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呢?

高儀明


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車臣人備受俄羅斯三百年凌辱,又因政治、宗教、民族的不同,車臣人強烈要求獨立!俄羅斯寸步不讓且實力強大,所以車臣人搞恐怖活動,想以小的代價逼迫俄羅斯同意他們獨立!



其一、政治原因。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下面的一個邦國,俄羅斯中央政府對車臣不好,兩者的矛盾很尖銳,所以車臣一直想單飛!蘇聯解體後,很多加盟國家獲得獨立,比如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等,車臣因為與俄羅斯矛盾十分嚴重,所以也想獨立;但是車臣地理位置優越,靠近裡海是一個出海口,因此俄羅斯強制把車臣就在聯邦內!


其二、民族矛盾。俄羅斯有大民族主義取向,對車臣人進行民族壓迫。沙俄時代就把車臣人往山裡趕,對車臣進行殖民統治。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戰爭期間,將車臣人遷往寒冷的西伯利亞,由於條件惡劣,遷移手段粗暴,不少車臣人死於非命。蘇聯解體後,車臣與俄羅斯數次交戰,皆失敗而終;於是他們發動恐怖襲擊,殺害了不少無辜俄羅斯民眾。因此車臣與俄羅斯兩族是百年世仇,二者都想弄死對方!

其三、宗教信仰。車臣人信仰伊斯蘭教,俄羅斯信仰基督東正教,大家都知道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是千年世仇!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加劇了兩個民族的隔閡與矛盾!



大秦鐵鷹劍士


車臣危機已經延續了兩個多世紀,車臣問題鬧得非常兇,製造過多起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到最近幾年才平息了不少。


但是這個曾經流血漂櫓的地方,要癒合深深的歷史傷痕並非易事,命運多舛、好不容易走上正軌的車臣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為什麼車臣非要從俄羅斯獨立?主要是與俄羅斯的仇恨太深。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了解一下車臣與俄羅斯到底有怎樣的仇恨。


一、車臣本是獨立國家,後被沙俄強行征服。


自古以來,車臣就是高加索地區的一個獨立王國。後來,被沙俄征服了。儘管俄羅斯佔據車臣,但車臣的民眾卻始終不願意屈服於俄羅斯。



所以,俄羅斯就對車臣民眾進行瘋狂的鎮壓,凡是反對者都被處死。沙俄的瘋狂掠奪和奴役,使得民族矛盾和仇恨積怨非常深。


二、對車臣民眾非常粗暴,仇恨矛盾越積越深。


十月革命後,俄羅斯對待車臣依舊是十分的粗魯。而且對車臣採取高壓的民族政策,企圖改變整個車臣人民。而且在車臣粗暴強制的執行土地集體化,使得車臣大量失去土地,哪裡有壓迫與剝削,哪裡就有反抗。


因此,車臣的反抗也從來未停止過。而有反抗就有戰爭和殺戮。這樣一來,形成惡性循環,彼此的仇恨越積越深,甚至已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



三、曾企圖尋求德國幫助,車臣遭到清算損失慘重。


曾在二戰爆發時,車臣趁機投靠了德國法西斯,企圖利用德國的力量幫助自己獨立。這使得戰後車臣人遭到了清算,被整體定為叛國罪。


於是,車臣開啟了死亡之路。在那個嚴寒的冬天,蘇聯出動十萬大軍,包圍車臣,將車臣人全部趕上列車,毀掉他們的家園。


直接舉國遷移到荒無人煙的中亞,西伯利亞。不願意走的,不是被殺,就是被付之一炬。而被遷移的因為嚴寒以及虐待,最後也死了一半。這是車臣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刻。仇恨又被成倍疊加。



四、在經濟上長期壓迫,使車臣一直處於落後狀態。


因為車臣人很不安分,總是製造麻煩,所以,蘇聯在經濟發展上對其進行長期打壓,使得車臣經濟長期落後。


到80年代末,由於當地的民族矛盾、高失業率、土地問題等多種原因,車臣是蘇聯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多種矛盾在之前蘇聯政府的高壓下暫時沒有爆發,卻似地下的滾燙岩漿一般湧動。


可以說,車臣和俄羅斯有著幾百年的血淚恩怨,難以調和。因此,蘇聯的解體,讓車臣有了可乘之機,想要立刻趁機獨立出來。



但是,俄羅斯不承認車臣獨立只承認其實俄羅斯加盟共和國之一,另外,由於車臣地理位置重要,而且還有大量石油,對俄羅斯來說地理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俄羅斯是絕對不允許車臣獨立的。因此,後來又發動了兩次車臣戰爭。


現在,雖然戰爭結束了,大規模襲擊衝突也沒有了,但是車臣仍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流血衝突發生。軍事行動只是一種武力手段,而且還會造成百姓傷亡流血事件,不能解決本質問題。


面對這種問題,最根本,最有效,最人性的解決方法,還是要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入手。


幸生


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頭幾年,車臣問題鬧得非常兇,製造過多起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到最近幾年才平息了不少。2004年9月,車臣恐怖主義組織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別斯蘭慘案。在這場空前的人質劫持事件中,32個恐怖分子駕車衝入俄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中學,將1000多名學生、家長和老師扣為人質。與俄政府的談判破裂後,俄特種部隊迫於情況強力解救,最終394名人質死亡,其中150人是孩子。
別斯蘭事件中的受害者照片


沙俄:民族仇恨的生根發芽

從歷史上看,車臣和俄羅斯當局鬧到如此雞飛狗跳的地步並非出乎意料。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位於北高加索地區,而高加索地區位於歐亞連接處,扼黑海和裡海要道,北臨俄羅斯,西南接土耳其,東南靠伊朗,有著無比重要的戰略意義,從古就是大國角逐的舞臺。18世紀時,從彼得一世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沙俄對高加索地區實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並大修碉堡,對高加索形成包圍之勢。沙俄勢力步步緊逼,到了18世紀末,北高加索實際已處於沙俄的軍事控制之下。1817年,沙俄開始最後征服高加索的行動。沙俄在擴張過程中除了要對付本地人的反抗還要應對土耳其和波斯的干擾,在1826年爆發俄波戰爭,1828年爆發俄土戰爭,兩場戰爭均在1829年結束,沙俄成為了最後的贏家,得以在整個高加索地區站穩腳跟並完成兼併的最後一步。沙俄征服者的行動對車臣人是殘酷無情的,很多人從平原被趕回山區,反抗者被屠殺,房屋被燒燬,這使得許多人對俄國飽含切齒之恨。
沙皇征服此地之後的對策更是火上澆油。俄國政府就沒想過對此地進行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在此地實施大俄羅斯主義的民族高壓政策,這些民族地區被當做殖民地和廉價的原料產地。沙俄派駐高加索的殖民軍司令齊齊諾夫曾對一個穆斯林首領說:“你有一條狗的靈魂、一頭驢子的智慧,但是,只要你對我偉大的帝國和皇上不是表現為一個虔誠的納貢者,我就要用你的鮮血來沖洗我的靴子”。在這樣的壓迫下,許多車臣人聚集在伊斯蘭的旗幟下發起反對沙俄的“聖戰”,反抗沙皇俄國的控制。最為著名的當屬沙米爾領導的山民起義,他們從1834年到1859年一直堅持了25年,使沙俄統治者損失慘重,頭痛至極。
車臣地圖,首都格羅茲尼(Grozny)


蘇聯:浸透鮮血和眼淚的苦難史

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很多受沙俄壓迫的民族開始有了希望,包括車臣,蘇俄政權允諾保障高加索山民實現民族自決,並與當地的伊斯蘭勢力聯合起來共同抗擊白軍,1919年9月,“北高加索埃米爾”成立,所屬的民族包括卡巴爾達人、奧塞梯人、車臣人、達吉斯坦人。但蘇俄政權只是利用他們對付白軍,是絕不會允許其獨立的。1921年紅軍將白軍和伊斯蘭勢力一併擊敗,蘇俄政權全面佔領了北高加索,北高加索埃米爾國被廢,山民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蘇俄政權承諾高加索山民在其政治框架中可以完全享受政治和文化上的自治權。
雖說不讓獨立,但在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建立前後,政府對車臣在內的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定了很多具體的實際措施。這些措施是有利於改善落後情況的,並且注意避免大俄羅斯主義,尊重當地民族自身特點。
可是情況很快就朝著另一個方向變了。列寧死後斯大林上臺,相比大俄羅斯主義他更擔心民族分裂主義,他的民族政策也比較強硬,不似列寧的溫和。而且儘管他表面上認同各民族自由平等,他的民族政策實踐和言論卻顯示出他實際上認為民族是有優劣之分的。
1924年,北高加索所有的清真寺被勒令關閉,向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和麥地那朝拜的活動也被嚴格禁止。1929年,政府不顧現實情況強行向山民推行農業集體化,觸犯了車臣人傳統的社會經濟結構和生活習慣,使得很多人對集體農莊消極抵抗,不守農莊規定也不去幹活。
衛國戰爭的車臣老兵,衛國戰爭勝利66年週年紀念


1941年德國入侵,衛國戰爭爆發。同年德軍在向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逼近的時候,德國間諜機關曾向該地區空降破壞小分隊,利用山民對蘇維埃政權的不滿,煽動他們起來造反。德國宣稱將幫助北高加索人擺脫俄羅斯人的束縛,建立獨立的共和國,一些當地民眾認為這是重獲自由的機會,大約有5000名志願者加入了德軍行列。然而在1943年,蘇軍進行反擊,入侵的德軍全部肅清。控制住了北高加索的局面後,蘇聯決定無視有30000名車臣人參加了紅軍,是北高加索地區的四個民族之首的事實,對車臣等民族進行懲罰,這樣也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民族獨立傾向的問題。1944年1月31日,蘇聯國防委員會通過《關於將車臣人、印古什人遷移到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的決議》(第5073號),2月21日蘇聯內務人員委員會發布《關於遷移車臣人和印古什人的命令》(第116\\102號)。從此車臣人國破家亡,開始了13年的慘痛歷史,這就是1944—1957年屈辱性的民族大遷移。

蘇聯當局調了142000節封閉式車廂和1000節敞篷貨車廂,從1944年2月23日凌晨開始,用欺騙手段把車臣人押上了悶罐車皮,一批批地運走。整個過程匆忙而無序,造成了大量無家可歸的兒童和分散家庭。在強制遷移時不出人所料地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慘劇。2月27日,執行驅逐任務的內務人員委員部討伐隊將全體海巴赫村的居民趕進一架棚子,然後活活燒死,只因把人從高山村落運出去太麻煩。有居民被淹死在克澤偌伊—阿姆湖中,有的被關在家裡燒死,士兵還往磚樓裡扔手榴彈。坐上火車的很多車臣人也九死一生,車廂擁擠不堪而且自然環境惡劣,路途遙遠,缺食少衣,缺少醫護人員和藥品,於是很多年老體弱的車臣人沒能抵達目的地。
需要注意的是,蘇聯政府也對德意志人、朝鮮人、波蘭人等民族實施過民族遷移,但這些遷移活動多是出於國防需要,屬於國家行政強制性質。然而車臣人和印古什人的民族遷移相較於國防需要,有著更強烈的懲罰性質,車臣人被冠以“特別移民流刑犯”的名稱,在流放地其人身自由受限,行動都被專門的機構監視著。

在車臣人的新居住地,日子非常難過,境況很糟糕。住房、糧食、醫療的供給遠遠跟不上需要,兒童上學的條件也沒法保證且必須接受俄語教育。1946年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被取消,他們的家鄉徹底沒有了。就算在1957年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取消了對車臣人的特殊移民限制,恢復了他們的名譽和國家,這13年的血淚和屈辱也無法被抹去。這段歷史代代相傳,形成了一種對俄羅斯不信任的群體意識,為後來的民族獨立運動埋下伏筆。20世紀90年代車臣獨立運動領導人中很多人都是在流放地出生的,對於車臣人的苦難有著切身體會。

後蘇聯時代:在槍炮和恐怖中姍姍來遲的和平

到80年代末,由於當地的民族矛盾、高失業率、土地問題等多種原因,車臣是蘇聯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多種矛盾在之前蘇聯政府的高壓下暫時沒有爆發,卻似地下的滾燙岩漿一般湧動。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決意在各個方面進行改革,開展“新思維”改革、“民主化”、“多元化”運動。但是他的改革卻將民族分離主義放出了籠子。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成為蘇聯第一個獨立出去的國家,其它加盟共和國也摩拳擦掌地準備獨立,不打算跟老大哥混了。車臣人都看在眼裡,爭取獨立的進程絲毫不落於人後。早在1989年,第一位當選為共和國第一書記的車臣人扎夫格耶夫就被認為是車臣人獲得政治自由的一種信號,因為長期以來車臣人從未擔任共和國最高領導職位。1990年11月,在格羅茲尼召開了第一次車臣人民代表大會,宣佈脫離車臣—印古什共和國,另改國名,以車臣人的名義成立“車臣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退役的蘇軍上將杜達耶夫被選為車臣人民全國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委員。1991年7月,第二次車臣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正式宣稱車臣既不屬於蘇聯也不屬於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8月22日,車臣武裝人員全面控制車臣局面,強迫車臣—印古什最高蘇維埃第一書記扎夫格耶夫辭職,要求最高蘇維埃解散。
忙著內鬥的莫斯科對車臣的情況瞭解既不深入也不夠重視,因此對車臣沒能採取實際措施,只是動嘴皮子。1991年11月1日,車臣宣佈“獨立”,莫斯科終於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了,於是隨即宣佈車臣總統選舉非法,並於9日派遣部隊進入車臣,軍隊遭到憤怒的反抗,最後無功而返。俄中央固然無奈,但實在搞不起強力措施,只好隱忍了,這也宣告了“車臣革命”的勝利。
車臣“獨立”後,俄羅斯一直想用政治談判的方法解決,但沒什麼用,只能靠打了。1994年11月30日,葉利欽簽署一道密令,準備軍事行動。1994年12月31日,格羅尼茲攻防戰正式打響,可就在俄軍逐漸基本掌握車臣局勢的時候,純粹基於政治考慮的葉利欽卻下令停火(當時正值衛國戰爭勝利50週年,有很多外國代表團來到俄國),車臣武裝分子當然不會遵守停火協議,對俄軍的攻擊一直沒有停止,也利用時間重新整頓軍力。俄政府在關鍵時期由於政治原因妥協的事情後來又發生了不止一次,這隻能助長車臣分裂分子的氣焰。
車臣戰爭中的斷壁殘垣


1995年6月14日,令人震驚的“布瓊諾夫斯克恐怖事件”發生。約100名車臣武裝分子闖入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布瓊諾夫斯克扣押了一千多名人質,要求俄軍立刻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並撤出車臣。俄政府做出了重大讓步,基本滿足了恐怖分子的要求,這開啟了車臣武裝分子利用恐怖主義手段達到軍事政治目的的先例。

焦頭爛額的俄羅斯政府在與車臣分裂勢力又拉又打地來了許多個回合後,決定把問題甩給後人解決。1996年8月30日,雙方簽訂了象徵著第一次車臣戰爭結束的《哈薩維尤爾特協議》,同意停止使用武力,將車臣與俄羅斯聯邦地位問題的討論往後推遲5年,大家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了。
1999年8月7日,幾千名武裝分子潛入達吉斯坦西南部博特利赫,控制了兩個村莊,宣佈成立獨立於俄羅斯聯邦的所謂的“達吉斯坦穆斯林國家”。8月10日,普京就任俄羅斯聯邦總理,果斷採取反擊措施,不僅奪回了被非法武裝分子佔領的村莊,還將軍隊開往車臣直搗賊窩。
1999年12月,車臣大部分區域都被俄羅斯聯邦軍隊控制,2000年2月6日,聯邦軍隊全面控制了格羅茲尼。但俄羅斯並沒有就此罷手,這次它乾得很徹底,2月後在山區繼續圍剿車臣武裝人員。6月,車臣臨時政府誕生。2001年1月22日俄總統普京方才宣佈俄軍全面撤軍,但留下大約2萬人長期駐守車臣,第二次車臣戰爭告一段落,但並沒有宣佈結束日期。普京“絕不讓步”的強硬態度和果斷政策主導了戰爭的方向。俄政府不惜重拳,堅決保全聯邦,這使車臣局勢終於得到控制,但戰爭造成的傷亡和破壞使很多車臣人愈發轉向恐怖主義。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事件”造成129名人質喪生。2002年12月28日,車臣匪徒又在格羅茲尼政府大樓製造自殺性爆炸,57人死亡,154人受傷。2003年5月9日,格羅茲尼的狄納莫體育場發生爆炸,3人死亡。8月,一輛裝滿炸藥的汽車在車臣一家醫院附近爆炸,50人喪命。2004年2月6日,莫斯科地鐵爆炸案,39人遇難,140人受傷。2004年更是策劃了震驚全球的別斯蘭事件。
經過之前的血的教訓,俄羅斯政府在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越來越靠譜和實用。2000年6月8日,普京批准成立車臣臨時政府,在1991年8月19日後第一次恢復了車臣政權,開始了政治重建之路,扶持親聯邦政府的溫和派且是有影響力的家族掌握政權。
車臣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和自己的寵物老虎,他是普京的忠實擁躉


俄政府對車臣實行綜合治理。從2001年開始就大力撥款幫助車臣重建生活公共設施,修復住房,為居民發放補償等。鉅款輸血的同時重建車臣當地的產業,如石油開採業等,並減免稅收,積極引進外資,發展旅遊業,改善當地形象,中國抓住機會,積極與車臣和俄羅斯合作,參與投資,得到了當地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的積極回應。幫助當地人賺錢的時候,聯邦政府也沒忘了加強車臣政府行政能力和法制建設,以及思想教育。政府致力於普及三觀正的教育,防止車臣青少年兒童受到宗教極端思想的不良影響,讓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宗教觀並學習俄羅斯語言和文化,以加強民族融合,構建社會和平,也有利於建立國家認同和公民身份認同以根除民族分裂思想。

和平時期的車臣重建可以說還是頗為成功的。車臣的失業率從2006年的74%下降到了2013年的23%,車臣的基礎設施基本恢復了運轉,格羅尼茲為3700戶在戰爭中遭受損失的家庭提供了新的住宅,修復了870家商店、8個大市場和78個藥店,另外有250公里的公路和13座大橋得到修復。旅遊業的發展也大大地改善了“車臣=恐怖分子老窩”的大眾印象,有利於其在未來的發展,順便堵一堵一天到晚人權來人權去的西方國家的嘴。2013年共有3.5萬名來自國外以及俄羅斯其它地區的遊客來到車臣旅遊,2011年這個數字僅為7000人。
2013年的格羅尼茲


在多劑齊下的猛藥下,車臣的武裝分裂分子儘管尚有掙扎之舉,到底已經成不了氣候了。這個曾經流血漂櫓的地方要癒合深深的歷史傷痕並非易事,命運多舛、好不容易走上正軌的車臣還有漫漫長路在眼前。


參考文獻

李華:《俄羅斯車臣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東北亞論壇》,2005年5月。
劉蓉:《從車臣問題到車臣戰爭》,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範大學世界史專業,2009年。
鄧天齊:《試評新世紀俄羅斯的車臣治理》,碩士學位論文,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專業,2014年。

歷史研習社


車臣的事講點細節或許比較直觀。車臣共和國首府格羅茲尼,這個地名在俄語裡本來是個形容詞,意思是“可怖的,恐怖的”。車臣不大,格羅茲尼是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名字來自它的歷史:這個城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沙皇軍隊在車臣的駐紮地,後來成為行政中心和主要城市,直到今天還是首府。這樣一個地方叫這樣一個名字,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那些當地人經歷過什麼。

整部車臣史就是血淚史,直到今天悲劇仍然遠沒有終結。有一句調侃說俄羅斯歷史可以一言以蔽之“然後事情變得更糟糕了”,這句話拿來形容車臣同樣非常精確,而且程度遠比俄羅斯本土慘烈得多。

其實過程沒有什麼可說的,蘇聯以前的車臣史就是俄羅斯不斷地攻打和奴役,車臣不斷地反抗,然後不斷地失敗,不止車臣人把俄羅斯人看做敵人和侵略者,俄羅斯人自己也這麼看……就是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關係,沙俄顯然不可能對被征服的地區有什麼懷柔政策,這一點遠東和高加索並無區別。沙皇軍隊進北高加索以前車臣人本來並不信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是同時作為信仰救贖和對抗沙俄東正教的思想武器傳進車臣的,而因為蒙古人入侵的時候車臣還非常原始,連族群都沒有真正成形,車臣民族在歷史上也基本是用對抗沙俄來完成自我定義的。

俄羅斯內戰的時候車臣又是雙方戰場,蘇聯成立以後有過非常短暫的一段理想時期……蘇聯政府當時給了車臣很大的自治權,又派人帶物資技術進來援建,基本上這是自十七世紀沙俄軍隊進高加索以後車臣第一次開始跟俄羅斯本土有所融合,可惜好景不長。

很快二戰爆發,車臣又成了爭奪區。1944年斯大林認為車臣裡通外國,作為懲罰措施把整個民族趕去了中亞。姑且不說有沒有他宣佈的事件,這個指控本身明顯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完全是民族決定一切的做法,當時很多參加了蘇聯紅軍的車臣戰士,甚至已經做到軍官或者高級特工了,依然被強行遣返回家然後就趕上了去流放地的火車。流放地不負責這些人的安置和工作,甚至禁止提供工作,老弱婦孺也一概不管,也就是說這些人如果沒有死在流放路上,在之後的十三年裡也依然沒有收入沒有住所沒有食物……

比較保守的估計是當時車臣人口死了五分之一,也有人估計可能是三分之一到一半人口,達到了戰後只要沒被滅門,家家都有血債的程度……後來的車臣獨立第一任總統杜達耶夫,他本人出生三天就被帶上了大流放的火車,他的祖父母是因為大流放的時候不肯走,被活活燒死的。

(舉他的例子是因為他比較有名,家裡的事也有記載,跟他後來搞地區獨立關係並不很大,杜達耶夫年輕時候是個根正苗紅的蘇軍飛行員,不過這事兒就說來話長了。)

後來赫魯曉夫糾正了斯大林的政策,把車臣人從流放地又遷回家鄉。從1957年回遷,到1991年蘇聯解體,這段時間倒是難得的比較平和的一段休整期,車臣人雖然仍然在民族成分上被歧視(依然參見杜達耶夫生平),但至少地區內部車臣人和俄羅斯人實現了正常雜居= =||||更後來戰爭爆發以後俄羅斯人全走了,還有車臣人懷念過他們的俄羅斯老鄰居。

到蘇聯解體,那時候的是非曲直現在挺難說清楚了……對車臣人來說,獨立建國是個普遍存在的夢想,理由很簡單,因為覺得有了自己的國家就不會再受異族統治者擺佈,而解體時候確實是對地區獨立來說的一個空前的歷史機遇,那時候葉利欽有一句著名口號叫能拿多少主權就拿多少。不管認為杜達耶夫是車臣民族英雄還是政治投機者,總之他站出來了……

後面的事兒不細說了,兩次車臣戰爭俄軍在車臣乾的事都不能稱之為人事,葉利欽打第一次的時候俄媒有詳細報道,普京打第二次不讓報了,但還是有不少現場記錄和法庭證詞,另一邊,車臣恐怖分子襲擊平民的事蹟舉世皆知,也不用我再重複了……

200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結束以後到現在,終於算是在名義上穩定了,但是車臣是不是和平了呢……卡德羅夫治下的車臣現在隨便拎出一條什麼新聞來都是震驚地球的級別,比如總統帶人放火燒村,比如還是總統帶人強搶民女做妾,比如同性戀集中營,比如在克宮紅牆下殺人。車臣內部經濟約等於零,每年拿著俄羅斯給的鉅額援助,最後都進了卡德羅夫自己的皇宮和清真寺。俄羅斯國內意見大是必然的,這兩年撥款力度也在減小,只能說現在是勉強維持著一個和平表象。

平心而論,這三四百年車臣民族的遭遇是真的慘絕人寰,但更悲劇的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們才絕無獨立可能。這麼多年折騰下來,車臣本族精英其實已經死得差不多,社會秩序毀得一乾二淨,從杜達耶夫到卡德羅夫,沒出過一個有行政能力或者說政治能力的領導人(歷史上也沒有)……


路塵


  1991年之前,車臣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1991年之後,車臣突然名聲大噪。車臣之所以如此出名,因為它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89個主體聯邦中第一個鬧獨立的。

  車臣之所以會鬧獨立,與它的歷史和民情有很大的關係。車臣位於北高加索地區,這裡崇山峻嶺,樹林茂密,主體民族有車臣人、俄羅斯人、印古什人,另外還有亞美尼亞人等。其中車臣人佔到一半以上。車臣人信仰伊斯蘭教,自古以來尚武、好戰。1722年,彼得一世武力入侵車臣,企圖征服車臣。俄羅斯的武力入侵遭到了車臣人的激烈反抗,直到1859年,車臣人的反抗失敗,車臣才被併入俄羅斯的版圖。

  1943-1944年間,蘇聯當局以與敵人合作為由,將車臣人和印古什人遷移至其他地區。在新的地區,將他們與其他民族隔離,並且剝奪他們的公民權利。直到赫魯曉夫執政時期,車臣人才被允許回到家鄉,但彼時的車臣已經面目全非,居住著很多俄羅斯人,於是車臣人將他們的貧困和落後歸咎於俄羅斯人,不滿情緒加劇。

  1991年3月,車臣——印古什舉行全民公決,謀求脫離俄羅斯聯邦,要求在車臣設立總統。8·19事件發生後,車臣人在首府格羅茲尼舉行了大規模的群眾集會,導致扎夫加耶夫下野,議長辭職,車臣民族全國代表大會接管了車臣政權。杜達耶夫還訓練出了一支軍隊,支持著這個政權。這個政權宣佈車臣一印古什為主權國家,將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鄰國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新型關係。10月27日,杜達耶夫在全民投票後當選為車臣總統。


一知


車臣與俄羅斯可謂數百年的血淚世仇!


首先是沙俄時期的暴政。車臣是一個古老民族,13世紀就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在17至18世紀之交,車臣開始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此後車臣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爭。後來沙俄勢力到達車臣地區,用武力手段將車臣併入俄國。俄國對車臣實施暴政,激起了當地人不斷的反抗,1875年,沙俄對車臣開始大規模屠殺,抗俄的車臣人基本被消滅殆盡。


其次是蘇聯時期的民族踐踏和流放政策。俄羅斯資深民族問題專家季什科夫認為 “蘇維埃斧頭大規模建構民族工程” 給其人民留下了無數傷痛的記憶。可以說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勝利與民族踐踏和驅趕是同步的,斯大林時期民族居住地佈局的調整力度之大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1943年12月從高加索完全遷走卡拉恰伊人、卡爾梅克人,1944年2月遷走印古什人和車臣人,3月遷走巴爾喀人,5月克里米亞韃靼人被遷走。此前,1926年全蘇第一次人口統計共有一百九十五個民族,十月革命後少數民族地區都建立了民族地方自治,北高加索的卡爾梅克人、車臣人、印古什人分別建立了本民族的自治共和國或自治州,克里米亞韃靼人建立了自治共和國,但不久他們全都遭到了厄運,這些民族的自治區域被撤銷(所謂的“少數民族自治”是沒有任何權利可言的),所有族人全部遭到流放。這些民族有一個共同的稱呼:“被懲罰民族”,他們日後或多或少都對蘇俄產生了巨大的仇恨,成為俄羅斯民族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車臣人被斯大林“懲罰”成了特殊記憶。蘇德戰爭爆發後兩個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了一個秘密決議,稱車臣族當中有人通敵,斯大林認為這是“整個民族的集體背叛”,“根據戰時的法令,必須對全體民族採取懲罰性措施”,其將整個車臣族趕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遷往哈薩克。直至20世紀80年代車臣人才得以返回故鄉,而此次遷徙更加深了車臣人對於俄羅斯的仇恨,為日後的車臣問題埋下禍根。此後的1960年至1980年,蘇聯政府都在為消化斯大林懲罰性的“民族大搬家”的“後遺症”絞盡腦汁,當時的政策是“花錢買平安”,政治上的鉗制與經濟上收買並行。此時民族政策的具體做法是,不尊重你的人權,卻比較尊重你的“文化”,甚至大力扶植你的經濟。蘇聯根據不同的政治需要,在搞強制同化的同時也搞人為的“異化”、誇大的文化保護意識,有意識地搞一些大熊貓式的“稀有民族”,消除同化政策的口實。並且經濟上向民族地區傾斜,對被統治民族在嚴防政治異端的同時,給予經濟和其他利益上的恩賜,甚至犧牲“統治民族”的利益來實現這一點,而這樣做無需徵求“統治民族”人民的同意。這些措施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民族問題,相反正是蘇聯培養的這些貌似“沒有民族傾向的政治家”和“沒有民族歧視的政策”合力“成功地埋葬了”蘇聯。


再次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車臣的強力鎮壓。蘇聯解體後,車臣人看到了獨立的機會,1991年11月,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為此俄羅斯進行了兩次車臣戰爭,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時任俄羅斯總理普京出動10萬軍隊,從兩路進入車臣,對車臣進行封鎖和展開軍事打擊。大股車臣武裝被消滅,俄軍幾乎控制了車臣全境。但是,車臣剩餘的武裝化整為零,在車臣內外採取游擊戰術,頻頻進行暗殺和恐怖活動。

車臣和俄羅斯的仇恨就這樣結下了,俄羅斯的和平統一之路註定漫長坎坷……


今古達觀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聯邦的不少成員,特別是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國,都希望像鄰近的亞美尼亞或格魯吉亞一樣享有獨立的地位。加上過去在前蘇聯年代裡,一直受到壓迫,造成車臣人要求獨立和反俄羅斯的旺盛心態。 歷史淵源:早在俄國沙皇時代,高加索就動盪不安。沙皇俄國入侵車臣。暴虐殘殺;迫害高加索人民,高加索人民不斷起義,抗爭.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高加索人民終於從俄國獨立出去,形成了幾個各自獨立的政府。

但到1922年底,高加索地區又被迫加入蘇聯,蘇聯這個名稱才在世界上正式出現。此時離十月革命成功已經過了五年。 但是高加索人民追求自由,追求民族獨立的聲音並沒有停止。民族部落時時起義,打擊了俄國的囂張氣焰。因為斯大林是高加索人,平定起義屢使鐵腕,殺人過頭,因此民族間結怨頗深。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後,兵鋒一路指向高加索。即使在艱難沉重的退卻防禦時刻,斯大林還念念不忘高加索。令人回味的是:希特勒也對高加索極感興趣。在兵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他仍派遣霍特將軍的坦克集團軍群前出到高加索山區,為他搶奪格羅茲尼的石油。如果把這支勁旅用在斯大林格勒,戰爭的過程就會有所變化。貝利亞瞭解斯大林的心事,戰爭期間的1944年3月,他動用大批內衛部隊,把整個車臣民族用火車遷往西伯利亞,舉世罕見。此舉大大加深了善良的車臣人民對俄軍的仇恨。 1991年8月19,蘇聯解體,一夜之間強大的帝國四分五裂!1991年10月27日:杜達耶夫當選車臣--印古什共和國總統,隨後宣佈車臣是主權國家;11月2日,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宣佈車臣--印古什總統選舉非法。

我們在新聞上經常能看到俄羅斯車臣武裝的新聞,他們在俄羅斯製造了很多恐怖事件。那麼,車臣為什麼與俄羅斯這麼大仇恨?

車臣在俄羅斯版圖位置
車臣這個地區在歷史上就戰爭不斷,13世紀就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在17至18世紀之交,車臣開始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此後車臣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爭。後來沙俄勢力到達車臣地區,用武力手段將車臣併入俄國。但是事情要遠遠比這複雜的多,俄國對車臣實施暴政,激起了當地人不斷的反抗,1875年,沙俄對車臣開始大規模屠殺,抗俄的車臣人基本被消滅殆盡,這個地區才又重新恢復了穩定。


蘇聯成立後,車臣地區一直留在蘇聯版圖內,但是矛盾和衝突不斷,蘇聯解體後,車臣人看到了獨立的機會,1991年11月,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羅斯的承認。一個想獨立,一個不承認獨立,就只能動用武力了,為此俄羅斯進行了兩次車臣戰爭,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時任俄羅斯總理普京出動10萬軍隊,從兩路進入車臣,對車臣進行封鎖和展開軍事打擊。大股車臣武裝被消滅,俄軍幾乎控制了車臣全境。但是,車臣剩餘的武裝化整為零,在車臣內外採取游擊戰術,頻頻進行暗殺和恐怖活動。

曉木曰兮


中國有句話叫做“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車臣之所以非要獨立,主要其與俄羅斯的仇恨太深,整個車臣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第一,被征服。車臣自古就是高加索地區一個獨立的王國。而且民風彪悍。雖然人口幾十萬,但是沙俄征服它足足打了上百年。而且俄羅斯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此,俄羅斯佔據車臣後,對其進行瘋狂的鎮壓,凡事是反對者都被處死,而車臣人成為沙俄的奴隸。沙俄在此瘋狂的掠奪。民族矛盾非常深,血與淚的凝聚。



第二,長期的高壓。十月革命後,蘇聯對待車臣依舊是十分的粗魯。他們採取高壓的民族政策,企圖改變整個車臣人。而且在車臣粗暴的執行集體化。使得車臣大量失去土地,車臣的反抗更是從未停止。有反抗就有殺戮。因此,仇恨更加堆積。



第三,死亡之路。在二戰爆發後,一直尋找機會的車臣人投靠了德國法西斯,企圖利用德國的力量幫助自己獨立。因此,車臣人充當德國的嚮導,為德國人刺探情報甚至直接組建軍隊來參戰打擊蘇聯。這使得戰後車臣人遭到了清算。戰後,車臣被整體判為叛國罪。而且被集體搬遷到西伯利亞,中亞。於是車臣開啟了死亡之路。在哪個嚴寒的冬天,蘇聯出動十萬大軍,包圍車臣,將車臣人全部趕上列車,毀掉他們的家園。直接舉國遷移到荒無人煙的中亞,西伯利亞。而不願意走的,不是被殺,就是被付之一炬。而被遷移的因為嚴寒以及虐待,最後死了一半。這是車臣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刻。仇恨無以復加。



第四,恢復家園。車臣人被遷移走後,蘇聯遷移了大量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進駐車臣土地,企圖徹底換種。而到了1958年,新上臺的赫魯曉夫為車臣人平反,准許他們返回家園,於是在中亞沒死的車臣人紛紛回到家園。於是與佔據此地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人爆發了激烈的戰爭,最後又奪回了家園。



第五,長期的壓迫。鑑於車臣人的不安分,蘇聯在經濟發展上對其打壓,使得車臣經濟長期落後。失業率高企,車臣收入全蘇聯最低。這些使得車臣更加離心離德,因此蘇聯解體,其立刻獨立,才有了近幾次的車臣戰爭。可以說,車臣和俄羅斯有著幾百年的血淚恩怨。因此,難以調和。除非車臣人都死了。



歷史真相背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車臣和俄國本來就是征服和反抗的歷史,非常血腥。

早在18世紀開始,信仰伊斯蘭教的車臣人就在反抗俄羅斯帝國的入侵。

從19世紀初期開始,車臣人和俄國人正式大規模開戰,戰爭持續長達百年。俄國人不斷血洗車臣,車臣人不斷叛亂。

最終,只有十幾萬人口的車臣被俄國征服,反抗的車臣人幾乎被俄國人殺光,但俄國人也付出了極大代價。

車臣首都格羅茲尼,在俄語中就是恐怖之城的意思,以記錄俄軍在這裡的遭遇。

蘇聯成立以後,首先是斯大林大清洗將車臣精英殺了個乾淨,隨後二戰中斯大林藉口車臣人和德軍合作,將他們全部流放到中亞不毛之地。直到戰爭結束後20年,部分車臣人才回到故鄉。

長達100多年的民族仇恨以及宗教問題,形成了車臣人對俄國的強烈仇恨。

車臣這個地方是以家族為單位,進而擴大到部落。這裡的男人個個驍勇善戰,懦夫是不可能在這裡生存的。

車臣人當年以畜牧為主,他們有句名言:不是每個車臣人都會放羊,但每個車臣人都會開槍(戰鬥)。

到了蘇聯解體以後,車臣藉機尋求獨立。當時葉利欽認為車臣只是人口50多萬的小國,哪裡有權力獨立,出動數萬俄軍進行進攻。

沒想到,車臣人拼死反抗,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重創俄軍,實際取得了獨立地位。

俄國通過第二次車臣戰爭,幾乎將車臣反抗的男人殺盡,這才又控制了車臣。

在兩次車臣戰爭中,俄軍頗多濫殺、虐殺、搶劫、強姦行為,又引起車臣人刻骨的仇恨。

車臣戰爭結束以後,車臣族佔車臣人口的一半不到,俄國人認為這裡可以長治久安了。

誰知道,還不到20年時間,車臣人利用子宮武器,竟然將人口擴張到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再次徹底控制了車臣。

目前俄國扶持車臣軍閥控制這裡,但這小子其實也是自立為王,不理會莫斯科的命令,實際上基本是獨立的。

所以,車臣問題根本沒有解決,恐怕第三次車臣戰爭也就是時間問題。

大家看看下圖現役車臣軍人凶神惡煞的樣子,天生的戰士。


薩沙


車臣問題的成因較為複雜涵蓋了歷史積怨、民族矛盾、宗教信仰不同等,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也是車臣人獨立的一個導火索。內部矛盾是車臣極端民族分裂勢力堅持要從俄羅斯獨立出去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外部西方反俄勢力的干預亦是車臣非要獨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北高加索處在俄羅斯腹地,位於北高加索的車臣對於俄羅斯來說有著特殊的戰略意義。從地緣政治上看,北高加索的穩定是俄邊境安寧的保障,同時可以遏制北約東擴,車臣是“連接外高加索的生命線” 。石油資源上看,高加索地區盛產石油,控制車臣對於保障俄羅斯的石油供應意義重大。它連接著俄羅斯同南高加索3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從民族上看,高加索地區作為俄羅斯民族衝突最為頻繁的地區,若車臣獨立,達吉斯坦、印古什、卡拉恰伊等民族會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步車臣後塵而獨立,進而西方勢力的湧入,俄羅斯的大國戰略將徹底動搖。因此俄絕不容忍車臣的獨立。


車臣人有自己的文字,信奉伊斯蘭教這與俄羅斯族的東正教不同。兩族的歷史積怨可追溯至18世紀沙皇入侵車臣。俄國從1722年開始,推進其南下戰略,進軍車臣。以整個高加索地區作為南征波斯的前進基地。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高加索戰爭後,最終於1859年才將其併入俄國版圖。從此也為之後的車臣獨立問題埋下根源。19世紀初,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再度對北高加索進行征服行動,並於1829年爆發全面高加索戰爭。為了抵抗俄國入侵,當地的伊瑪目(即伊斯蘭教的領拜人,也可引申為領袖、學者等)加齊•穆罕默德組建了車臣尼亞(即日後的高加索伊瑪目國),

車臣國家的概念應該說始於此。1859年伊瑪目國被沙俄所滅,併入帝俄版圖。但被征服後的車臣地區暴亂事件不斷,加之俄國對車臣人施行暴政,終導致車臣人大規模反抗,不過車臣人的反抗又招致俄國的大規模屠殺。在俄國的高壓政策下抗俄的車臣人幾乎銷聲匿跡,由此車臣地區進入了基本穩定,的局勢。但獨立的念頭在部分車臣人心中卻從未消失過。這才有了在二戰中,部分車臣人為謀求獨立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的現象。1944年,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政府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名,將幾乎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往哈薩克斯坦等中亞荒漠地區。在那裡,車臣人實際上過著流放式的集中營生活。他們繼續遭受歧視,不僅被迫與其他民族隔離,而且還被剝奪了作為蘇聯公民應該享有的一切權力。直到1957年,車臣人才得到政治上的平反,恢復民族自治重返北高加索家園。然而回到家園的車臣人卻發現故園雖在,但已面目全非。家園的變化激起車臣人心態上的不平衡,往日的仇恨和心靈上的創傷加劇了更多車臣人對獨立的嚮往。客觀地說,斯大林時期所奉行的錯誤的民族政策,無疑是在車臣獨立問題上添了一把火。


蘇聯前期,由於政府宣傳無神論,禁止多元意識形態存在,中斷了車臣人與伊斯蘭世界的聯繫與交流,此舉令伊斯蘭教的影響力在車臣受到極大限制,迫使車臣人淡化了宗教感情。一度程度上壓制了車臣人獨立的想法。但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蘇聯政府的控制力下降,境外伊斯蘭極端組織開始向車臣滲透,並迅速紮根,不斷蔓延和膨脹,經過20多年的經營,在車臣形成了強大的伊斯蘭極端勢力。這股勢力打著宗教的旗幟,以車臣為根基,在整個北高加索地區宣傳激進的教義,同時利用了車臣人獨立的想法,煽動蠱惑信徒。而西方為了圍堵、孤立俄羅斯,高加索地區自然也成為北約東擴的目標。西方勢力的介入助長了車臣人的獨立氣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