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作者卡夫卡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卡夫卡中篇小說代表作《變形記》是卡氏藝術上的最高成就,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作品之一。

《變形記》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創作的中篇小說。《變形記》完成於1912年,1915年首次發表在月刊《白色書刊》10 月號上。卡夫卡寫作文筆明淨而想象奇詭,常採用寓言體,背後的寓意人言人殊,暫無(或永無)定論。

雖然被譽為西方現代派文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但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贏得世人驚服。他雖勤於寫作卻不以發表、在為目的,創作是他寄託思想感情和排譴憂鬱苦悶的手段。在他逝世後,好友布洛德整理出版了《卡夫卡全集》(1950—1980)共九卷,其中八卷中的作品是首次刊出,引起文壇轟動。

他生活和創作的主要時期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經濟蕭條,社會腐敗,人民窮困,這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於是,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成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

《變形記》作者卡夫卡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卡夫卡的作品難讀,連母語是德語的讀者也覺得讀懂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裡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而不敢反抗,也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為讀者描繪出的一幅幅畫卷我們會感到震驚和恐懼,因為他彷彿在為人類的明天敲起陣陣急促的警鐘,他在為人類的未來擔憂。

《變形記》作者卡夫卡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小說運用意識流的手法直接反映”人化”了的小動物的內心感受,通過虛化的、荒誕的情節,荒唐的行為描寫人的真實的心裡狀態。描寫非現實生活中的事件,讓非現實的人物生活在現實生活的環境中,其目的是通過格里高爾的心靈語言和孤苦環境來展現西方社會人的異化的普遍本質。因為某些現象不能被直接表現,只能通過與之相對應的象徵物體來暗示,從而需用象徵的表現手法。

卡夫卡作品的諷刺性主要表現在對現實世界荒誕的揭示上。他筆下的主人公往往是意外地陷入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無法解脫的困境。他們越是掙扎,就會越陷越深,甚至最後送了性命。”甲蟲式”的人物格里高爾——這個令人啞然失笑的情節,是荒誕的,也是奇異的,看似枯燥乏味,嚼之意味無窮! 作品將現實存在的因素和非現實虛幻的因素交織於一起,把正常人與”非人”(動物)在一起,用寫實的手法,來敘述非現實生活中的事件,雖然荒誕滑稽,卻開掘了主題的深度。通過不確定的時,空和人物來表現作品思想內容,將現實中的具體人物抽象化,也是卡夫卡小說現主義的特點。

《變形記》作者卡夫卡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綜上所述:把荒誕放在日常生活之中,放在最平庸的環境裡,把它當作絲毫也沒有什麼可怪之處的東西加以表現。“在故作平淡無奇的日常形式中表達出反常的內容”,結果,使不受制於現實的事件,顯得“比真正的生活真實還要現實”。

寓言式的結構。象徵與荒誕的手法。現實主義的語言與非現實主義的內容,簡潔;平淡;冷漠的語言風格。敘述者與主人公合二為一。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只能通過主人公的感官來獲得信息,再也沒有旁觀者清的敘述者出來向讀者解釋前因後果,所以,卡夫卡某種程度上改革了小說的敘述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