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總師道出中國擁有技術卻不造核動力航母的原因

最新消息:總師道出中國擁有技術卻不造核動力航母的原因

7月5日,央視系列節目首次披露中船重工正在進行19號工程信息,而這個神秘的19號工程被著名學者雷澤認為是我們正在建造的某型號核動力破冰保障船工程,而中船重工719所是我國唯一負責研製核動力潛艇的設計研製單位,之間的關係頗值得玩味,核動力破冰船是我國核動力上艦計劃中承前啟後的標誌性工程,不僅將揭開我們核動力船舶的新篇章,也將為未來核動力航母研製奠定堅實的基礎。近日,核動力關於第二艘國產航母的構型,現在基本沒有什麼疑問,普遍都認為是彈射型。但是對於其採用什麼樣的動力,現在爭論很大。一部分認為是核動力,另一部分認為是常規動力。如果結合艦船核動力技術特點及發展趨勢,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艦船核動力的一些發展規律。

最新消息:總師道出中國擁有技術卻不造核動力航母的原因

最新消息:總師道出中國擁有技術卻不造核動力航母的原因

今年5月曝光的位於我國大西南的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廠房。

第一就是艦船核動力是目前大型水面艦艇動力系統研製最為負責的工程,不是普通國家可以完成的,本來,現代化艦船核動力技術就已經十分複雜,加上航母上的航空部分更是工作環節錯綜繁瑣,大型核動力艦艇的研製週期長,技術保障難度十分巨大,僅已經立項研製的某型大型艦艇陸上模式堆驗證項目,耗資幾十億元,是我國艦艇動力研製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若採用過去“動力歸動力、集成歸集成”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存在協調複雜、決策困難、發展一致性差等問題。根據俄羅斯艦船核動力全壽期集中統一管理經驗,實行集中管理,制訂一套系統、完善、科學的艦船核動力全壽期管理運行體制和機制,是實現我國新一代艦船核動力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一些軍事分析人員認為,未來我國核動力航母將由一個所負責總指揮,而719所負責核動力裝置協同,並直接引導航母研製的總抓方向。

最新消息:總師道出中國擁有技術卻不造核動力航母的原因

這鏽跡斑斑的牆壁實際上是模擬海水的水閥艙被侵蝕的現場。

軍事專家陳忠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核動力航母發展的預先研究工程均已經全部啟動,他們都實行單獨立項,單獨發展的“螞蟻搬家”模式,由於艦船核動力屬於技術密集型裝備,需要更多的工程技術開發和持續的科學研究來推動其不斷髮展,才能適應艦船型號裝備不斷提升的需求。在遵循核動力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考慮到新型核動力航母研製週期長、經費投入大的特點,將艦船核動力列為戰略專項計劃先行安排,以推動核動力技術持續發展,這也就是為什麼媒體上多次研判核動力航母項目獲得很多突破,而還沒有見到其蹤跡的根本原因,因為這些突破只是龐大核動力航母工程的一個個環節,在反應堆物理、熱工水力、輻射防護等基礎性技術研究上必須全面突破,且只有在核動力技術專項研究中,需要以反應堆技術為龍頭,牽引核安全、輻射防護、二回路等所有環節全部到位,核動力航母才有動工的可能性。

最新消息:總師道出中國擁有技術卻不造核動力航母的原因

此外,大量的技術試驗必不可少,船舶所潘院士曾告訴記者,美俄艦船核動力技術都採用多試驗、多試製的研發模式,對於新的或有重大變化的設計、研製等技術均進行充分試驗驗證後再上船應用,保證了艦船核動力技術的成熟、可靠、安全。基於成熟型號,穩定技術路線,持續改進動力綜合性能和堅持充分驗證,是確保艦船核動力穩步發展的重要環節。例如美俄在發展艦船核反應堆時,都很重視陸上模式堆的建設。我國建造夾江某大型陸上模式堆的目的也是一樣的。陸上模式堆就是指在把一款新型核反應堆實際裝艇或裝艦之前現在陸地上建一座功能、尺寸、環境相近的試驗核動力裝置

,實際驗證堆型結構、系統設備的安全性,檢驗堆型是否達到設計的性能指標,以及培訓反應堆的操作技術人員等。

最新消息:總師道出中國擁有技術卻不造核動力航母的原因

據悉,美國在發展艦船核動力的過程中就建了9座陸上模式堆,蘇聯以及俄羅斯也建了6座。不難看出,艦船核動力需要的發展週期比較長,投入比較大,不能急於求成。我國現在發展多型民用核動力平臺,說明在艦船核動力方面已經攻克了關鍵技術,開始進入實際應用。而這些民用領域的應用會積累很多經驗,從而讓艦用核動力的技術成熟性和可靠性變得更好。俗話說,好事不怕晚。耐心等一下,必然會有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