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先驅卡夫卡在文學史上地位是怎樣的

卡夫卡是現代派文學的先驅,他創作的風格是表現主義,同時他也是表現主義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後人對卡夫卡的評價也很高。他的作品總是那麼不拘於常理,思路不連貫,跳躍性非常大。雖然他的作品給讀者帶來不小的困難,但是他卻給文壇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现代文学先驱卡夫卡在文学史上地位是怎样的

卡夫卡與戀人

卡夫卡的一生是充滿不幸的,他從小就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導致他的性格是如此的孤僻。他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環境,都給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卡夫卡生活的時代正是奧匈帝國的末年,當時的社會環境非常複雜,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這樣的生活環境,再加上他內向的性格,使他把寫作當成唯一的精神寄託。

卡夫卡的影響是遍及全球的,然而他的同時代的人卻並不理解他。我們現在能全面的瞭解卡夫卡,是因為他留下了諸多作品,這些作品讓後人對卡夫卡的評價更加全面。能讓這些作品完整的保存下來,這要得益於馬克斯·布洛德先生,卡夫卡臨終時曾囑咐他燒燬所有的手稿,然而馬克斯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將他的手稿整理出版,為世界文壇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卡夫卡41歲時,死於肺病,這讓後人的感覺就是卡夫卡是一位身材瘦小,體弱多病的病秧子,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卡夫卡的身高是一米八二,相貌非常英俊,有一雙清澈的大眼睛,這跟他的寫作風格完全不相符。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卡夫卡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德語小說家,作為西方現代派文學宗師的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無人能及的,他的作品不講求故事的明晰性,經常採用寓言體,而背後的寓意言人人殊,永無定論,這也讓卡夫卡的作品風靡整個歐洲大陸。

现代文学先驱卡夫卡在文学史上地位是怎样的

卡夫卡與父親

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同時也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在這方面,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無可厚非的。卡夫卡的作品思路總是那麼不連貫,跳躍性很強,主題曲折晦澀,這無疑給讀者帶來不小的困難。雖然卡夫卡的作品難讀,但是隻要能讀進去,摸清作品的脈絡,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卡夫卡的創作風格是表現主義,同時他也是在表現主義文學創作上最有成就的人。他創作的主要時期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的社會經濟蕭條,社會腐敗,人民窮困潦倒,這一切使得卡夫卡的一生都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於是,這種孤獨感與恐懼感,成為了卡夫卡創作的永恆的主題。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並不是很多,而且,他在去世之前,他的女友按照他的意願,已經將他生前的大部分作品都燒燬了。但是,這些遺留下來的作品,對後世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的。卡夫卡的小說以荒誕的手法揭示了一種充滿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他被三四十年代的超現實主義視為同仁,四五十年代的荒誕派視為先驅,六十年代的美國“黑色幽默”奉為典範。

卡夫卡成就

卡夫卡成就主要表現在他的文學作品上,他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他的作品對以後各種各樣的現代主義流派,都產生過強烈的影響。他與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现代文学先驱卡夫卡在文学史上地位是怎样的

卡夫卡

卡夫卡成就不只限於他的文學作品上,他的寫作手法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之所以能成為現代派文學的鼻祖,主要表現在他作品的主題曲折晦澀,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們生活在這種充滿矛盾的混雜世界裡,時刻感覺到恐慌,不安,孤獨,迷茫,遭受著強烈的壓迫卻從不敢反抗,一直嚮往著明天,卻又看不到出路。他的作品描繪出的一幅幅畫卷,會讓人們感覺到一陣陣震驚和恐懼,他一直在為人類的未來擔憂。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有4部短篇小說集和3部長篇小說。但是他的作品在他生前都均未發表,3部長篇小說也都沒有完成。也許這是文學史上的一大遺憾,但是他開創了現代派作品書寫“非英雄”或“反英雄”的先例。此外,卡夫卡還留下了大量的書信作品,這些書信作品摻雜了卡夫卡個人大量思想性的東西,在文學和藝術價值上,絲毫不亞於他正規的文學作品。

卡夫卡作品

卡夫卡出生在一個猶太商人家庭,他的父親是經過艱苦創業成功的商人,因此他父親在家庭的地位是絕對的。他從小就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再加上社會環境的影響,這使得卡夫卡作品的特點和這個世界是正相對應的。

现代文学先驱卡夫卡在文学史上地位是怎样的

卡夫卡像

卡夫卡作品主要是以小說呈現的,他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一生寫過4部短篇小說集和3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3部長篇小說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伯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的態度,所以卡夫卡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

《判決》是卡夫卡最喜愛的作品,表現了父子兩代人的衝突,但是作品的內涵顯然不是僅僅表現父子衝突,在深層含以上他是想埋葬父親,以確立自己作為新的一家之主的地位。小說在體現卡夫卡獨特的“審父”意識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家長式的奧匈帝國統治者的不滿。

卡夫卡之所以喜歡這部作品,正是因為他所在的家庭環境所致,他父親是一位創業成功的商人,其家庭地位是絕對的,卡夫卡從小就生活在父親的陰影裡。同時卡夫卡生活和創作的主要時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家庭因素與社會環境,造成了他與社會與他人的多層隔絕,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