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如何从老主人手里抢来天下的

汉禅位给魏,魏禅位给晋,但是后人骂晋的却更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看一下奠定曹魏政权的曹操和奠定晋政权的司马懿都做了什么。

司马懿是如何从老主人手里抢来天下的

曹操影视图像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相差24岁。

公元184年,曹操29岁,司马懿5岁,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公元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辨继位,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诛灭十常侍,然而太后不同意,大将军招四方守将回京,事情泄露,十常侍先下手杀掉何进,同年九月,西凉董卓进京,凭借手中军队,执掌朝政,废刘辨,改立刘协,是为汉献帝,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是年,曹操34岁,司马懿10岁。

公元190年,十八路诸侯汇聚,推举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到长安,而关东联军互相猜忌,人心不一,自此解散。

公元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曹操36岁,司马懿12岁。

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193年,曹操打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曹操38岁,司马懿14岁。

193年秋到195年,曹操与吕布围绕徐州战争不断,曹操征伐徐州的直接导火索是曹操父亲被徐州牧手下的人杀死,曹操趁机夺取徐州,在伐徐州期间的屠城事件是他的人生污点,也是后世诟病的地方。

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自此,曹操有了正义之旗,代表天子讨伐不臣,此时曹操41岁,司马懿17岁。

197年,曹操讨伐张绣,张绣率众投降,但曹操想霸占张绣的婶子,张绣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旋即反叛,此战,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全部战死,九月,曹操东征袁术,袁术弃军而逃至淮河,枭袁术留守四将。

198年四月,讨伐李傕,夷三族。九月,攻徐州,在曹军攻势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以及泰山豪杰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此时曹操43岁,司马懿19岁。

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200年,董承谋杀曹操事泄露,被杀,刘备同年袭杀徐州太守车胄,此时占据青冀幽并四州的袁绍兵精粮足,袁氏一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再兼有四州之地,有军队数十万人,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袁绍挑选精兵十万,志在一举消灭曹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从此曹操消灭了他最大的敌人。此时曹操45岁,司马懿21岁,此时曹操还不知道天下有司马懿这么一个人。

201年,郡中推举司马懿为计掾。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司马懿当时不出来任职的原因除了当时袁曹形势不明还有一点就是举荐他的人,此人是魏种,他是兖州人,曹操阵营中文官系统由汝南和颖川的士人把持,武将由沛国和谯郡的人把持。兖州人的代表就是程昱,他是曹操的五位重要谋士之一,但是兖州人在曹营的地位,远不如颍川人,说起来,因为不待见举荐人而拒绝出仕的事儿,程昱也干过,当时刘岱很赏识程昱,但他不看好刘岱,拒绝了好几次,后被刘岱表为骑都尉,程昱索性装病。此时的司马懿和当年的程昱一样,他可不打算把自己和弱势的兖州人士绑在一块儿,那么什么人的举荐能够入他法眼呢?当然是颍川人。七年后,也就是208年 ,颖川的老大荀彧推荐了他,这面子够大了,司马懿顺利入职,入职后,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202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曹操47岁,司马懿23岁。

204年,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河南安阳北)。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

205年,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青二州平定。于是,曹操上表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同年,黑山军首领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此时曹操50岁,司马懿26岁。还有3年,司马懿才开始成为曹操手下。

206年,曹操攻灭高干,平定并州。

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八月,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此时曹操52岁,司马懿28岁。

208年,基本平定北方后,曹操开始训练水军,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同年,孙刘联合,周瑜和黄盖诈降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破灭了曹操一举统一全国的想法。此时曹操53岁,司马懿29岁,他刚刚在荀彧的推荐下投靠曹操,此时正和所有刚工作的员工一样,做做基础工作。

司马懿是如何从老主人手里抢来天下的

司马懿影视图像

211年,曹操为了彻底除掉后顾之忧,决定对关中用兵,在两年之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215年,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 ;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此时曹操60岁,司马懿36岁。

219年,襄樊大战,先是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然后很快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得手,并除掉了关羽。襄樊之战就此结束。

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六十五岁,此时司马懿41岁。

此时天下13州,曹操已经占了9个,司隶校尉部,冀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幽州,蜀国占益州,东吴占荆州,扬州,交州。

曹操接手的汉朝,经过东汉末年几位昏庸皇帝以及各路诸侯的相互征伐已经是千疮百孔,只有一个汉室的空壳子,是曹操凭借一己之力,剪除群雄,一块地盘一块地盘的打出来的,他晚年说的一句话很实在,假使没有我曹操,“这天下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待曹操死时,天下只剩下偏安一隅的吴和仅有一州之地的蜀,这时的局面如果放在象棋里面,就是我方车马相士全,对方只有不能过河的象(东吴只是水军厉害,没有进攻之力。)和一匹纵横驰骋的马,尽管这匹马可以一顿小操作,但是他改变不了大局了。

司马懿是如何从老主人手里抢来天下的

三国地图

司马懿和曹丕接手的就是这样一副好牌,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认为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有52万户,230万人。虽然这数据可能有误差,但是毫无疑问,魏国的土地和人口是最多的,人口就意味着兵员,打仗就是打人和打钱,我的人口基数大,土地面积多,我发展的就快,这也是蜀国为何一再出兵,而不是休养生息,因为越拖,差距越大,就越没有希望。

晋书为了替自己的篡位找借口,就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曹操一开始就防备他,想推翻很容易,如果你觉得这个人是个随时会反的定时炸弹,你会让这个炸弹去呆在你儿子身边吗?即便是普通人都不会这么做,那曹操乃是乱世奸雄,他的智商还不如我们吗?

即便说曹操防备你司马懿,可是曹丕对他可是十分的信任,曹丕每次外出打仗,都是让司马懿坐镇许昌,这等同于当年刘邦与萧何,曹操和荀彧,而且五年时间,把司马懿从一个初级干事,提拔到了录尚书事,参与重大决策。

第二年,曹丕驾崩,享年四十岁,此时司马懿47岁,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曹叡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这样的恩宠还不够高吗,又哪里看得出来有防备司马懿。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司马懿击退了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227年,孟达要反,司马懿八日急行军行进千里,在孟达没有反应过来室就兵临城下,用十六天打败了孟达,从此事可以看得出来司马懿行事果断,一旦抓住机会,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实施。

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和司马懿对阵(前几次都时其他将军),此战晋书和资治通鉴记录不太一样,一说是司马懿杀了蜀军很多人,一说是蜀军杀了魏军很多人,后面的就基本一致了,都是司马懿防守,拖垮诸葛亮,反正大魏国兵多粮足,拼也拼死你。最后的结果是诸葛亮由于事必躬亲,累死了,司马懿成功了。

238年,平定辽东的残余势力公孙渊。

239年,曹睿去世,享年35岁,司马懿此时60岁。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受曹睿遗诏共同辅佐8岁的曹芳。还是没有看出来怎么防备司马懿了,我想此前司马懿也绝没有露出任何想要谋反的蛛丝马迹,也许他此时也没有那个想法,毕竟他已经位极人臣,而且年过花甲。

此时吴和蜀都是临死挣扎,对魏没有什么威胁,反而是内部矛盾比较多,士族门阀之间的利益,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的矛盾,导致皇权和颍川士族的利益产生冲突,作为抱着颍川大腿起家的司马懿要被雪藏,是很正常的,可是热衷于功名的司马懿怎么可能就这么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在曹爽时期,矛盾达到了顶峰,门阀的初衷是架空曹爽,保住既得利益,这时他们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毕竟即使改朝换代,他们的地位也不会更高,还会冒很大的风险。

于是,司马懿在士族的支持下,于249年,趁曹爽和皇帝曹芳去扫墓时,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京城,司马懿让曹爽的亲信对曹爽说,只是罢掉他的官职,会让他做个富家翁,曹爽信了,然后很顺利的被杀。

司马懿的动作很显然和预想的不同,司马懿变卦了,是蓄谋已久还是事成后的顿悟,无法考证,但他的权力野心真正膨胀,显然是在此时此刻,不久后司马懿下令尽灭曹氏宗族,除了很少一部分逃脱,其他都被除掉。

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叙述了司马懿的业绩和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连他的子孙后人都感到羞耻,无地自容。

曹家和司马家的关系就如同主子和管家,主子费劲心血打来天下,管家历经三代,受两代主公托孤,可是即便有这样的信任和恩宠,在第四代时,面对老主人留下的孤儿寡母,还是一样的欺负。如果你真有本事,一刀一枪的打回来,那样即便你真的取代主子,也不会有人风言风语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