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雞湯,卻能救贖每一個受過苦難的人

我們已經看過太多理想的生活,也曾幻想著生活在那樣的世界裡,可每次都被無情的現實打倒,而打倒之後往往只需要一碗濃郁的雞湯就能找回對生活的期待,於是,遊離在理想與生活的中間,迷失自我。


不賣雞湯,卻能救贖每一個受過苦難的人

《三塊廣告牌》不一樣,在影片的結尾,兩個遍體鱗傷、鮮血淋漓的人,在彼此撕咬以後,達成了一種怪異而溫暖的人際關係,一起獲得了新的生活的目標。不再是用幻境麻醉自己的無力,而是傾盡全力守護生活的意義。也不需要逃避自己的殘忍,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其實,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了就算我們早就知道,也未曾真正相信過。沒有真正經歷滄桑和痛哭的人,永遠不會理解生活在痛苦裡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在痛苦之外的人,怎麼可能救贖身處痛苦之內的人?
不賣雞湯,卻能救贖每一個受過苦難的人

《三塊廣告牌》裡,每個人都是不公平的受害者,可受害者也能成為不公平的創造者。

米爾德里德的女兒被姦殺,而警方對此卻無能為力,從而掛出三塊廣告牌,控訴“無所事事”的警局。從這個角度來看,米爾德里德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獨自承受著女兒被姦殺的痛苦,無處發洩。但是,米爾德里德的做法,同時也成為了不公平的創造者。三塊廣告牌上控訴並不是整個警局,而是指名道姓地控訴威洛比(局長)的無能。可這樣的控訴對威洛比公平嗎?當然不。
不賣雞湯,卻能救贖每一個受過苦難的人

女兒被姦殺的事實,當然是值得無論是家人還是警局甚至群眾悲憤的,同時大家也知道,更多的努力如果沒有一點頭緒的話,也是有心無力的。這時候控訴威洛比局長真的公平嗎?這意味著警局的不作為嗎?
不賣雞湯,卻能救贖每一個受過苦難的人

是,的確有那麼幾個警官看起來吊兒郎當,狄克森就是這樣的。在警察的身份下,將種族歧視發洩到有色人種身上,就像是一個暴戾的混蛋。可是,這樣的他,又是怎麼形成的呢?米爾德里德關心嗎?狄克森承受的孤獨與無助,基本沒人關心,除了威洛比局長。

還有一個背景是,威洛比的名望相當高,還不幸鰥患癌症,是一個將死之人。一個即將面臨死亡的人,最能明白活著的美好,也最能體會米爾德里德的女兒被姦殺的痛苦。威洛比對承受著不公平對待的受害者的理解,讓這兩個遍體鱗傷的人,最後走到一起。真實的傷害和真正的失去,人和人之間才可能產生真正的理解。
不賣雞湯,卻能救贖每一個受過苦難的人

所以,我們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被狄克森暴打從窗戶下扔下去的韋爾比,在看到狄克森被燒傷住院後還能夠給他倒橘汁,而不是被憤怒掩蓋理智,趁人之危,以牙還牙。

我們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威洛比自殺之後,他的妻子還能把信給米爾德里德,而不是選擇撕掉,讓一切都陷於無邊的憤怒與不理解中。

我們也能夠理解,狄克森能夠改變自己對米爾德里德的看法,寧願冒險刮取疑似犯罪嫌疑人的酒吧男子的DNA。
不賣雞湯,卻能救贖每一個受過苦難的人

當他們都置身於同樣的痛苦中的時候,才能夠最能理解對方。

影片最後,三塊廣告牌並沒有讓兇手繩之於法,也沒能將米爾德里德從女兒被姦殺中救贖,但是卻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一種對善與惡的平衡。

我不知道,他們在極端的痛苦之中,會不會把雖然不是米爾德里德的女兒姦殺嫌疑人,但肯定強姦過女性的那個人殺死。

可我知道,面對無可消解的仇恨和憤怒,普通人總能找到方法。

他們都值得我們憤怒和同情,影片裡沒有誰好誰壞,生活中也一樣,這才是最取悅人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