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倍,這家公司我認爲行!

一隻股票如果能夠十年市值增長十倍,那麼這就是一隻標準的成長股。職業投資者所追求的就是儘可能多的發掘這樣的股票,可是算算年化收益率你就會發現未必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願望,因為它所要求的的複利收益率需要達到24%左右。

本期實盤週報,我就圍繞著這個數字跟大家聊聊!

首先要聊的就是我認為這家公司未來十年可以達到年化24%的市值增長率,海底撈!

一.海底撈港股上市背景

十年十倍,這家公司我認為行!

從營收情況來看,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是106.37億元,是中國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

其收益由2015年的57.57億元增至2016年的78.08億元,並進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億元;年度利潤由2015年的4.12億元增至2017年的11.9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0.5%。淨利潤增速為營業收入增速的兩倍,可以看出海底撈仍在快速發展階段。

按收入計算,海底撈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都在國內中式餐飲市場排名第一,三年穩坐餐飲頭把交椅。2017年海底撈在中國火鍋業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但由於市場高度分散,比例僅有2.2%。

收入構成方面,主要收入來自餐廳經營、外賣業務及銷售調味料及食材,雖然海底撈這幾年在大力推廣外賣服務,但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餐廳經營,2017年所佔比例達到97.6%。

十年十倍,這家公司我認為行!

通過這一組數據,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很簡單的結論:海底撈穩坐火鍋市場一哥地位,而且增長潛力十分巨大。

二.未來十年發展特點

十年十倍,這家公司我認為行!

1.目前二線城市還沒有完全飽和,三四線城市提供充足儲備。

海底撈的全球門店數量正在迅速增長,2015年為112家,2017年為273家。預計上市時海底撈門店數量將達到320家,其中包括中國內地的296家餐廳以及24家位於臺灣、香港及海外在新加坡、韓國、日本及美國的餐廳。

2018年海底撈預計將開設180家~220家新門店。門店的迅速擴張帶來了鉅額的流動負債,這可能是海底撈選擇上市的原因之一。

2015年至2017年三年,海底撈的流動負債淨額分別是6040萬元、3.86億元和11.56億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達到14.42億元。

從門店的區域分佈上來看,二線城市是海底撈的主要戰場。2017年海底撈一線城市門店數量為65家,營業收入為29.59億元;二線城市門店數量為120家,營收收入為52.3億元;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量為69家,營收收入為15.18億元。

2.能否成為真正國際化的第一家中式餐飲企業。

我想在1990年前,很多中國人第一次創業是開餐館。我記得改革開放第一個個體戶就是餐館。甚至包括我父母也是這樣。但是時至今日,中國還沒有完全意義上的一家國際化品牌,也許這個重任海底撈有可能完成。一來火鍋相較於炒菜,更加容易實現標準化。二來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是服務,也更容易複製推廣。

3.人力成本的持續增加,會是一個關鍵點。

海底撈火鍋究竟好不好吃意見或難統一,其高品質的服務應該是有目共睹,但這種“你學不會”的成本也十分高昂。

招股書顯示,海底撈將收入的近三成用在員工成本上。2015年-2017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分別為15.719億元、20.443億元、31.197億元,佔海底撈年度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3%、26.2%,以及29.3%。

目前海底撈總員工人數約5萬人,排除董事薪酬等其他因素,員工的年平均薪酬約為6.28萬元。根據沙利文報告,海底撈認為自己的員工在所有中式餐飲企業中享有業內領先的薪酬。

未來人力的成本會是海底撈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人力成本快速增加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在這種情況下即要保持核心競爭力又要創造更多利潤就成了核心問題。

三.看好的理由

十年十倍,這家公司我認為行!

過去十年港股上市的餐飲企業情況其實非常不理想。

已經赴港上市的國內連鎖餐飲企業有味千中國(快餐)、小南國(高端正餐)、呷哺呷哺(快速火鍋)等。此前火鍋品牌小肥羊也曾登陸港交所,但因為業績不佳,已經從港股退市。

從這些企業近幾年的市值來看,日子並不好過。根據雲鋒金融2017年12月整理的上市餐飲企業市盈率數據可以發現,在近一年的港股牛市中,除了呷哺呷哺,大部分餐飲公司都跑輸指數,估值大多在20倍左右。

1.味覺帶有記憶,飲食是一種強習慣,但又是最讓人喜新厭舊的事物。中國真正的飲食第一品牌不是海底撈,而是老乾媽。我騎318和219時都會帶一瓶,以免路上吃不下東西。但是其他飲食來得快去得也快。說句實話我覺得海底撈味道中等偏上一點,主要是食材不錯,服務好。總得來說我記住了他們的味道,這一點就已經很難得了。

2.品牌維護能力強,危機公關能力出色!真正讓我覺得海底撈值得投資的關鍵原因是出現危機後,他們的公關得當。已經記不清是哪家店出現衛生問題被曝光,原本以為相關店員會受到處罰。但是管理層承擔了所有責任,並沒有責怪相關底層員工,這點很重要。我從來不認為顧客是上帝,員工才是根本。海底撈以服務致勝,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才是關鍵。

3.公司圍繞員工進行運轉,人永遠是關鍵!目前海底撈底層員工的平均工作年限在5年左右,這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這一點和前文所說的員工的年平均薪酬約為6.28萬元有很重要的關係。當然還有他們很好的企業文化以及給予普通員工的尊重。

4.所有的要素只是圍繞著降低不可測性。分析以上的種種,只是圍繞著一個“不可測因素”來展開。投資投的是未來,可是未來有太多變數,所以我們的一切思考都是在降低這種變數上。這也就是成熟資本市場上常說的“藍籌溢價”。

四.如何買,何時買!

1.開港股通。目前國內已經開通了港股通,大家可以諮詢相關開通的程度。

2.何時買:目前海底撈上市的市盈率並不高,我認為在集合競價階段只要在30倍市盈率以下,都可以考慮。當然如果能夠打到新股是最好的。

五.實盤操作,另一個24%年化收益率!

1.業績參考及對比!

十年十倍,這家公司我認為行!

2.11個月過去了,時間過得挺快,中間犯的三個錯誤。

1-2月:錯誤認為A股轉性,有可能開啟慢牛模式。在銀行股連續拉昇,券商延長下班時間等種種跡象的影響下,我錯誤地認為二八行情會像2017年一樣延續,A股有可能開啟二八慢牛格局。事實的結果證明A股的散戶習性不是一兩年就能夠解決的問題。而且A股的牛熊週期性也很難消除。

3-4月:思維陷入股市市值大小之爭,沒有認清市場風格已經被打散。這一波下跌過程雖然短期虧損,但是很快也給拉了回來。彼時的調倉我沒有跟上步伐,將資金轉投至醫藥醫療中中小市值的績優股。錯過了正海生物、通策醫療、基蛋生物這些我跟蹤了很久的股票。雖然萬億醫藥醫療組合裡有參與,但是實盤確實是錯過了。

5-6月:抄底過早,對於3000點迷之自信。在復星和海螺裡度過第一波下跌,也思考清楚了大小之爭的問題。決定調整戰略分別買進奧佳華與辰欣藥業,結果就遇到這一波大跌,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加倉,事實證明抄底抄在了半山腰以上。

可是回過頭來看,即使是這樣,在這11個月的時間裡我還是逆市拿到了近28%的收益,也許最終的年化收益率會在30%左右。這又是為什麼?

3.28%的年化收益率在弱勢震盪格局與不斷犯錯中如何得到?

①不完美理論:如果仔細研究過證券行業的投資大師,那麼大家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這裡面相當一部分人的專業背景裡有數學與哲學歷史相重合的學習經歷。數學追求嚴謹的邏輯與精準的結果,哲學與歷史更多的是對結果的思考。三十歲以前的我是一個不寬容的人,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在投資上我也一直努力追求完美投資,可是近兩年我才算完全明白一件事,追求完美在投資這件事情上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完全放棄了短線分析,波段操作,倉位控制等很多操作上的策略與方法。因為我認為也許有人能做好,但是我做不到,所以不想浪費多餘的精力與心情。

②大概率邏輯思維:這11個月裡雖然幾起幾落,但是沒有出現大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堅持兩條原則。第一個是以醫藥醫療為主體,第二個是投資標的必須是近三年主營業務與淨利潤都保持良好增長的行業龍頭。堅持這兩點並非說這類公司一定一直漲,但是長期上漲至少是大概率事件。

③長期思維:之前清明回祖墳山掃墓,就在想我自己以後是在這裡選塊地,還是未來在老家要蓋的四合院裡的樹下挖個洞就可以了。想到這個問題時又在想,自己離開前會給子女交待什麼,會不會預測一下自己死後十年有沒有股票可以漲十倍之類的。

今年上半年大盤一路從3500點下跌到2700點左右,無數次擊穿了很多投資者的心理底線。可是從時間來看只不過是半年的波動而已,放在一輩子的角度去看,也許未來我並不會記得這半年的經歷。不知道我這種保持平穩心態的方法是不是隻適合我自己。

④認賠理論:相信大家最近都看到了在泰國普吉島發生的沉船事故,這件事發生在我人從普吉島回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裡。我出海時同樣遇到風浪,還好我沒有出事,要不終管客戶要傷心幾天了!在股海里航行,經驗再豐富的船長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今年的第一波因為美股大跌導致的A股血崩中,我整整一個星期晚上沒有睡覺,因為有很多平臺粉絲來問各種問題。這些人給我造成的壓力要遠遠大於市場,在那個星期,每天晚上我都要等到美股收盤才會睡覺。那一週我焦慮、煩躁,因為我對於市場的判斷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過往這種事情也常常發生,不同的是這回有很多雙眼睛看著我,努力了兩年多的事業與積累的一點點聲譽感覺隨時要付之東流。可是慢慢的我想明白了,事情發生了,我只能認賠。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可能是一個職業投資人最基本的素養!

十年十倍,我的實盤是否可以!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說在股市中能做到十年十倍算是一個職業投資者合格的標準,那麼我有足夠的耐心與信心。不知道我的終管客戶有沒有。終身財務管理與諮詢,這種服務方式我想不是出於業務邏輯,而是我自身對於投資的一種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