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大V都反對,小兒推拿到底靠不靠譜?看醫生如何解釋

受訪專家:王立新(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小兒推拿科主任,長春中醫藥大學教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小兒推拿專業委員會會長)

小兒推拿根植於中醫經絡學說,療效經過了上千年的驗證。很多反對者,其實並不瞭解小兒推拿的根本所在。

微博流傳著這樣的視頻——

一個掛滿錦旗的診室裡,醫生手扶小孩的頭頸部,快速地前後左右大幅搖晃。看著讓人心驚。

傳言,那個醫生是在做“小兒推拿”。一時間,微博上不少西醫兒科大V都對其口誅筆伐。

王立新教授說,那根本不是真正的小兒推拿!在臨床上,從來不會使用如此激烈的手法。“和成人推拿比,小兒推拿力度非常小,有時在小兒睡覺的時候做推拿,也不影響睡眠,所以說它很安全。”

在他看來,憑一個謬傳來批駁小兒推拿,實在盲目。

醫生大V都反對,小兒推拿到底靠不靠譜?看醫生如何解釋

中國人上千年親測有效

“推拿”二字,最早就專指小兒推拿

如今的小兒推拿熱,與王立新教授大力推動密切相關。

王立新教授專研小兒推拿多年,從2013年起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醫療技術——小兒推拿技術協作組負責人,負責推廣小兒推拿。

他指出,中國人用小兒推拿有很長曆史了,療效經得起實踐驗證。

我國現存較早的醫書、約成書於2000餘年前的《五十二病方》,就有小兒推拿的記載:“匕周嬰兒瘛所”。說的是當嬰幼兒出現“瘛”症,即手足痙攣時,可用勺匙按壓病處。

到隋唐時期,小兒推拿已相當盛行。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用“膏摩法”治療多種小兒病,如“夜啼”、“腹脹滿”、“不能乳食”、“小兒鼻塞不通濁涕出”等。所謂膏摩,就是將藥膏塗在患兒身上,加以按摩。

明代,中醫首次提出“推拿”一詞,專指小兒推拿。有學者分析,小兒按摩手法,多用“推”,且小兒好動,醫者需拿持著小兒才能按摩,故稱為“推拿”。

那時候,小兒病了,醫者捋起袖子推推按按,人人皆視之為正道。

西醫傳入後,小兒推拿、灸療、刮痧等很多中醫傳統療法,逐漸退出城市人的視野。這有現實原因:小兒推拿治病,少則二三十分鐘,在人頭攢動的大醫院裡,顯然不算是有效率的療法。

醫生大V都反對,小兒推拿到底靠不靠譜?看醫生如何解釋

治病的道理,跟針灸、刮痧一樣

現代兒科講“嬰幼兒撫觸”,亦相通

只是推一推,怎麼就能治病呢?

中醫理論認為,經絡遍佈全身,聯繫著體表和臟腑,乃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上,氣血輸注的特殊反應點,即為穴位。

據此,刺激經絡穴位,可以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氣血運行,調暢氣機。小兒推拿的推、拿、按、揉、掐、捏等手法,正是刺激經絡穴位的不同方法。

其實,我們熟悉的刮痧、針灸、拔火罐,本質上也都跟小兒推拿一樣,通過刺激經絡穴位來起效。只不過,它們要藉助外物來刺激,如銀針、艾條、火罐,而推拿只需徒手。

如今現代醫學提倡的嬰幼兒撫觸,跟小兒推拿不無相通之處。

現代醫學指出,皮膚上分佈著大量感覺神經末梢,撫觸的刺激可經由皮膚,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對促進小兒神經發育、提高免疫力等均有益處。

包治百病,那是遊醫吹的

對小兒推拿的質疑,在於它幾乎無所不治。這怎麼可能?

王立新教授指出,中醫從來不認為小兒推拿能包治百病。

“兒科病症大部分都可以推拿治療,其中30%左右的兒科病,小兒推拿的效果比較好,不弱於其他療法。其中,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是目前小兒推拿最常用,也是療效最顯著的。”

臨床用藥時,哮喘患兒要吃平喘藥,腹瀉患兒要吃止瀉藥,絕不能弄混,但為何不同系統的疾病,卻都能用小兒推拿來治?

這還得說回中醫的經絡學說。

經絡能溝通全身多個臟腑,用小兒推拿刺激不同的經絡,自然也就能治療不同臟腑的問題。小兒推拿還能調節全身陰陽氣血平衡,整體上改善小兒的體質。

“現在真真正正懂小兒推拿的專業人士非常少,從事小兒推拿的,很多是衛生系統以外的社會人員。他們對推廣小兒推拿有很大貢獻,但也有問題,誇大療效,不懂醫,只會用推拿治簡單幾種病,就吹噓說可以包治百病。”王立新教授說。

醫生大V都反對,小兒推拿到底靠不靠譜?看醫生如何解釋

要辨證論治,不能生搬硬套

媽媽群裡,流傳著很多小兒推拿小竅門:發熱,打馬過天河;消化不良,運八卦;便秘,由裡向外推食指外緣;等等。

這也讓一些有醫學常識的人困惑。同樣的症狀,可能是由完全不同的疾病引起的。比如,感冒會咳嗽,肺炎也會咳嗽。小兒推拿,只是針對症狀來治療,不去追究背後真正的病因,這怎麼行?

王立新教授解釋道,實際上,小兒推拿也講究辨證施治。像對咳嗽小兒,專業醫師並不會都用同一套手法。

治療前,他們先要查小兒的舌苔,看看舌苔的厚薄顏色;還要問診,瞭解小兒有無痰多、流涕、發熱、咽痛等不適;還會觀察孩子的神色、形體等等。

由這一系列“症候群”,醫師即可判斷,孩子咳嗽究竟是外感還是內傷,是外感風寒還是外感風熱。針對不同的咳嗽,推拿手法也有區別。隨著孩子病情演變,推拿手法還要有變化。

有些媽媽對照著書上的方法做推拿,卻始終不見效,原因可能就是缺乏辨證。

小寶寶對推拿更敏感

經常給寶寶做推拿的媽媽都有體會:到孩子年齡較大,小兒推拿的療效就開始變差了。

王立新教授指出,在中醫理論裡,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皮膚嬌嫩,體表特定的反應點還沒過多地接觸社會,因而對推拿比較敏感。

再者,越小的寶寶,脾胃運化功能越不完善,吃下去的藥物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相較之下,推拿能起到比較好的作用,而且在正確應用的前提下,是沒有不良反應的。

還有,從兒童到成人,體內的經絡俞穴也會發生改變,還用相同的手法、按相同的穴位,自然效果不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