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武之地的辛棄疾,比有用武之地的岳飛還要厲害

無用武之地的辛棄疾,比有用武之地的岳飛還要厲害

江南的風有些輕了,沒有沙場的硝煙。

辛棄疾不喜,甚至有些惱怒。

正在這時候,衣著鮮麗的接待使尋遍了臨安的大街小巷終於在北固亭上找著了辛棄疾。

招待使是皇帝安排來敷衍(接待)辛棄疾的。

辛棄疾這一年才二十二歲,卻已經是山東淪陷地義軍的小頭領,這次南下,是受老大耿京之託,和南宋朝廷聯絡一下。

南宋皇帝說:你們有心了。

有心了的意思就是,你們的心意是好的。只是,現在不太適合北伐,你們在那邊也不要瞎鬧什麼亂子,更不許打著南宋朝廷的名號瞎鬧。

南宋朝廷只是給義軍發了個獎狀,作為交代。

千古興亡多少事,全隨著江水悠悠而去。就像辛棄疾的愁緒一樣無端。

這時候,被魚米之鄉養得肥頭大耳的接待使終於登上了北固亭,氣喘吁吁。

接待使:辛大人,可找著您了,原來在這登高遠眺。怎樣,這南國的風景不錯吧。

辛棄疾:哪裡有國家?

接待使:有人的地方就有國家。

辛棄疾:北邊也有人。

接待使:但是他們中有金人也有宋人。

辛棄疾知道接待使的意思,誰也不知道北邊還有多少人還忠心著南方小朝廷。有義軍,自然也會有叛徒。

有人為國家大事操勞,自然也有人為柴米油鹽奔走。但辛棄疾怕的是,再過十年,五十年,北方將再無宋人。

宋人在北邊的文化被斬斷,氣骨被削平,南邊不支持,北方不容納,他們成為了無處可去的候鳥,在王朝的寒冬裡靜待消亡。

誰能在這亂世裡稱雄呢?可惜當代沒有曹劉這樣亂世英雄,甚至連孫仲謀般的守業的豪傑都沒有。

辛棄疾狠狠地拍著欄杆。

胸中的氣憤難以消解。

就在這時,一道訊息傳來,自己的老大耿京被叛徒殺害了。

辛棄疾待著了,南宋朝廷發的獎狀從手裡滑落,從北固亭上墜入了江南的春水中,濺出了一地漣漪。

快馬加鞭,星夜追劍。

短短的時間裡,辛棄疾只聚集上了五十人的兵力。輕騎瘦馬就衝入金軍的大營。是夜,叛徒正和金軍統領喝得開懷,臉被酒漲得通紅。

誰也沒想到,辛棄疾輕兵薄劍就衝入了防衛森嚴的兵營。

然而這世界上有很多事,就是因為沒人想到,所以就自然發生。

當我們回過頭去再尋端倪,卻發現那恐怕只是一番簡單的英雄豪氣。

辛棄疾一刀砍翻了金軍統領,然後一把提起了叛徒,綁在馬側。連夜狂奔千里送去臨安正法。

辛棄疾的這個做法滿足了南宋皇帝的虛榮心。他不敢對金人動手,但殺個宋朝叛徒是什麼問題都沒有的。

這樣還能在自己的小南國裡,立武揚威。讓自己的子民們共享這份為國報效的光榮。

榮耀加身,讓小屁民們能在自己國家裡昂起首來。

不管金人們看不看的見,但國家總得有點讓人們值得驕傲的事。

那幾日,辛棄疾手刃叛徒的故事傳遍了臨安的大街小巷。再過了些時日,就沒人還記得辛棄疾的名字,大家唸的都是,吾皇,皇恩浩蕩。

辛棄疾痛飲著濁酒,足足喝了數個月。既是在悼念耿京,也是在為北國南國愚昧的國人默哀。

皇帝在睡著的時候,人民可以去叫醒他。

但人民睡著了呢?

辛棄疾等了好幾個月,宋高宗趙構終於任命他去做江陰籤判。

這是個文職。

這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把ADC(主力輸出)當輔助用。讓牛去家裡當寵物,讓貓去地裡耕田。本末倒置,貽笑大方。

23歲,是辛棄疾悲劇人生的開始。

前二十多年,雖然身處淪陷地金國齊魯,但至少結草綠林,有一群和他同樣志向的同志,將解放淪陷區視為人生理想。他們自由,囂張,刀口舔血,白袍駿馬。

那時候夢想很堅實,想著要回到南方,為大宋剿滅北敵,還千里江山一個太平。

可現在卻沒了。他到了南方,卻發現,沒人和他一樣,還念著北伐,還念著收復舊都。大家似乎都已經習慣了偏安一隅的生活了,南國的舒適區裡太安逸了。

從1181年到1207年,他被頻繁調任達37次。

一切的跡象都表明,南宋朝廷對他不放心。他們只放心,從江南的土地上長起來的人,像辛棄疾這樣的歸來者,其實是沒有他可以歸去的地方的。

南宋朝廷甚至還擔憂辛棄疾是不是潛入南國的內應,幫金國打探消息,所以,儘量避免讓他接觸比較機密的事情。

也就是讓辛棄疾處在一個閒職。

辛棄疾看明白了。

他試圖和南方還有匡扶社稷志向的學者聯繫,他參加了1175年6月的鵝湖之會,這裡有朱熹,陸九淵,陸九齡,可以說是南國的大腦。但辛棄疾卻發現這裡只有哲學思考,卻沒有沙場兵戈。

或許只有他最後的好友,陳亮還與他志同道合。

辛棄疾,感慨萬千。

信筆寫下: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不管世事怎麼變,辛棄疾的英雄豪邁都始終醞釀在他的血脈裡。

是英雄,也是豪俠。

無用武之地的辛棄疾,比有用武之地的岳飛還要厲害

辛棄疾該憤怒麼,是的他該憤怒。

正值壯年卻報國無門,眼睜睜見著最好的歲月溜走,把握不住。大部分的人在生活裡碰壁後,或許都心如死灰,開始學會麻木不仁了。

但辛棄疾是個另類,他的手提得起刀,握得住筆。

他用自己豪邁的詞作打開一代宋人屈辱的心門。

盛世太平的時候,文作當潤飾宏業,兵荒馬亂之年,文字會哀婉悽絕。當民眾屈辱,對著北方抬不起頭來的時候,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詞呢?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詞作協律,大多婉約,但辛棄疾寫出了豪放詞的另樣風彩。

一篇詞作沒法喚醒沉睡的人,那就十篇,二十篇,一百篇。

當一件事物被全國上下的人所鍾愛,它就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或許一個月,半年,一年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但十年,一切都將改變。

我相信是辛棄疾他們豪邁的詞作,讓宋人抬起了頭來,用豪邁和英雄氣概填補了南宋人民空洞的內心。

他們敢反抗了,在辛棄疾生命末年,南宋組織了北伐。雖然敗了,但至少,這個國家有勇氣去和金國開戰了。

這種氣節奔湧很久,蒙古軍橫掃歐亞各國,可謂戰無不勝,只有南宋頑強地與蒙古打了半個世紀的戰爭。

甚至恭宗投降後,南宋餘部也一直在堅持抵抗,大將李庭芝還在堅守揚州,陸秀夫,張世傑在福州擁立端宗為帝,文天祥則在江西一帶發展反元勢力,一度控制了不少城池。

但蒙古軍力實在強大,那個時代沒有誰抵擋的住。

最後,歷史上留下了一曲屬於南宋的動人輓歌。

文天祥至死不降,並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篇。

南宋小朝廷一直堅持在廣東沿海抗元。1279年,元軍與宋軍在厓山展開了最後的決戰。

陸秀夫不願被俘虜,眼含淚水揹著小皇帝跳海自殺,此後,殘餘的宋軍,官員及家眷也紛紛跳海殉國。(史載有數萬之眾殉國)

誰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歷史上唯唯諾諾屈辱的南宋,竟然在自己生命的最後綻放出瞭如此精彩的絕唱。

他們站起來了,昂起了手,大聲唱著。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不知道辛棄疾有沒有想到這一天,或許他早有預謀,或許只是無心插柳。但他的詞成為整個民族的強心劑,讓所有人都成為了英雄!

辛棄疾死了,但名為辛棄疾的英雄始終活著。

他的英雄氣概蘊藏在他的每一篇詞作裡,一直鼓舞著中華民族的氣節。

英雄不會無用武之地,他的存在就會造就千千萬萬的英雄。

文|蘇書默(讀史專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