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文學地位?

而知而行


我曾經看過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影片提名的一部電影,叫《布拉格之戀》,是我喜愛的法國名星朱麗葉·比諾什主演的愛情片。

這部電影,就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講述的是風流的腦外科醫生托馬斯,和女招待特麗莎、畫家薩賓娜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情糾葛。

既然是愛情糾葛,主角就不是一個,這部小說,主角一共有四個:

托馬斯是一名醫生,有深厚的專業知識,但在私生活上極度開放,他結交各色深度交往的伴侶。托馬斯不限於世俗道德和傳統價值觀,比如他放棄撫養兒子的權利,在與情人的交歡中,追尋每個人身上的獨特性。但他有著自身堅守道德觀的一面,比如,他絕不收回自己的“反動”文字向政治妥協。對於妻子特蕾莎來說,他似乎也算一位負責的丈夫。

再來看特蕾莎,她曾是酒吧女侍,通過薩比娜學會攝影,青少年時期一直在母親的陰影中度過,結婚後,她一直因為托馬斯的出軌而飽受煎熬。特蕾莎心裡的愛情是理想化的,她認為肉體和靈魂不可分割。在愛情還是在人際關係上,她對托馬斯是依賴的,但最後特蕾莎逐漸擺脫了這種生命之重,而轉變為生命之輕。她放棄了自己一貫堅持的“重”到了工程師那裡,只想證實托馬斯告訴她的,做愛和愛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她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然而特蕾莎的愛,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托馬斯的放縱。

薩比娜是一個生命之輕人物。她是畫家,托馬斯的情人之一,她有奔放、野性難馴的藝術家特質。薩比娜的輕,是她不停地背叛,背叛父母和丈夫,背叛故國,背叛弗蘭茨,她同托馬斯一樣輕視世俗傳統的價值觀,將媚俗看作一生中最大的敵人。但她並不清楚自己的背叛究竟有什麼目的,她也未想過要給自己的舉動尋找什麼意義,所以,背叛時她情緒激動,也許是為背叛本身而興奮,但是背叛後卻陷入了憂傷之中。

弗蘭茨是一個生命之重的人物,他是大學教授,在薩比娜看來,他聰明博學,他懂她的畫。他善良正直,外形英俊。弗蘭茨有安穩的生活和平穩的家庭,他生命中激烈的衝突,是被一位哲學家寫信嘲諷。他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想追求轟轟烈烈的冒險人生,結識薩比娜後,他卻背叛了自己原來的生活。弗蘭茨的重,體現在對歷史的崇尚,對政治理想的固守。他的結局是去柬埔寨的遊行途中,被當地人殺死。

這四人身上都帶有或輕或重的特質,作品看似愛情小說,其實更是一本哲學小說,是一本存在主義哲學小說,而不僅僅是小資情調或言情小說。

昆德拉本人是深受尼采影響,也有存在主義哲學的影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較為樂觀和生動的一本小說。

這本書切入人性的角度,是戀人之愛、友人之愛、家國之愛等情感,它自問世以來,有道義為名的非議,也可以理解。我們在讀小說時,不應只是淺讀表面,而應從書中汲取到作者對於生命的思考,增加對人生深度和廣度的理解。至於愛情,它就在生命的深處,在承受輕與重的過程中,悄然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