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餓死」癌細胞進展:藏靈芝可抑制肝癌細胞增殖

中科院“饿死”癌细胞进展:藏灵芝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電鏡下的人體肝癌細胞(圖片來源中科院微生物所)

癌症是世界範圍內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腫瘤細胞不受控制地無限生長,它的快速生長需要大量能量。

近年來,科研工作的深入和醫學的發展大大提高了腫瘤的診治效果,從目前醫學臨床實踐來看,有些癌症是可以治癒的。但尋找提高患者愈後的新藥也至關重要。

中科院“饿死”癌细胞进展:藏灵芝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科研團隊栽培的藏靈芝(圖片來源中科院微生物所)

“餓死”癌細胞,想法挺好,實現不易

而在尋找新藥的道路上,早在幾十年前,哈佛大學佛克曼教授就提出了“餓死癌細胞”這一設想,簡單來說就是切斷癌細胞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隨後,就有很多科學家在這個方向上進行了很多探索。比如:

2011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細胞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在腫瘤細胞獲取能量的過程中,有一種名為“NF-kappa-B”的蛋白髮揮了重要作用,如果能抑制這種蛋白的功能,就會提高餓死癌細胞的可能性。德國的生物學家約翰內斯·科伊博士也在《抗癌飲食》一書中強調,通過調整飲食,降低葡萄糖的攝入,長期依賴糖為營養的癌細胞,在持續的低糖飲食下會快速死亡。

可是,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否。

第一種情況,通過藥物來抑制 NF-kappa-B 蛋白,阻斷了能量轉換的通道,有可能餓死部分癌細胞,但是因為人體是個十分複雜的結構,如果施藥不精準,也會把健康的細胞餓死,擴散的癌細胞更是難以搜尋。傷敵一千自傷八百,得不償失。

第二種情況,很多癌症病人自身免疫力較低,在化療的過程中會產生食慾低下的情況,營養很容易跟不上,此時再不讓他好好吃飯,糖和澱粉等攝入不足,會產生不好的後果——癌細胞沒餓死,人餓死了。

前幾年,清華大學科研人員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 GLUT1 的晶體結構,有些媒體將其誤讀為科研人員在“餓死癌細胞”的命題中取得突破,但其實這個成果與疾病無特別關聯。

中科院“饿死”癌细胞进展:藏灵芝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科研團隊栽培的藏靈芝(圖片來源中科院微生物所)

新想法:特異阻斷腫瘤細胞能量供應

那麼,在關於“餓死”腫瘤細胞這個方向上,有沒有新的道路可以走呢?答案就在下面。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聯合其他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篩選,獲得了可以特異阻斷腫瘤細胞能量供應的抗腫瘤新藥先導分子。

我們知道,腫瘤細胞的生長需要大量的能量,同時它們也需要核酸、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共同參與。腫瘤細胞通過調節這些重要組分的代謝來滿足生物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需要。

我們再來學習一下“心磷脂”這個東西,它主要存在於動物細胞中線粒體的內膜,15%的心磷脂存在於心肌。

記不住這些沒關係,你只要知道,“心磷脂”與細胞的線粒體關係密切,它的變化會導致後者的變化。它與正常細胞線粒體的關係密切,與癌細胞線粒體的關係也很密切,因為癌細胞也是細胞,所以它會導致細胞的變化,肯定也會導致癌細胞的變化。

中科院“饿死”癌细胞进展:藏灵芝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科研團隊栽培的藏靈芝(圖片來源中科院微生物所)

從藏靈芝中提取能抑制肝癌細胞活性的新型化合物

日前,中科院微生物所劉宏偉研究員團隊以及中科院海洋所孫超岷研究員以藏靈芝為研究材料,從藏靈芝中分離提取到一結構新穎的三萜類化合物——GL22。他們發現,GL22可以顯著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活性。

那麼具體是怎麼抑制的呢?

有了上面的解釋你就很容易理解了,GL22能顯著抑制脂肪酸結合蛋白的表達,以及細胞內自由脂肪酸的轉運,從而引起心磷脂穩態水平的下降,導致癌細胞線粒體形態和功能異常,並最終引發肝癌細胞的死亡。

也就是說,這種名為“GL22”的化合物,能夠抑制一種蛋白,破壞了細胞內能量的轉運,癌細胞沒有了能量,就相當於把癌細胞“餓”死了。

值得注意的是,GL22這種化合物不僅能有效抑制肝癌細胞的生長,而且它不對機體產生明顯的毒副作用,有效降低了對正常細胞的影響,在抗肝癌藥物研發領域顯示出極好的應用前景。

該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藏靈芝這種大型真菌很高的科研價值。

目前,中科院微生物所劉宏偉研究員團隊正在研究如何將這種化合物應用到藥物中,如何能更有效地被人體吸收,在治癒癌症的漫漫長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