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养猪业的洗牌,最后会剩下谁?

当下已经是6月下旬了,在2018前半年的时间里,猪价几乎是保持12/公斤的局面,大部分猪场都处于亏损之中。很显然,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就是生猪产能供应过剩。来自于2016年猪价大涨下家庭猪场以及规模化猪场的不断扩张和生猪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最终,生猪养殖业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表现为家庭猪场之间、家庭猪场与规模猪场之间、规模猪场之间以及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

面对养猪业的洗牌,最后会剩下谁?

中国的养猪业从最原始的家家户户用剩饭杂草养猪到现在的规模化猪场,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接下来的时间里,养猪业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如果依照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我国的养猪业将会面临更大程度的洗牌。没有竞争力的猪场、不符合国家环保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猪场都会逐渐被淘汰。

面对养猪业的洗牌,最后会剩下谁?

其实无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这样一个特性,看似形势严峻,其实也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就像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6月7日上海举办的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就指出:公里数将成为判断猪肉品质的新标准,未来,大家想要的是一头跑了200公里的猪,而不单单是200斤的猪。以往的经营运作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现在大众对猪肉的要求了,不是大众的消费变得疲软,而是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绿色品质高的食品。所以,不管是家庭猪场还是集团化猪场还是要从改善猪肉品质这个问题上入手,最终才能赢得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