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清朝與明朝最本質的衝突乃文化衝突。滿族祖祖輩輩漁獵為生,歷史上有過輝煌,與漢人也有過結怨。明清之交,滿族重新崛起,漢族卻是要撒手大好河山;滿族人心急,以小欺大,漢族人心有不甘,丟魂落魄也凡事死瞧不上眼。滿族入關後急於推行“剃髮易服”,而漢族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龍在這時登場逢時又不逢時。清初順治時,龍紋:為雞爪龍,脊鰭稠密,鱗作斑片狀。官窯為五爪龍(民窯為三、四爪龍)。龍紋出現都是半遮半掩,雲裡霧裡,一身三現,乃至五現、七現,甚至九現,惟獨不見雙數。中國人認為單數為陽數,雙數為陰數, 龍為陽,九為尊,所以一身九現乃頂級龍紋。故宮博物院藏青花雲龍紋花觚,紀年明確:“江西饒州府浮樑縣西鄉 里仁都伍圖信士程仲麟喜助中壹副,奉九華山金剛洞佛前供奉,順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十三吉日。”此觚雲紋帶火珠,龍身一身三現,翻雲覆雨,為順治朝標準龍紋器。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清順治 青花雲龍紋花觚

一身三現畫法只在順治一朝曇花一現,全部為民窯作品,多見爐罐。每遇改朝換代,百姓都會小心翼翼地處在捉摸不定的生活之中,不知未來。尤其明清交替,民族、社會、文化矛盾深重,揚州十日、嘉定屠城凸顯當時社會不可調和的衝突。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龍紋的出現遮遮掩掩就順理成章了。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清順治 青花雲龍紋爐

康熙朝的雲龍紋表現形式各異,龍鱗細密整齊體感強,大都有以下特點:龍身常成“弓”形,龍的動感較強,氣魄威武。龍嘴多為“地包天”,下頜明顯長於上頜,龍鱗的勾摹較有立體感,龍爪常伸展舒張。康熙龍紋,雄壯勁健的重型龍與細瘦枯槁的小龍並存。龍腿上粗下細,未辨別出大、小腿,腳指頭甲成尖狀朝前的多;部分龍以素色露出出蛇一樣的有鱗片的腹部。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康熙 綠地紅彩雲龍紋盤

雍正龍紋:雍正的鱷恐龍,青花雲龍,再有螭龍紋;青花螭龍盤,脊鰭較圓鈍,高低沒有異,四爪或者五爪,箇中三爪或者四爪作逆時針團形擺列,另一作順時針擺列。開光反面龍圖案中密佈火紋,均作飛舞狀,火焰多作四齒狀,也有五齒的,箇中必有一條火焰長與別的,部分火焰從底部燒下去。雍正的淡水龍,龍嘴上額向上翹,並外翻,三爪,腳指頭有3個結節狀,肥缺爪內靠趾處各有一短線條。淡水中有多個渦流,整個龍身為魚鱗片籠蓋,龍背上有留黑鋸條。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雍正 礬紅彩雲龍紋盤

乾隆龍紋:為老頭龍,大概“慈善”感,龍的神志由嚴肅開端變得和睦,沒有再存正在崇高沒有成加害的至尊無上的神貌。青花大龍,眼正圓,鋸條形脊鰭。龍爪擺列富於變卦:五爪腳指頭上以線條勾出無色尖甲。前腿的4趾甲作順時針擺列,另一趾甲作逆時針擺列,後腿的4趾甲作逆時針擺列,另一趾甲作順時針擺列。部分全副為順時針擺列,另一趾甲作逆時針擺列。部分龍以素色露出出蛇一樣的有鱗片的腹部。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清乾隆 青花釉裡紅雲龍紋天球瓶

嘉慶龍紋:龍爪及其擺列接續前朝遺風,但趾很粗。更少量湧現於陶瓷器上,更加世俗化,形式有劃龍船、嬰戲舞龍、龍穿花等,變化玩具,題材多樣,龍已大大得到崇高嚴肅,至尊至上的聲威形象。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嘉慶 黃地粉彩雲龍帽筒

道光龍紋:為帶恐龍(也叫蝦弓龍),也很抽象,它是透頭的,鰭是像游魚的“鰭”!四肢與軀幹細弱,但爪細如線。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道光 紅彩雲龍盅

同治龍紋:細頸與賤軀構成反差,粗腿、細脛、尾上翹,狀如飛禽。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同治 青花雲龍紋賞瓶

光緒龍紋:造型變化較多,光緒的點睛龍,部分軀幹無脊鰭;部分脊鰭呈短柱狀;部分為猴頭,作挺立行走狀;部分細頸、賤軀、腿壯、脛瘦。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光緒 粉彩龍鳳紋碗

宣統龍紋:江河日下 這時候的龍就已經迴天無力了。

論清代瓷器龍紋鑑定特徵

宣統 礬紅彩描金雲龍紋高足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