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淺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經典慢詞

那些“淺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經典慢詞

慢詞,是指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由於曲調變長、字句增加、節奏放慢,與篇幅短小、精練含蓄的小令相比,慢詞的文字容量更大,在音樂上的變化更加繁多,悠揚動聽,更適宜表達曲折婉轉、複雜變化的個人情感。

宋初的詞主要是小令,乃沿襲晚唐五代餘緒發展而來,代表作家是晏殊和歐陽修等上層文人;直到柳永出現後,大量創制慢詞,詞壇才為之一變。柳永是推動宋代慢詞興盛的重要詞人,對於北宋詞風的轉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那些“淺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經典慢詞

柳永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他為人落拓不羈,少年時到京城應試,常出入於秦樓楚館,與妓女、樂工往還。這種不拘禮法的行為,頗受到當時一些正統派人物的非難。柳永曾寫過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詞傳到廟堂之上,惹惱了仁宗皇帝,斥曰:“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詞。”於是柳永功名無望,只好自嘲“奉旨填詞柳三變”,將更多的時間流連於教坊青樓,以畢生精力為歌伎樂工們填詞,於花柳叢中尋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託,成為了北宋詞壇第一位職業詞家。

那些“淺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經典慢詞

柳永一生創制了大量的慢詞,他的《樂章集》收詞二百餘首,一半以上是慢詞。內容多為描繪北宋都市風光和歌妓生活,也常抒寫羈旅行役之情。柳永擅長以層層鋪敘的手法抒情寫景,他的慢詞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極大地拓寬了詞的表現容量,豐富了詞的情感內容,開創了宋詞特有的嶄新天地。

《望海潮·東南形勝》是柳永描寫北宋都市繁華與風光的代表性慢詞。

《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那些“淺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經典慢詞

而《雨霖鈴·寒蟬悽切》和《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則是柳永描寫“羈旅行役”的千古名篇。

《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那些“淺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經典慢詞

《戚氏·晚秋天》是柳永慢詞的又一經典代表作,長達212字的長詞一韻到底,卻無一絲險韻,自然而然,於平常之中見其非同尋常,堪稱冠古絕今。

《戚氏·晚秋天》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悽楚,倦聽隴水潺。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 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裡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 念名利,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那些“淺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經典慢詞

可以說,柳永之前,詞(小令)不過是貴族士大夫歌筵舞席的消遣甜點,直到柳永及其慢詞的出現,才讓詞開始平民化,走入了下層文人和市井之間,進而在整個中國廣為流行——“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沒有柳永,也許就不會有後來蘇軾、秦觀、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等人的成就。換句話說,假如沒有柳永的開創性貢獻,後世也許根本形成不了可以與唐詩相媲美的宋詞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後人如何高度評價柳永及其慢詞,都絲毫不為過。

那些“淺斟低唱”:柳永和他的經典慢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