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養豬業的洗牌,最後會剩下誰?

當下已經是6月下旬了,在2018前半年的時間裡,豬價幾乎是保持12/公斤的局面,大部分豬場都處於虧損之中。很顯然,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就是生豬產能供應過剩。來自於2016年豬價大漲下家庭豬場以及規模化豬場的不斷擴張和生豬養殖技術的不斷提升。最終,生豬養殖業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表現為家庭豬場之間、家庭豬場與規模豬場之間、規模豬場之間以及集團與集團之間的競爭。

面對養豬業的洗牌,最後會剩下誰?

中國的養豬業從最原始的家家戶戶用剩飯雜草養豬到現在的規模化豬場,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接下來的時間裡,養豬業又將是一個怎樣的發展趨勢?如果依照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我國的養豬業將會面臨更大程度的洗牌。沒有競爭力的豬場、不符合國家環保和食品安全要求的豬場都會逐漸被淘汰。

面對養豬業的洗牌,最後會剩下誰?

其實無論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這樣一個特性,看似形勢嚴峻,其實也有著潛在的巨大的發展空間。就像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6月7日上海舉辦的雲棲大會·上海峰會上就指出:公里數將成為判斷豬肉品質的新標準,未來,大家想要的是一頭跑了200公里的豬,而不單單是200斤的豬。以往的經營運作模式顯然已經不符合現在大眾對豬肉的要求了,不是大眾的消費變得疲軟,而是溫飽問題得以解決之後,人們開始追求健康、綠色品質高的食品。所以,不管是家庭豬場還是集團化豬場還是要從改善豬肉品質這個問題上入手,最終才能贏得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