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文学地位?

而知而行


我曾经看过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的一部电影,叫《布拉格之恋》,是我喜爱的法国名星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爱情片。

这部电影,就改编自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述的是风流的脑外科医生托马斯,和女招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

既然是爱情纠葛,主角就不是一个,这部小说,主角一共有四个:

托马斯是一名医生,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但在私生活上极度开放,他结交各色深度交往的伴侣。托马斯不限于世俗道德和传统价值观,比如他放弃抚养儿子的权利,在与情人的交欢中,追寻每个人身上的独特性。但他有着自身坚守道德观的一面,比如,他绝不收回自己的“反动”文字向政治妥协。对于妻子特蕾莎来说,他似乎也算一位负责的丈夫。

再来看特蕾莎,她曾是酒吧女侍,通过萨比娜学会摄影,青少年时期一直在母亲的阴影中度过,结婚后,她一直因为托马斯的出轨而饱受煎熬。特蕾莎心里的爱情是理想化的,她认为肉体和灵魂不可分割。在爱情还是在人际关系上,她对托马斯是依赖的,但最后特蕾莎逐渐摆脱了这种生命之重,而转变为生命之轻。她放弃了自己一贯坚持的“重”到了工程师那里,只想证实托马斯告诉她的,做爱和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她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然而特蕾莎的爱,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托马斯的放纵。

萨比娜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她是画家,托马斯的情人之一,她有奔放、野性难驯的艺术家特质。萨比娜的轻,是她不停地背叛,背叛父母和丈夫,背叛故国,背叛弗兰茨,她同托马斯一样轻视世俗传统的价值观,将媚俗看作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但她并不清楚自己的背叛究竟有什么目的,她也未想过要给自己的举动寻找什么意义,所以,背叛时她情绪激动,也许是为背叛本身而兴奋,但是背叛后却陷入了忧伤之中。

弗兰茨是一个生命之重的人物,他是大学教授,在萨比娜看来,他聪明博学,他懂她的画。他善良正直,外形英俊。弗兰茨有安稳的生活和平稳的家庭,他生命中激烈的冲突,是被一位哲学家写信嘲讽。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想追求轰轰烈烈的冒险人生,结识萨比娜后,他却背叛了自己原来的生活。弗兰茨的重,体现在对历史的崇尚,对政治理想的固守。他的结局是去柬埔寨的游行途中,被当地人杀死。

这四人身上都带有或轻或重的特质,作品看似爱情小说,其实更是一本哲学小说,是一本存在主义哲学小说,而不仅仅是小资情调或言情小说。

昆德拉本人是深受尼采影响,也有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较为乐观和生动的一本小说。

这本书切入人性的角度,是恋人之爱、友人之爱、家国之爱等情感,它自问世以来,有道义为名的非议,也可以理解。我们在读小说时,不应只是浅读表面,而应从书中汲取到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增加对人生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至于爱情,它就在生命的深处,在承受轻与重的过程中,悄然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