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精品瓷器三件

藍地白彩五子登科圖膽瓶

清代是中國製瓷史上的集大成時期,其制瓷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康熙朝歷時61年政權穩固,社會經濟逐漸恢復發展,呈現出全面繁榮景象。康熙總結並借鑑明代興亡的歷史教訓,潛心研究漢文化,制瓷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康熙瓷器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造型普遍古拙,胎體比較厚重,同樣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時期的器物要重些。較大型作品採用分段成型整體組合的技法,修胎工藝精細,交接處不留痕跡。康熙五彩的主要顏色有紅、黃、紫、綠、藍、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繪精緻。其中清代康熙時期的瓷器以精緻的官窯風格聞名世界。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精品瓷器三件

藏品名稱:藍地白彩五子登科圖膽瓶

規格:高:46cm 口徑:4cm 底徑:10cm

類別:瓷器

此對藍地白彩五子登科圖膽瓶:直口,頸長口小,削肩,肩以下漸碩,腹下部豐滿。簡潔流暢、穩定挺拔。底款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分兩行青花楷書款,字外飾是雙圈,是典型的康熙官窯。膽瓶因器型如懸膽而得名。瓶身藍料地子,上面有白彩五子登科圖和纏枝花卉圖紋,畫工較好,胎體細白。史稱"黃平科名輩出"、"在黔為文物聲名之地",至清末黃平有進士29名,舉人251名。康熙三十五年,黃平人王耘中進士,其子侄五人,中舉三人,中進士兩人,後人讚譽為"五子登科"。五子登科後來成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膽瓶,因器型如懸膽而得名。由於膽瓶造型典雅優美,給人超凡脫俗的無限情趣,高雅脫俗的聯想,養心勵志的寓意贏得文人共識,也使其獨具了經久不衰的文化魅力。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

早在宋代,膽瓶就被引人佛堂齋室,成為清淨之地超凡脫俗的靈物;元代失意文人以野遊冥想為樂,膽瓶孤花尤合逸士心意;明代士大夫階層日益壯大,膽瓶寓意被功利所異化,變成達官新貴們顯示高雅興趣及身份的標誌;清代社會變革加快,商品經濟發展,膽瓶被描金繪彩、附耳加環,淪落為世俗享樂的玩物。膽瓶不但為文人所喜愛,同時也為僧侶信徒所看重。外傳佛教活動裡線條柔媚的淨水瓶,在與中華文化的同化中,漸變為造型古樸的膽瓶,成為禮佛場景中的經典器物。膽瓶那千年不變的鼓腹裡,承載的並非只是清水、空氣與虛無,實則是沉甸甸的歷史文化以及天人和諧的價值觀念。極具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投資價值。

粉彩鳳凰花卉圖筒瓶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是琺琅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緻,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托,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粉彩從康熙晚期創燒,後歷朝流行不衰。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精品瓷器三件

藏品名稱 :粉彩鳳凰花卉圖筒瓶規格:高36cm 口徑:12cm 底徑:10cm

款識:文革時期

此對粉彩鳳凰花卉圖筒瓶,器口較為開闊,微外撇;短頸、溜肩長腹;底足是無釉的砂底。瓶身繪以鳳凰牡丹,畫面中鳳凰婀娜多姿的站立於突兀的岩石之上,旁襯以牡丹,花卉紋等,花葉分佈各有主次,婉轉舒展,頗見柔美之姿。鴛鴦棲息枝頭,好一派花鳥朝鳳圖。生機勃勃,美輪美奐,繪畫細膩精緻,構圖舒朗清新,精美絕倫。據民間傳說,鳳凰被尊為百鳥之王,象徵明君威德,為百鳥之長,百鳥喻指君臣,具有君臣有序,江山社稷太平祥瑞之意。也寓意榮華富貴,多福多壽。整器造型清晰雅緻,畫風細膩,生機勃勃,寓意豐富,詩情畫意,令人賞心悅目。

底款:“中南海懷仁堂珍品” ,被稱為“當代官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部門就十分關注陶瓷工藝的傳承和發展。遠在1954年已在景德鎮設置了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彙集了一大批高級工藝美術人員,創作出了一些為國家服務的高檔工藝美術瓷器。後來又在景德鎮陶瓷工藝總公司下,設置了“國家用瓷辦公室”,專門提供國家禮品瓷及中央機關重要場所用瓷。約在1961年,毛主席的生活管家吳連登,在一次與輕工部陶瓷研究所負責人談話時,曾提到“中南海的幾個重要會議和對外場所,如懷仁堂、西花廳等地,越來越為國際上所關注。為提高國家聲譽,顯示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氣象,需要擺設一些代表國家最高藝.

哥釉青花鬼谷子下山雙耳大罐

鬼谷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他學識淵博,具有政治、軍事、外交、天文、地理、數術等多種才能,既是一位隱士,又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教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及張儀等高徒。鬼谷子特別鍾愛為人誠懇真摯的孫臏,將自己畢生絕學傾囊相授給孫臏。鬼谷下山,原是出自《戰國策》的一個歷史故事,又稱"鬼谷出山"。這裡的鬼谷下山是指一件拍賣成交的中國青花瓷。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圖”大罐,以1568.8萬英鎊(約合2.3億多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這個價格不僅使“鬼谷下山圖”大罐穩居中國瓷器第一寶座。更成為中國文物的世界新紀錄。201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被文物機構重新估價為16億元人民幣。

說起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精品瓷器三件

​藏品名稱:哥釉青花鬼谷子下山雙耳大罐

規格:高26cm 口徑:14cm 底徑:15cm

類別:瓷器

此罐是清代所仿的哥釉青花鬼谷子下山雙耳大罐,器身集紋片釉與青花工藝為一體, 青花彩瓷上罩以紋片釉。畫面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後。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豔,畫面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分完美。

此罐雖是清代所仿,但圖案栩栩如生,畫工細膩,出自畫家而非工匠之手,這使得此罐與其他同時期類似瓷器不可相提並論,此件瓷器呈現了清朝青花瓷器的最高工藝水平,並採用浙江產的鈷料燒造,髮色自然深入胎骨。歷經幾百年的風霜得以完整保存,罐體表面自然陳舊的釉面裂紋,更增添了一份清代時期的歷史厚重感。瓷器上的點滴筆墨,完美呈現了鬼谷子的生活時代,具有獨到的史料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精品瓷器三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