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第一代華人參政議政的探索



民主實踐是一個不斷摸索和學習的過程。美國人民用了上百年的時間才造就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民主國家。新移民可以通過參與美國的民主政治,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如何正確地運用民主制度給予自己的權力。

相濡以沫

新移民初來美國時,常常會得到各個族裔的善心人士的幫助,其中最體貼的幫助往往來自於同族裔的人,因為大家有相同的文化,相似的背景,說同一種語言,相互間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很多族裔還設有專門幫助本族裔新移民的機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族裔的親情是與生俱來的,特別是在異國他鄉。華人之間當然也不例外,美國華人兩百年,出現了無數的同鄉會、同源會等組織,同胞之間互相幫助,不分黨派。一百多年前,在美國建造鐵路的華工如果不幸遇難,他們的遺骸是靠同胞運回家鄉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相濡以沫。


本是同根生——第一代華人參政議政的探索

2011年3月9日奧巴馬總統任命前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為駐華大使(來源:白宮網站)


作為民主國家,各個群體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表或者政治同盟者來維護本群體的權益。在美國曆史上,華人曾經因沒有自己的政治代表而難以得到公平對待,因此推出華裔政治人物成為在美華人的共同願望。經過不懈的努力,華裔中出現了聯邦議員,州長,州議員,法官,總統內閣成員等,在美華人的政治地位在逐步提高(

加州州長候選人江俊輝攀登華裔參政新高峰

)。華裔政治人物的成功也向我們的孩子示範,他們不僅可以成為出色的醫生、律師、工程師、科學家,也可以成為出色的政治家,有機會為包括華裔在內的所有族裔的人服務


大陸新移民走上參政議政之路

1961年3月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總統簽署了10925號總統令 (Executive Order No. 10925) 。 該總統令又被稱為平權法(Affirmative Action)。平權法推出時在美華人剛剛走出了長達六十年的排華法案的陰霾(排華法案,1882-1943),那時候華人處於美國社會的最底層,平權法如久旱的甘雨給美國華人帶來了希望。美國華人是平權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華人在平權法實行之後的短短几十年時間裡很快從一個最需要照顧的群體上升到可以幫助別的族裔的群體,當然華人的成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但是平權法功不可沒。所以老一代華人對平權法有深厚的感情,華裔政治人物和組織也一直努力維護平權法


本是同根生——第一代華人參政議政的探索

華裔民權活動家王靈智教授(來源:《中國日報》)

1979年中美恢復外交關係,留學生和移民陸續從中國大陸來到美國。當我們來到美國時,特別是當我們的孩子慢慢長大時,華裔(亞裔)學生在名牌大學裡的比例已經漸漸超過人口比例了(over represented) 。這時平權法對華裔孩子上大學不僅沒有好處,可能還有壞處。


2014年,加州參議院西裔議員提出了第五號加州憲法修正案(SCA5),該修正案旨在允許加州公立大學在錄取新生時適當考慮種族,性別等因素,也就是說允許加州公立大學實行平權法。SCA5 被提出來後,很多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擔心他們的孩子進好大學會更困難,所以他們發出強力反對SCA5的聲音。


本是同根生


美國的政治現實決定了大部分成功的華裔政治人物是民主黨。 首先, 最近幾十年來,民主黨比較重視少數族裔和移民,所以包括華裔在內的少數族裔贊同民主黨的為多數。其次, 共和黨能夠贏的選區 (紅區) 往往以比較保守的白人佔多數,他們一般會選白人。而華裔共和黨候選人能夠贏得初選的區往往是藍區。然而,在藍區,共和黨候選人最後勝出的可能性很小。

這就造成了大部分勝出的華裔政治人物是民主黨的現狀


SCA5事件後,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大幅度右轉,偏右的新移民認為華裔政治人物出賣他們的利益,所以想把他們拉下馬。這種做法給人一種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專門打擊華裔政治人物的錯覺,有的華裔政治人物也因此放棄與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的合作,如此一來造成惡性循環,對整個華裔社區非常不利。


美國政壇以白人佔絕對優勢,各少數族裔為了鼓勵自己的同胞參政往往有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一個人可以不支持自己族裔的候選人,但會盡量避免攻擊自己族裔的候選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我們確實不應該只根據族裔投票,但是我們是否可以考慮不在公開場合抨擊華裔候選人


在微信世界裡我們看到的是另外一種情形。微信上,人們會用放大鏡看華裔候選人。比如,在同一場選舉中,華裔候選人往往不是最左的也不是最右的。一些右派華人會攻擊根本不是最左的華裔候選人,而對更左的非華裔候選人網開一面。左派華人會批評華裔候選人不夠左,對更右的非華裔候選人隻字不提。反之亦然,共和黨華裔候選人也常常在微信上被左右派華人同時攻擊。雖然專門攻擊華裔候選人的人並不多,但是被微信放大後造成一種微信世界專門打擊華裔候選人的表象。


每每看到華裔政治人物被攻擊,我就會想到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的心在流血,因為在我眼裡,那些華裔候選人,無論黨派屬性,無論他們來自何方,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姐妹,我的兒子,我的女兒,或者是曾經幫助我過的哪位不知名的華人


有一點我們應該明白,無論我們和華裔政治人物的觀點有多大的不同,或者我們和他們的利益有多大的衝突,但是在最根本的利益上大家是一致的。因為在別的族裔的人看來,我們的孩子和他們的孩子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什麼是民主政治的話語權?


在民主體制中一個群體的選票是政治上最大的話語權,排華法案實行時期,在美華人沒有選票。當時勢均力敵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為了爭奪極少數搖擺不定的白人選票而爭先恐後地比誰排華更狠,因為那時得罪華人在政治上是零成本的。所以一百多年來,有識之士一直鼓勵華人入美國籍,並進行選民登記以增加華裔的選票。今天美國華人大約五百萬,有幾百萬的選票,如果現在有嚴重影響美國華人利益的提案,美國的兩大政黨必須衡量選票的得失來決定是否支持。


本是同根生——第一代華人參政議政的探索

國會議員劉雲平、趙美心、孟昭文、以及Mike Honda在陳霞芬、郗小星的新聞發佈會上。(來源:https://lieu.house.gov/aapi)


不過光有選票還不夠,因為選舉每過幾年才發生一次,政治人物在競選時所說的話與勝選後所做的事並不完全一致。

競選綱領是由選舉策略決定,而勝選後所做的事是由他的核心支持者決定。華裔政治人物的核心支持者往往是華裔,華裔政治人物不可能也不應該只為華裔謀利益,但是在最關鍵的議題上華裔對華裔政治人物的影響力會大大超過對任何別的族裔政治人物的影響力。


以加州的SCA5 為例,起初華裔政治人物均支持SCA5。在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的強力抗議下,華裔議員改變立場並說服SCA5提案者取消該提案。試想,如果被抗議的那幾位議員不是華裔,而是別的族裔,這樣的抗議會有相同的效果嗎?


政治議題不是非白即黑


熱心參與政治的人會發現,同是華人,在很多議題上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為什麼?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很多政治議題不是非白即黑。以現在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最為關心的平權法(Affirmative Action) 和細分法(Data Disaggregation)為例:


關於平權法:一方認為,現在的平權法照顧非裔、西裔,就是對華裔的種族歧視,是種族主義,要堅決反對。另一方認為,對非裔、西裔給一點照顧對整個社會有好處,而且,這個照顧是由包括華裔在內的很多族裔共同承擔,並不是針對華裔的種族歧視,華裔因此付出的代價有限,可以接受。


關於細分法:一方認為,如果把自己標明為華裔,可能會被種族歧視。另一方認為,如果有更多的人標明自己為華裔,就會大大增加華裔的政治實力和政治籌碼。


這兩方都有一定的道理,誰對誰錯只能由你自己評判。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沒有一位華人會支持種族歧視華人


結 語

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大規模參政議政的時間尚短,我們需要時間來摸索、成長。我相信在民主實踐中我們會越來越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