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後,媽媽就要遵守這四大準則,不然容易養出「啃老孩」!

昨天在商場又看到個孩子打媽媽,10來歲的男孩子,揮舞著胖乎乎的拳頭打向媽媽,媽媽手裡拿著一堆東西,一邊躲一邊求孩子別打了。保安看不過去,呵斥孩子,男孩看到有人兇自己,立馬大哭,原本捱打的媽媽衝到保安前面“誰讓你多管閒事了”,一句話氣的保安叔叔轉頭離開。

類似這樣的場景,我都看過不下3回了,這樣慣自己孩子,等自己掙不了錢,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了,那孩子會幹出啥事?真不敢往下想。

孩子3歲後,有了自己的行為意識,也開始試探父母的底線,這時候爸爸媽媽遵守四大準則,一定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好孩子。

孩子3歲後,媽媽就要遵守這四大準則,不然容易養出“啃老孩”!

一,堅守原則,說不買就不買。

我也是媽媽,經歷過孩子賴在玩具前一哭二鬧三上吊的無奈,孩子第一次耍這樣的招數時,我是真沒辦法,眼看著周圍人越集越多,我的臉刷一下就紅了,只好妥協。回到家把臭小子揍了一頓,說了很多遍以後不可以耍無賴,兒子哭著答應了。

我也反思了自己的錯誤,這次妥協是因為面子問題,怕丟人。可這是丟人的事嗎?這是教育孩子的大事,為了面子縱容孩子的無理要求,只會害了孩子。想清這一點,我也豁出去了,以後再丟人也不可以妥協,說好不買的玩具,他再無賴也不可以買。

這個心必須狠,孩子很聰明的,他從爸爸媽媽的態度裡就知道有沒有迴旋的餘地。第一次爸爸媽媽的妥協,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等孩子長大,習慣向父母索要,就會變成啃老族。所以,狠狠心,該堅持的一定不能心軟。

孩子3歲後,媽媽就要遵守這四大準則,不然容易養出“啃老孩”!

二,道理認真講。

“你別哭了,再哭我也不買”、“你再哭我就打你了!”、“煩死人了,再哭不要你了”

這些話熟悉不?每個家長在孩子哭著要玩具時都會來這麼一句話,可是管用嗎?不管用!吼的方式,家長還真吼不過孩子,最壞的結果是孩子挨頓打,哭著被拉走。

認真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能聽得懂。兒子前幾天生病了想吃冰淇淋,我說不能吃,兒子就哭,我看著他,認真的說:你現在的胃很脆弱,就像花朵一樣,需要細心照顧,而冰淇淋是涼的食物,涼的食物進到你肚子裡,胃會瑟瑟發抖,對胃來說,冰淇淋就是暴風雨,它現在太嬌嫩,被暴風雨一吹會受傷。

兒子聽著聽著就不哭了,因為我把不可以買的理由很認真的講給他聽,他聽懂了,就不再要冰淇淋了。

孩子3歲後,媽媽就要遵守這四大準則,不然容易養出“啃老孩”!

三,該打就得打。

孩子,講道理能講通,還是不要打的好。但是像最上面那個小男孩,被慣的無法無天,當街打自己媽媽,這樣的孩子不打一頓老實不了。做家長的這個心必須狠,不想等自己老了以後睡大街,那現在就必須狠下心揍一頓,很多時候一頓打還是蠻管用的。

四,家長以身作則。

每次聽孩子頂撞家長最多的一句話是:為什麼我不能買,你卻買那麼多化妝品。媽媽的回答則是:錢是我掙的,我買怎麼了?

很明顯這樣的話並不能讓孩子信服,孩子只會覺得大人太獨斷,自己想吃什麼買什麼,輪到自己就這不能買,那不能吃。想讓孩子信服,爸爸媽媽也要做到不亂買東西,明明不需要的東西,頭腦一熱買回家。孩子看到心裡也不服氣,憑什麼只許爸爸媽媽放火,不許自己點燈?所以,對自己狠一點,不需要的東西不要買太多。

每個孩子都很聰明,家長們也要說到做到,明明答應過的事情就不要反悔,有的孩子會索要東西,是因為父母之前答應好的,卻突然反悔。這會讓孩子心裡煩躁,也讓他們疑惑,為什麼爸爸媽媽說話不算數,那我也不按約定的來。

爸爸媽媽在平時的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準則,並和孩子一起遵守,在這樣的氛圍里長大的孩子,一定不會向父母過度索要,長大也一定會是個正直,善良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