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文化不分家:大运河沿线五大考古遗址,看遍苏酒1800万年

近日,“流韵——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出土文物精粹展”在镇江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到7月13日。此次展览展出了来自江苏省大运河沿线10座城市13个文博机构共150件套珍贵的文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大运河江苏段北起徐州,南至苏州,长683公里,沿线遍布多个重要城市。这些城市拥有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物、遗迹,考古发掘成果丰硕。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文化想到的就是江苏,事实上,在考古名录中,大运河江苏段的遗产点最多,而且文化价值高。

宿迁“双沟醉猿”1800万年前因酒命名的古猿类

在宿迁双沟镇,1977年初夏的一个早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教授在双沟附近考古时,挖出了一件至今在亚洲时代最早的长臂猿化石,距今已有1800万年的历史。于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便多了一个词条——醉猿化石。自此,宿迁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天然酿酒环境和自然酒起源地。

酒与文化不分家:大运河沿线五大考古遗址,看遍苏酒1800万年

(人类最早酒起源)

宿迁“小猪佩奇”把江苏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

在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曾出土一件猪头形状的陶支座(被网友戏称为“小猪佩奇”)和陶制酒器,还有碳化稻颗粒,这些碳化稻颗粒,正是这些碳化稻颗粒,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系统测年得出,该遗址距今8000多年。这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早的古稻田,而稻米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之一。顺山集遗址发现,是江苏境内已知最早的考古文化遗址,把江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

镇江“破碎陶器”引出吴文化兵工厂

在镇江孙家村遗址曾出土一些破碎陶坛,业已破碎的陶坛碎片极不起眼,却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重视。现场出土了坩埚片、陶范、石范、铜渣等与铸铜有关的遗物。从现场发现的戈、剑和农具的陶范,几块范合在一起,向空腔内注入青铜汁,就可以铸成青铜器。从出土的坩埚片、陶范、石范数量来看,这里极有可能是当时吴国“国家级”的青铜兵器冶铸“工厂”。

洋河“酒具”佐证江苏悠久酿酒文明

在洋河仓集宗墩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和酒具等。考古专家推测年代在4900年至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洋河地区在4900前就有先民居住和活动,而从出土的陶鬶等酒具,和顺山集遗址遥相呼应,进一步说明此时洋河地区已经有酿酒生产,也佐证了江苏地区悠久的酿酒文明。

扬州“萧后冠”见证开凿运河的隋炀帝

在扬州曹庄隋唐墓,出土了“隨故煬帝墓誌”,随后出土国内最完整十三环蹀躞(dié xiè)带,以及“萧后冠”。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权威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专家表示,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更重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南北文化、经济的交融,都起了促进作用。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绵延千里的中国大运河,见证着时代变迁,传承着中华文脉。而今,在江苏运河沿线发现的大量遗迹和文物,承载着江苏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期待未来在大运河带保护中重生,让文物成为运河未来文化保护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