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ON公司CPI量产已就绪,三星订单却转向日本住友

KOLON公司CPI量产已就绪,三星订单却转向日本住友

KOLON公司CPI量产已就绪,三星订单却转向日本住友

CINNO韩媒资讯,KOLON公司CPI膜(Colorless Polyimide)产线已经准备就绪,但尚未进行正式量产投入。

7月2日,据证券公司披露,KOLON公司把称之为未来命脉的透明PI膜试产时间,从2月调整至6月。但因没有客户的透明PI膜量产订单,进入下半年后依然未见正式量产。

KOLON公司CPI量产已就绪,三星订单却转向日本住友

KOLON公司的相关人士也称,透明CPI膜都是按单生产,目前为止暂无客户订单。但产线已经完成就绪。

CPI为KOLON注册的透明PI膜商标。折叠无损的特性使它成为次世代折叠手机的最核心材料之一。起初业界推测三星的折叠手机今年量产,KOLON将会受益。

KOLON是最先成功研发出透明PI膜的公司,在量产设备的配备上也领先于日本的住友和韩国SKC。

但因三星的折叠手机上市时间不确定,对于折叠手机的市场预测也是众说纷纭。

三星电子相关人士表示:折叠手机的上市内部暂无定论,还有很多量产性相关的残留课题。另一位三星显示的人士也称,折叠手机还需要可折叠的电池和边框等一系列的材料技术课题,尚需努力解决。

显示业界人士称:正常情况下,为产品的上市会提前2到3个季度通知材料供应商进行技术与产能协商。哪怕初期量产的数量非常少的情况下,也会提前1个季度通知下订单。

◤ SKC、KOLON未能被三星“翻牌”

另据媒体报道,SKC、 KOLON积极筹备次世代智能折叠手机核心材料,但据传三星电子计划,明年量产的折叠手机已决定采用日本住友的技术。

SKC与KOLON虽积极成立合资公司并追赶超越日本技术,却未能如愿的理由是“核心技术共享失败”。

7月2日,三星电子供应商高管称,三星计划或在今年底上市的折叠手机,并没有采用韩企的PI膜,而是将会采用住友的膜片。

PI膜为替代玻璃基板的核心技术。作为次世代显示的核心技术,SKC与KOLON从早期开始就积极投入研发,为追赶技术,双方还成立了合资公司“SKC-KOLON”。但最终因核心技术共享的失败,未能如愿取得订单。

SKC透明PI膜最早可量产时间为明年,KOLON虽成功研发出透明PI膜,但却未掌握对于信赖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的Coating技术,也未能从SKC共享到此技术。

KOLON虽早在2016年8月就投资了设备,但截止现在还未接收到三星电子的订单。

SKC花了800亿韩元的研发资金,成功研发出高强度的Coating技术,但在最近才做了透明PI的投资决策,最快明年10月才能量产。

最终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只专注于厚利产品有色PI,未能共享透明PI的核心技术。日本住友则趁此空隙优先被三星电子翻牌。

业界人士称:双方即使成立了合作公司,却未能得到三星电子的认可,其重要理由就是未能共享双方的核心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