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們賺的少了,還是物價飆的太快了

在中國,人們的存款意識還是很強的,甚至是作為“懂事成熟”的標誌,在國人眼裡,“存錢”更是能帶來更多的安全感。近日,央行出臺了一組數據,早餐君覺得很有意思。

從2008年到2018年,短短的十年間,居民部門存款增速從18%下滑到7%左右,這說明人們的存款變少了。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並不讓人覺得十分驚訝,畢竟在當前除了工資不漲什麼都漲的時代,存款的增速上漲才是最值得詫異的事情,至於增速降低,太正常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十年來,人們的存款增速大降,到底是誰動了奶酪?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們賺的少了,還是物價飆的太快了

1、漲了39個月的房價一口咬掉了大半“奶酪”

如果要說近10年裡人們的最大支出,肯定是房子無疑了。“得益於”房產大亨和溫州炒房客的推動,我國的房價走向只能用“倍增”來形容,而且是很多倍。

近期,國家統計局發佈了8月份的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根據統計局的數據來看,截至到2018年8月,本輪房地產市場上漲週期已經長達“39個月”,仍然在持續的刷新著中國房地產歷史上漲週期最長紀錄。

房價的持續增長讓買房成為了消耗大量存款的“首要原因”。買房的首付款和月供,讓無數家庭的存款被消耗了很多,甚至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下一場存款增速的回升,很有可能會在20年後還完房貸。

所以誰動了“奶酪”,大家心裡還沒點數麼?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們賺的少了,還是物價飆的太快了

2、電商“購物便捷化”掀起的“買買買狂潮”

回顧這十年,互聯網不僅讓人們的信息傳遞變得快捷,更是讓人們的“購物方式”更加便捷。“得益於”電商和物流業的發展,人們的“購物車”從僅限於一個超市拓展到了全國各地。“足不出戶便能買到全國各地的商品”不再是一個奢望,各式各樣的廣告促銷激發起了人們“買買買”的熱情。“京東618”、“淘寶天貓雙11”,噱頭十足的“購物節”,說到底還是為了掏空人們的口袋。

如果說房子是“一錘子買賣”的話,那麼電商就是“鈍刀子割肉”了,要一點一點的榨乾人們的存款。電商“購物便捷化”掀起的“買買買狂潮”也是一口咬在“奶酪”上。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們賺的少了,還是物價飆的太快了

3、“理財產品”的多樣化,讓銀行不再是唯一選擇


人都是有逐利心的,在理財產品多樣化的當代,收益率較低的銀行理財產品就不會作為首選。“餘額寶”、“理財通”,層出不窮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低門檻低風險高回報的誘惑是很難讓人拒絕的。於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居民存款,讓居民的存款率進一步流失。

銀行的年收益率上不去,人們尋找年收益率更高的其他金融平臺自然是無可厚非。雖然這樣的流失並不是讓存款“消費性流失”,但不能否認這也是這十年人們存款增速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們賺的少了,還是物價飆的太快了


4、存款增速下滑最最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收入增長並不明顯

追根溯源,存款的源頭還是由人們的收入決定的。收入增長的幅度小,開支增長幅度大,存款增速還能上漲真是有鬼了。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063元,扣除物價上漲元素,實際增長的比例為6.6%。去年的增長比為7.3%,比今年高了0.7個百分點,與之對應的,自然就是存款增速的下降。

國家雖然實施了個稅新政,但提高的這一點點收入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杯水車薪”。人民身上的擔子依然重的可怕,而比增速下滑更可怕的是“信用消費”的普遍。截止到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同樣用四個字來形容的話,那就是“入不敷出”。

歸根到底,存款增速下滑的最重要原因還是人們的收入增長不明顯。我們經常聽到房價漲了、物價漲了、油價漲了,什麼價格都漲了,就是聽不到工資漲了的聲音。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們賺的少了,還是物價飆的太快了

十年,存款增速從18%下滑到7%,是誰動了“奶酪”?是連漲39個月的房價,是電商高速發展帶來的“購物便捷化”,是互聯網金融的分流,最最最重要的,還是看不見上漲苗頭的工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