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近50%初中毕业生将进入职校!家长真的舍得吗?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道公式:

不能上普高=考不了大学=无缘好工作=人生无前途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社会在不断地变迁,如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普职分流”,也就是说今年南京一半左右的学生会被引流到职高。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就目前的形势看来,职高生的未来并不一定就比普高生差。

《2018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17年高职高专的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新鲜出炉,据蓝皮书显示,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首次超过了本科生。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与前两届基本持平。其中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6届基本持平,近六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整体稳定。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比2016届的91.5%略高。

为何南京普高升学率如此惨淡?

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

1

投档方式不合理

在2017年,南京中考录取实行的是见分填志愿,志愿优先,考生在知道中考成绩之后进行志愿填报,学校在此期间会给出相应的预估分数线作为参考

中考录取分为提前批次(指标生、特长生)、第一批次(两个志愿)、第二批次(两个志愿)、第三批次(一个志愿)

在这样的录取方式之下,在志愿录取过程中会出现“滑档”、“断档”的现象。前者考生没有被录取,后者学校没有招满(2017年南外全市非本校生、中华中学、南京民办实验、九中、十三中、南航附中、五高、二十七高中、建邺高中、大厂高中和河外一志愿均未招满)

而2018年,南京中考实行平行志愿,分数优先。分数高的考生优先录取,录取结束依次录取下一个考生,平行志愿基本保证了让每个考生都尽可能的有学上,所以今年录取率会也有所提高

2

南京教育“另辟蹊径”

录取率低但并是南京教育质量不高,而是因为南京有太多优秀的孩子了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京人口综合素质列全国第四,科学文化素质仅次于北京、上海,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达26.11%,庞大的南京高学历群体,不可能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冷漠或忽视

南外、南师、金中等一线名校基本汇集了南京最顶尖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成绩优异,家庭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目标是海外名校、国内名校提前录取、高中竞赛,

这也是南京中高考状元及高分段人数在数据榜上表现一般的原因。

事实上,近十年以来,高职的就业率一直在稳步上升。甚至有用人单位表示,就算摒弃成本问题,比起一般学院的本科生,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录用专业技能更熟练的高职生。仅从这个角度看,高职就业率实现了与本科生的逆转,也是在情理之中。

南京近50%初中毕业生将进入职校!家长真的舍得吗?

同往年一样,《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今年继续依据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等指标列出了2018年度的红牌专业和绿牌专业。

南京近50%初中毕业生将进入职校!家长真的舍得吗?

高职生的就业率攀升,离不开需求的推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今天,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下,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上进行迭代升级,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形成井喷之势。

比起本科的理论教育,高职的教育方向更加契合专业技术领域的需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这已经成为趋势。此次本科与高职就业率的“逆转”,并不是偶然,而是市场需求积累的结果。

发展变化的现实,倒逼人们转变观念。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作用下,职业教育被贴上了“没有前途”的标签,很多学生情愿选择末等的本科,也不愿意就读高职高专。比起同样重视制造业的德国和日本,中国职业教育的力度显得颇为薄弱,这也导致我国的高级技工一直存在大量缺口。

南京近50%初中毕业生将进入职校!家长真的舍得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在科技领域的创造突破,逐渐打破了这种固化思维。比如研制出战机发动机装备的洪家光,他就是从打磨零部件起步,将多年的实践经验转变成了创新的基石,用匠心助力战鹰飞上了蓝天。再比如从事飞行器核心部件研制的王曙群,通过十六年的坚守,他从一个技校生成长为航天特级技师,为国家打破了航天技术的封锁。

知识理论不一定在实验室、科研机构,也在广阔的一线生产领域——相比于学院化的知识理论,来自一线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突破,要求一点也不低,甚至更高,“唯有读书高”和“崇尚一技之长”已经没有了那么明显的高下之别。

看完之后,你还觉得高职生没有未来吗?如果你的孩子选择上高职你会支持ta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