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寶寶抗議媽媽這樣做,你還在用這種手段育兒嗎

晚上,風特別大,兒子的外婆用棉襖包裹著半歲的兒子。

兒子哪裡曉得今天溫度降了十幾度,是有多冷。他掙扎著,要脫離棉襖的包裹,想看華燈初上。

本來就穿的厚,兒子還用大棉襖包裹,外婆抱起來更費勁,兒子還在掙扎,外婆又氣又累,“再亂動,婆婆就不管你了。”接著,外婆就開啟了“愛的批評”。

兒子老實了很多,回到家裡也是一副木呆呆的犯錯的樣子。我突然有點心疼。

明明是愛,為什麼要用嚇唬的方式來表達呢?

思緒,飄遠。我想起來了,小時候,媽媽那些愛的哄騙。

代表寶寶抗議媽媽這樣做,你還在用這種手段育兒嗎

媽媽,我是哪裡來的?路上撿來的。

小時候,問媽媽,我是哪裡來的。媽媽說,路邊撿的。

漁船上撿來的,垃圾桶撿來的,菜地裡撿來的......總之,不管什麼版本,我們都是撿來的。

從小我心裡就有一種不安全感。每次被父母批評,和父母慪氣,就尋思要去找親生父母。幻想著親生父母是什麼樣子的。

長大了,我確定自己是親生的。但是,那份不安全感,卻依然存在。

現在,有很多繪本是講“我是哪裡來的”。父母為何對這個問題難以啟齒?實質是難以啟齒性教育。

現在,對孩子的性教育,卻成為我們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

代表寶寶抗議媽媽這樣做,你還在用這種手段育兒嗎

再不聽話,就讓收破爛的把你收走

小時候,不午休、不樂意上學,只要不聽話,媽媽或者姥姥都會對我說,“再不聽話,就讓收破爛的把你收走”。

其他版本還有,“不聽話,虎姑婆就來抓你”。

從小,看到收破爛的,我就害怕,害怕他把我帶走。聽到收破爛的撥浪鼓聲音,我就在家裡,不敢出門。

我依然清晰的記得,蟬鳴狗叫的那個夏天中午。人們都在家裡午休,路上不見行人,我在門外使勁的拍外婆家的大門。一邊拍著,一邊哭著,一邊看著路的那一頭,離我越來越近的收破爛的人。

現在,我長大了,我媽總說我膽小,我覺得,我是從小被嚇得了。

代表寶寶抗議媽媽這樣做,你還在用這種手段育兒嗎

果核吃到肚子裡會長成一顆樹

小時候,每次吃水果,媽媽就會說,“不要吃果核,果核吃到肚子裡會長成一棵樹”。我信以為真。在不小心吃了一個蘋果籽之後,就開始擔心肚子裡會長一顆蘋果樹,會把我的肚皮撐破。

然而,我長大了,肚子裡的果核還沒有長成參天大樹。

我問媽媽,為什麼果核不能吃。媽媽說,她不知道,只知道不能吃。

我問姥姥,姥姥說,那個年代窮的,人都餓的吃樹皮,哪有蘋果吃。

現在,我也當了媽媽,我得整明白,才能告訴我的孩子。我的媽媽和媽媽的媽媽都不知道,但百度媽媽知道啊。

原來,是因為果核裡面有一種叫氰苷的物質,有毒。

隨便一度娘,就能看到氰苷中毒的相關報道。

代表寶寶抗議媽媽這樣做,你還在用這種手段育兒嗎

代表寶寶抗議媽媽這樣做,你還在用這種手段育兒嗎

中毒後,輕則嘔吐、頭痛、腹瀉、腹痛等,重則危機生命。所以櫻桃、枇杷、梨等水果的果核,不要吃。吃一兩個沒問題,會拉臭臭的時候拉出來。用水果做果汁的時候,一定要去核。蔬菜裡像豆角、竹筍一定要炒炒炒,充分加熱才能去毒。

代表寶寶抗議媽媽這樣做,你還在用這種手段育兒嗎

每一個美麗的“謊言”背後,都是媽媽的一份愛。只是育兒方式不同,我們理解母愛的偉大。

但,作為新時代下的媽媽,我想,直白的告訴孩子為什麼,或許才是更好的育兒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