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上千年古村永興集的故事

在沙潁河流經潁上縣新集鎮與潁東區楊樓孜鎮交界處,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元寶形河灣,當地人稱為“千倉灣”。千百年來,這裡孕育了富庶的永興古集。永興集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歷史上這裡商貿水運發達,是沙潁河重要的商埠碼頭,潁上四大歷史古集之一。

建安十三年(公元238年),曹操平定北方後準備赤壁之戰,大將張遼運糧到沙潁河的洄水窩子,停船向岸上堆放糧食,千倉灣由此而來。為確保軍糧的安全,張遼命令士兵從腰樓到姚灣修築了長達6公里的沿河大堤,當地群眾就依水興市叫小興集、繼而大興集,最後定為永興集。如今,當地依託永興老街新建的一座以徽派建築為格局的新街區已經屹立於潁河岸邊。隨著永興集被命名為安徽省千年古村,永興集燦爛的歷史文化將會被更多的人所瞭解。這座千年古村也一定會煥發出新的風采。

潁上千年古村永興集的故事

新集鎮“三寶樹”, 在永興集原李氏地主莊園遺址,四周環水,當地習稱“西寨”,現為新集中心學校。院內東側現存五間總建築面積約110平方米的古建築,西側由百年廣玉蘭、銀杏和木瓜樹組成的古樹群,被譽為新集“三寶樹”。莊園東北側還有一株合歡樹,據傳是開黃花的“金合歡”,如若屬實,這在阜陽也不多見。

潁上千年古村永興集的故事

據記載,此株廣玉蘭由李氏先人於1880年從蘇州園林移苗栽至莊園,至今已有130餘年的歷史,《阜陽地區志》對此樹有記載,是我市唯一一株百年廣玉蘭。現樹高10餘米,主幹高3米,胸圍約170釐米,8個分枝形成了50多平方米的樹冠,綠葉長年青翠,每到春暮夏初,近千朵白花在碧葉叢中綻放,滿院馨芳,沁人心脾。與廣玉蘭相距5米,南有木瓜樹、西有銀杏樹。木瓜樹樹高8米,胸圍98釐米,每年秋季金黃的木瓜垂掛枝頭,散發著陣陣清香;銀杏樹,樹高11米,胸圍140釐米。三株古樹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它們的枝葉在空中相接,營造了遮天蔽日的一片濃蔭。據說當初栽植這三株樹,分別由金黃色的木瓜,銀杏和玉蘭花象徵著“金銀玉”三種財寶。

 新集鎮歷史積澱深厚,古樹見證了這裡的百年滄桑。始建於清朝光緒18年間(1892年)的李氏宗祠,為明代兵部尚書李精白的後裔所建。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雕工精細,造型別致,為明清建築典範,主體結構至今保存完好。特別是堂號楹聯,清晰可見,飛殿門頭,由袁世凱書寫的“急公好義”橫匾尤為醒目。李氏宗祠原系兩進院落的磚木結構古建築群,現僅存的為晚清建築遺構,其木結構體系及磚雕、木雕構件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李氏宗祠及其附屬牌坊建築早年被毀,建築石構件多流散於新集一帶民間。建國前夕(1940年),李氏家族在此興辦“成德中學”,到1944年發展到9個班,學生400餘人,歷時7年先後輸出7屆學生。解放後改為潁上縣新集區中心完小。後為改變學校面貌,逐年被拆除翻新,現大殿仍保留原貌。

 文史專家考證後認為,李氏祠堂為皖北罕見的古祠堂建築遺址,無論開發旅遊,打造潁上人文,歷史資源都具有重要的價值。2013年元月,潁上李氏宗祠入選《中華祠堂聖典》(中華炎黃文化出版社出版),共入選中國祠堂280座,潁上縣李氏宗祠排 名第15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