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徵信新階段5大特徵,信用科技黃金期剛剛來臨

我國徵信行業的這4個階段呈現一個明顯的特徵在於——科技成分的加入使得每個階段的“加速度越來越快”。

個人徵信新階段5大特徵,信用科技黃金期剛剛來臨

百行徵信成立之後,尚處於早期階段的我國徵信業面臨巨大變革。原8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的個人徵信業務被剝離,而中誠信徵信在2017年下半年首度提出“信用科技”概念,明確了行業發展新階段的科技探索路徑。

2005年正式脫胎於中誠信集團的中誠信徵信,一直參與我國徵信行業的崛起。近兩年個人徵信、大數據徵信崛起,中誠信徵信“基本完成從0到1”。近期,中誠信徵信完成4.5億元融資,並確定2020戰略,推出完整的產品體系“萬象智慧”智能風控平臺。

金融科技剛剛起步,個人徵信開啟新局面

中誠信徵信董事長張斌向億歐介紹,從80年代開始探索徵信業,首先經歷1980年-1995年的探索期,中國債券市場剛剛興起,為了適應企業債券發行而進行了徵信市場探索。

隨後,人民銀行在全國推行企業貸款證制度、上線運營企業信貸等級系統,並在國家層面進行省、市、總行三級的數據系統,實現了全國聯網的企業徵信服務體系。

第三階段2003年-2014年,《徵信業管理條例》頒佈,徵信市場進入有法可依的階段,使得企業徵信、個人徵信具備了法律基礎和行業自律,並利用金融大數據的普及,為消費者和零售金融客戶提供有價值的金融服務。這個階段,徵信開始快速發展,已經出現很多IT科技手段和新型業態。

而目前正在進行第四階段,2015年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尤其是今年初央行受理了百行徵信,我國個人徵信進入新的發展時點。

我國徵信行業的這4個階段呈現一個明顯的特徵在於——科技成分的加入使得每個階段的“加速度越來越快”。

張斌向億歐指出。“這是中國徵信行業重要的歷史起點,將長期影響中國金融業發展,特別是與民眾息息相關的個人信用服務,以及在我國建立一個百年基礎的全社會信用體系。”

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體系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數倍於歐美國家。而由於歐美國家的金融體系相對成熟,所以留給金融科技的空間則較少;相反,中國金融市場的特殊性在於,中小微企業、個人的大量金融需求尚未被傳統金融機構所覆蓋,這時,消費者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性存在很大機遇。

新階段的5大特徵

當前,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出現,僅僅是起步階段,仍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2017年徵信行業的迅猛發展,同時也為監管機構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反過來監管行業提供了很多抓手。

張斌認為,行業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消費者、監管機構、金融科技、金融機構的變革、產品創新共同促進,使得各種應用條件紛紛湧現,形成新的歷史機遇期,2018年新一輪的市場變革和更替才剛剛開始,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徵:

1)行業競爭加劇並呈現新的特點。雖然徵信行業仍處與初創期,徵信機構之間的同質化競爭激烈,機構的體量整體還不大,持續的盈利模式才剛剛起步。2018年,在市場需求繼續高速增長的同時,真正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剛剛開始面世,信用科技服務的黃金時期剛剛來臨。

2)行業利用金融科技的監管力度也進一步加強,各項法律法規陸續出臺。之前,部分打著徵信、金融大數據的企業紛紛碰到行業監管的“鐵牆”、紛紛倒下。徵信行業的強監管之下,有行業資質、行業自律能力、行業風險控制能力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

3)徵信的覆蓋人群持續下沉,央行徵信系統在個人和企業的數據上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從2015年4月的8.6億自然人、2068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分別增加到了2017年的9.26億和2371萬。而中國大陸14億人口以及不斷增長的企業數量,仍有大量未被覆蓋的市場空間。

4)線上線下向結合的商業模式已經建立。徵信機構過去一直以線上為主業,而近幾年包括中誠信徵信在內,陸續開始探索線下徵信的佈局,線上作業可以結合線下場景,將業務落地到具體的個人和企業身上,進而成為實體經濟和金融整合的緊密銜接點。

5)區塊鏈技術將會被更多的探索和應用。

信用科技戰略,從大數據徵信向智能風控升級

中誠信徵信在2017年下半年提出“信用科技”理念,信用科技已經表現出極強的技術驅動的特性,集中的體現是“以大數據為核心、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為引擎”。因此,中誠信徵信也將在2018年2019年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投入。

尤其是近期推出“智能風控”發展戰略——萬象智慧智能風控平臺,從傳統徵信的起步,到大數據徵信,再到現在的信用科技。中誠信徵信迎合行業、市場、技術需求,不斷創新,為金融風控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它具備傳統徵信的基礎和大數據的積累,同時增加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使得其高度靈活,能夠適應商業銀行、能夠適應今後變革的保險公司、能夠適應被高度監管化的信託公司。”

此外,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服務與銀行結合,尤其是城商行存在巨大的商業機遇,這也將成為中誠信徵信今年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銀行客群充足,業務量龐大,付費能力好,是大數據風控業務最優質的客戶。尤其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後,越來越多的個人信貸業務迴流到銀行,銀行對大數據風控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據瞭解,中誠信徵信已覆蓋近50%的股份制銀行,正在發力中小城商行的全套解決方案。

張斌指出,近兩年我國商業銀行呈現一些變化,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17年3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247萬億,其中城市商業銀行30萬億,佔比12%;與此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貸款29萬億,其中城商行提供了約1.15萬億,佔小微企業貸款總額的17%。

中誠信徵信目前員工規模約400人,產品服務體系主要為基礎徵信產品服務(如反欺詐、信用評估、信用監控)以及針對行業客戶具體需求的專業解決方案(包括信用建模、精準營銷等)。

張斌介紹,“致力於打造全方位的大數據風控和資產管理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基於“數據+規則+模型”三位一體的智能風控服務,服務覆蓋貸前評估、貸中監控以及貸後資產管理在內的信貸全生命週期,並在此過程中實現信用評估的智能化和信用價值的擴大化。”

服務客群包括3大類型:1)銀行、2)信託和基金等其他非銀中間商金融機構、3)近兩年增長較快的互聯網公司非金融機構。目前,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公司數量佔比約6:4。

“對於中誠信徵信而言,迎頭趕上的機會已到。中誠信徵信正堅定不移地在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技術能力上持續投入,傾力打造‘信用管理+金融科技’的新一代信用科技公司。”張斌指出。

個人徵信新階段5大特徵,信用科技黃金期剛剛來臨

—— THE END ——

THANKS

文 | 中誠信徵信 市場部

聯繫合作:[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