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山裡長很多野生柿子,為何農民不去摘?

豔陽之美


柿子樹在農村的大山裡還是比較常見的,會有很多野柿子樹長滿了柿子,比一些自身種植的都要長得多。不過這些柿子一般都是爛在山裡面,沒有農民會去採摘,這是為什麼呢?


農村山裡長很多野生柿子,為何農民不去摘?

說實話大山裡面看著長滿的柿子爛在樹上,也是挺可惜的,很多人都覺得農民都是捨不得食物的,為什麼不去採摘回家呢。其實農民不願意去搞回來,也是有原因的。

1、山上的野柿子很難吃

別看山上的柿子長滿了,但是野柿子陽子多肉少,而且常年都沒有什麼施肥,所以味道是非常澀的,根本就是無法食用的。就算是拿回去餵豬都不行,所以農民自然就不會跑去山上採摘了,完全就是浪費時間跟精力的。

2、再者山上的野柿子採摘比較危險

你要說是平地上面的野柿子,可能還會有一些農民採回去泡下酒什麼的,但是長在大山上的,別看距離不遠,但是真正想爬上山都不容易,還需要再爬樹,這就是太耗精力了。要是發生點意外,直接掉下來那真的就是不死也重傷的,得不償失。

3、農民生意條件好了,不需要再吃野果為生

以前糧食荒的年代,農民的確會跑去山上面摘野果吃,但是現在農民的生活條件好起來了,可不要覺得野柿子看著可惜就認為農民就應該去摘。農民也要過好日子,有錢了自然就不需要再靠柿子充飢了。

其實說白了,山上的野柿子就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東西,以前沒吃的還可以去吃,現在農民生活好了,自然不會去要這些不好吃的野柿子了,沒有其它太多的原因的。


深山老農民


第一:在農村的一些山溝裡面,比如我們河南信陽這邊確實存在很多這樣的野柿子,野柿子之所以沒人願摘,是因為山中路途比較遙遠,並且在山中這樣的野柿子樹枝比較脆弱,一般人不敢輕易爬樹,而如果用樹枝將這樣的野柿子敲下來的時候,這樣很容易導致野柿子摔壞,不易保存沒人要。

第二:這樣的野柿子和家門前自己種的柿子樹相比起來,這樣的野柿子個頭小,並且很多沒有徹底成熟的,吃起來嘴巴感覺酸酸的,而成熟的野柿子,早已被鳥兒給吃掉了。

第三:這樣的野柿子在價格售賣上沒有優勢,在農村根本沒有市場,所以導致山中野柿子自然掉落的就比較多了。






農村兵仔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野柿指主要產於我國中部,川渝,雲南,廣東和廣西北部,江西,福建等省區的山區。

1.未成熟是指用於提取柿漆,果脫澀後可食,亦有在樹上自然澀的。

2.據瞭解,野柿子是可以泡酒的,柿子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果膠和維生素,有良好的清熱和潤腸作用,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的天然的保健食品。不過柿子中大量的單寧酸會影響身體對鐵質的吸收,所以不宜多吃。

3.中醫還認為,野柿子還具有止咳化痰,解酒降壓的功效。注意空腹不宜多吃柿子,易患胃柿石症。

4.野柿子個子小,子多肉少,吃起來也比較澀,要成熟透了,吃起來也就很甜,加上農村自家種的柿子也比較多,常見,野柿子的市場價值也不高,對於農村人來說,一般山上的野柿子都不會去採摘。

以上為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山裡的草兒


我也思考過同樣的問題,因近日在群裡看到柿子果實累累的照片(有人進山遊玩所拍)。秋末冬初,走進北方的山區,到處可見柿子掛滿枝頭的景象,樹葉飄落後,火紅火紅的,一串一串的,非常好看。偶見喜鵲飽口福,鮮見有人去採摘。如此好的東西,自生自滅,居然無人問津?甚感可惜。我想,應該是如下原因造成的吧:划不來採摘,沒有勞力去採摘,不知對不對?

首先,採摘得不償失,划不來。摘一天,去城裡賣還得一天,東西不值錢,賣不了多少錢,扣除來回的交通費運費等等,著實賺不了幾個錢,還不如當個小工划算,兩天還不掙個二、三百元?再說了,硬柿子是澀的,脫澀過程易發黑,表象不好更難賣,還賣不上價錢。放軟再賣吧,又不好運輸,爛了就得扔掉。如此看來,的確不划算。

其次,缺乏勞力,無人採摘。目前的農村,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的,基本上都是些老弱病殘、婦女兒童,只能看看門戶種種菜,養養雞鴨管管娃。況且,柿子樹一般都長在溝邊或山上,他們也沒有能力把柿子採摘下來,弄到家裡。

硬柿子很澀不能吃。記得小的時候,大人會把青澀或已發紅的硬柿子摘回家,用草木灰泡上一兩天進行脫澀,然後拿出洗淨就可食用,吃起來又脆又甜,非常可口。成熟後的硬柿子,人們會把那些大些的柿子用竹杆夾下運回,用“柿餅刀”把柿皮刮下來(沿柿子一圈一圈刮,不刮完,留有間隔,留下的跟柿把相連,與刮掉的大致相等),再用繩子串起來,掛到房簷下,自然風乾後就是柿餅了。刮下的柿皮,有些人家捨不得倒掉,會曬乾砸碎,然後拌到炒麵(炒熟的麵粉)裡,甜甜的,非常好吃。剩下的,還有那些小的火罐柿子,則會等軟了不澀了才能吃。一般是放在屋頂特意鋪的帶葉包穀杆上,上面再蓋上包穀杆,放軟後冬天食用,一直可放到次年的開春。


據稱,柿子的營養成分很高。如今的市面上,除柿餅(只有極個別地區的農戶進行加工漸成產業)外,僅能見到柿子做的醋。有遠見的農民兄弟、有關“三農”的官員專家,如果能以柿子為原料,研究開發出一些食品,把這些豐富的低成本的柿子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豈不是為廣大農村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辦了一件實事好事?



遨遊電子世界


別人家的不敢啊😄









浩淼江湖一清潭


首先需要解釋的是,山裡面生長的柿子樹,並非野柿子,而是名花有主。

這些柿子樹都是人工栽培的,時間基本都是當年人民公社時期。後來農村包產到戶,種在山上的柿子樹也都分到各家各戶了。

近幾年,物價上漲,柿子價格雖然也漲,但上漲不算太多。如果農民要上山採柿子,是一個非常累人的農活,而且很危險,累的半死不說,效益也不好,大家都不愛幹。如果僱人採,一般一個勞動力一天得100元左右。但柿子價格在當地也就是快把錢一斤。如此這般,當地農民都不愛上山採柿子。所以一到秋天,柿子產地漫山遍野的柿子掛在樹上,非常好看。

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有摘柿子的習慣。有采柿子做柿餅的,有批發到果品公司的,有在路邊擺攤的,還有采下喂家禽家畜的。


四海漫遊


不是不去採,主要是山高路遠,野柿子什麼時候成熟了,都不知道,還有現在到外面打工的人太多,剩下一些老人家還要種很多的田,實在沒時間搞這些業餘愛好。








宋柏軍


野柿子不好吃,很澀,而且裡面的籽很多,個頭很小。沒人吃。


農村小余子


以前做紙油傘,野柿子是用來取柿漆的,現在沒紙傘了,誰還要野柿子?人工栽種的柿子各方面都比野柿子好,誰還會去摘?


蓑笠翁253698429


不好摘,也賣不了幾個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