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耳鳴當成不治之症

  耳鳴一症,多見於身體虧虛的中老年患者。近年來,耳鳴的發病似有年輕腿勢。白領人群、管理階層中的部分人士,因工作壓力較大,睡眠時間和質量難以保證,又整天與電腦為伍,因耳鳴來求醫從曰漸增多。

  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條件下,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鳴是發生於聽覺系統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但嚴重者可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耳鳴之聲,在不同的個體可有不同的表現。有的為一側耳鳴,有的則為兩側耳鳴;有的表現為綿綿的蟬鳴之音,有的表現為低沉的“隆隆”、“嗡嗡”之聲,有的陣發為高亢的機器轟鳴聲。耳鳴重者,整日持續不斷,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耳鳴輕者,疲勞或睡眠障礙時,偶有發生,似無大礙。

別把耳鳴當成不治之症

  造成耳鳴的原因很複雜,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因素。

  病理性的因素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一是外耳或中耳的聽覺失靈,不能接收周圍的聲音,內耳所產生的微弱聲音就會變得清晰可聞,二是內耳受傷,失去了轉化聲音能量的功能,自身產生的微弱聲音的聲量就會變得較強,即使在很嘈雜的環境中都能聽到。三是來自中耳及內耳之外的鳴聲。如一些腎病患者,耳朵聽覺器管附近頭部或頸部的血管因此而發生異常變化,使得血液供應和流通不暢,就會產生一些聲音。年老者也會因身體衰竭血液質量較差而出現這樣的問題。因耳周血管的血液不通暢而產生的聲音,也會被聽得一清二楚,形成了耳鳴。

  耳鳴的出現,有時也可能是某種局部病變的提示,如位於聽神經的腫瘤,其他如耳硬化症 (一種發生於中耳聽小骨的疾病)、耳毒性藥物中毒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鳴。

  導致耳鳴的非病理性因素很多,甚至有可能僅僅一小片耵聹接觸到鼓膜而引起耳鳴。較為常見的有過於勞累、睡眠障礙、噪聲干擾、壓力過大、年邁體弱或強烈的精神刺激等均可引起聽神經的“異常放電”而出現耳鳴。

  臨床也可以見到少數人因為對味精、鹽、咖啡因及酒精等過敏而引起耳鳴。有現代文獻表明吸菸者的血管系統容易狹窄,使血液流通受到一定程度的障礙,耳鳴的發生幾率相對偏高。

別把耳鳴當成不治之症

  耳鳴的藥膳療法:

  中醫認為腎氣通於耳,腎精虛哀,腎氣不足,耳失濡養就會導致耳鳴。現代研究發現,老年免疫功能降低,是導致耳鳴的重要原因,臨床觀察腎氣虛衰常與免疫功能降低有關。脾胃虛弱,食物中缺乏營養索使人體缺鐵、缺鋅,血液中缺少β-胡蘿蔔素和 維生素A引起耳蝸血管萎縮出現耳鳴。常處噪音環境,噪音消耗人體的氨基酸和B族維生素,從而影響聽神經而形成耳鳴。心情不快,鬱氣閉塞,或怒氣上逆阻滯耳道也會出現耳鳴。針對以上不同情況,可酌選下列藥膳調理,以防止發展成器質性疾病的耳鳴耳聾。

  女負雞:用女貞子100g、旱蓮草50g洗淨,烏骨雞1只(去淨毛和內臟),再加磁石30g(雙層紗布包裹),入砂鍋,加水適量入蔥莖20g,生薑15g,醬油15g,大火煮沸後打去浮沫,加料酒10g,小火燉至雞肉爛熟,揀去女貞、旱蓮、磁石即成。吃雞肉、喝湯。

  本方有滋補腎精,補充蛋白,提高免疫功能,聰耳治耳鳴的功效。方中女貞、旱蓮、磁石與雞肉相配起養腎陰補腎精的作用。現在研究女貞、旱蓮都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抗衰老。適宜於老年腎陰不足的耳鳴。

  胡蘿蔔飩田螺:用胡蘿蔔250g洗淨,切成菱形塊,與田螺肉(去淨殼和泥沙)150g,入砂鍋,加水、料酒、姜蔥煨燉至田螺肉軟爛,湯中加醬油、醋、味精調味。每日1劑。

  本方有健脾養胃,補充鐵、鋅、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的功效,有防止內耳上皮細胞及耳蝸耳管萎縮,促使內耳神經細胞再生的作用。

  全表餡餅:用麥麩面100g,酵母15g,加水揉成麵糰數個;用水髮香菇30g與鮮牛肝50g—齊剁細,放味精、食鹽、芝麻油少許調成餡,包入麵糰,蒸熟即成。代早餐食用。

  本方富含B族維生素和氨基酸,有防止噪音傷耳的功效。麥麩面、酵母富含維生素B₁、B₂,香菇、牛肝既含B族維生素,又富含氣基酸,可增強人耳對噪音的耐受力和應激力。

  賽蔥蘿蔔絲:用生薑l0g洗淨後切成細粒,蔥白l0g洗淨後切成末,鮮橘皮15g洗淨後切成細絲,鮮白蘿蔔200g洗淨後切成絲, 同入盤中,加醬油5g,味精2g,芝麻油15g, 芥末、胡椒粉少許,拌勻即成。佐餐食用。

  本方有理氣開鬱,消痰通竅的功效。適宜於情志不暢,痰氣阻滯耳竅之耳鳴。方中姜蔥橘皮芥椒辛辣,能行氣開鬱通耳竅;生薑、蘿蔔、芥末,能化痰消痰去阻滯,耳竅通利,耳鳴即除。

別把耳鳴當成不治之症

  耳鳴自我按摩法:

  1.兩手掌搓熱,用搓熱的兩手掌捂住兩耳,手掌與耳朵完全封閉,然後兩掌突然鬆開,這樣重複 30次。

  2.兩掌搓熱,用兩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後頭部。再將食指疊在中指上,敲擊枕骨下方,使耳內可聞及類似擊鼓的聲音。操作50次。

  3.用食指或大拇指輕柔地按揉聽會穴5分鐘左右。

  4.用食指和大拇指,先從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後從下至上按捏,這樣反覆按捏至雙耳有發熱感。

  5.將兩手掌放於兩頰,食指與中指張開成“丫”字形,分別放於耳前耳後,上下庠擦耳根1分鐘。在耳前方有聽宮穴、耳門穴、聽會穴、耳下部有翳風穴、耳後有瘛脈穴、 顱息穴,在耳尖上有角孫穴等穴位。做這種“丫”字形的耳部庠擦,可同時刺激到個穴位。

  以上動作每天早、晚分別做一次,如此堅持下去,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