點鐘的陽光穿過快餐店的櫥窗,把他的蘋果肌打出了光。他嘬了一口可樂,擺弄起母親的手機。

年輕的母親拿過他面前的數學卷子,一個多鐘頭只做了一半的卷子,改了兩道題,又把卷子在孩子面前鋪好。

她囑咐孩子繼續做題,身體向孩子靠了靠,希望他舒服一點。孩子偎依在母親懷裡,做一道題,咬咬筆蓋。

不到五分鐘,他跟母親說:“我要吃雞塊。”

母親買好了雞塊,和孩子一同吃起來。她勸孩子快點吃,吃完好做作業。他們的桌子上,早已放著兩個空的漢堡盒子。

孩子吃好了雞塊,開始做題,做了兩道題,母親把頭探過來,把卷子拿去修改。孩子又趁機擺弄起了母親的手機。

什麼是拄拐式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教?30年教齡的老師告訴你

圖文無關

這樣就十分好理解了,相信很多家長也感同身受。

所以不要拄拐式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要讓他學會自律,自主學習,不必家長時刻盯著,他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又是什麼。如何養成孩子自律的好習慣?

每天通過鼓勵的方式,給他規劃好,每天需要做什麼 ,一個周的時間養成哪些好習慣,什麼時間做什麼,都要嚴格進行規劃,因為自律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品格。

什麼是拄拐式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教?30年教齡的老師告訴你

這款自律表是磁吸式的,方便,能夠循環使用,寫的字也能擦除,家長大愛的計劃表,孩子很樂意去完成,完成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還會有適當的獎勵。能養成孩子50個好習慣

自律檯曆是半年版的,養成孩子30個好習慣,還能回顧複習,放在書桌上一眼就看得到,很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