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與「狐狸精」一詞有何淵源?古代的「狐狸」一詞是褒是貶?

狐狸,是我國常見的動物。毛色呈赤褐、黃褐、灰褐色,尾基部有一小孔,能分泌惡臭,居樹洞或土穴中,傍晚外出覓食,天明始歸。善於偽裝,性情狡黠,民間多稱為“大仙”,傳說能化為人形,具有許多神通。古人對於狐狸認識很早,在《尚書》、《詩經》、《周易》、《左傳》中都有關於狐狸的記載。

武則天與“狐狸精”一詞有何淵源?古代的“狐狸”一詞是褒是貶?

狐狸圖

古人對於狐理的認識可謂譭譽參半。起初被認為是具有高尚品德的神獸,《禮記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給狐狸賦予仁者的形象。還有古籍說,只有社會政治清明,狐狸就會生出九尾,如同出現風凰、麒麟一樣祥瑞。但是到了東漢,對於狐狸的認識發生了變化。趙曄《吳越春秋》說大禹娶了塗山女為妻,此女為九尾白狐變化而來。許慎的《說文解字》乾脆說:“狐,妖獸也,為鬼所乘。”從此,有了狐狸成精的傳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狐狸成精的傳說進一步發展。《玉策記》說狐狸壽命八百歲滿三百歲暫變為人形。”晉代幹寶《搜神記·陳羨》也說:“狐者,先古之淫婦也,其名阿紫,化而為狐,故其怪多自稱阿紫。”郭璞的《玄中記》描寫更詳細:“狐五十歲能變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這裡的狐狸神通更加廣大。不過,此時尚未有“狐狸精”之名。

武則天與“狐狸精”一詞有何淵源?古代的“狐狸”一詞是褒是貶?

武媚娘劇照

唐代初年,“狐狸精”名稱開始出現。《太平廣記·狐神》:“唐初以來,百姓皆事狐神,……當時有諺日:“無狐魅,不成村。”這個“魅”字,《說文》釋為“老物精也”。“狐魅”也就是“狐狸精”。在這前後,“狐狸精”並沒有專門形容不良女性,這個稱呼之所以與女人緊緊聯繫在一起,與女皇帝武則天有很大關係。武則天原是侍奉唐太宗的才人,太宗以其漂亮和善解人意,特賜號“武媚”,又名“媚娘”。她在公元684年九月,易旗幟為金色,按天子規格建“武氏七廟”,以女性之身君臨天下。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聲討,由大才子駱賓王執筆,寫成《討武檄》,開篇便有“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等嚴歷指責武則天。武則天成為淫亂和狎邪的“狐媚”,人們自然將“狐魅”與“狐媚”、“武媚”聯繫在一起,由此“狐狸精”成為“不良”女性的代稱。唐代以後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又將性格各異、人情味十足的“狐精”大事渲染,特別是明代許伸琳寫的《封神演義》,把商斜王的妻子姐己說是“狐理精”變化而來,迷感商王致使社稷滅亡,更加重了“狐精”的罪惡形象。

武則天與“狐狸精”一詞有何淵源?古代的“狐狸”一詞是褒是貶?

蘇妲己劇照

於是乎,後人逐漸把這個名稱用到具有不良行為或嫵帽、輕浮面具感力的女性身上,由此“狐狸精”成為貶稱,並流傳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