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養生——溼熱質的特徵及養護建議

相關篇章:

     

個性化養生——溼熱質的特徵及養護建議

  總體特徵:溼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溼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心煩倦怠,眼筋紅赤,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赤,男性易陰囊潮溼,女性易帶下量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個性化養生——溼熱質的特徵及養護建議

  心理特徵:容易心煩急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溼熱氣候,溼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環境起居:避暑溼,環境宜乾燥通風,不宜熬夜過勞,長夏應避溼熱侵襲。

  體育鍛煉:適合大運動量鍛鍊,如中長跑、游泳、爬山、球類等,以祛溼散熱。夏季應涼爽時鍛鍊。

  精神調適:多參加開朗輕鬆的活動,放鬆身心。

  飲食調理:多食清利化溼的食物,如西紅柿、黃瓜、綠豆、白扁豆、薏苡仁、苦瓜、芹菜、馬齒莧、西葫蘆、冬瓜、赤豆、荷葉、茄子、鮮藕、百合、絲瓜等。忌辛溫滋膩,少喝酒,少吃海鮮,忌甜食。參考食療:扁豆冬瓜湯:將豬排骨500克洗淨切成塊,飛水去浮沫,再洗淨備用;將白扁豆100克用清水浸透洗淨;將新鮮冬瓜500克切塊備用;清水燒開後,放進冬瓜塊、排骨、白扁豆,大火燒開後改慢火煲1小時左右,加調味料即可食用。可清熱利水,健脾祛溼。

  藥物調養:可用甘淡苦寒清熱利溼之品,可以根據溼、熱程度不同分為三種情況:①溼重於熱:以利溼藥為主,清熱藥為次。多用三仁湯;②熱重於溼:以清熱藥為主,利溼藥為次。多用王氏連樸飲;③溼熱並重:清熱與利溼並舉。多用黃芩滑石湯方。

  穴位保健:支溝、陰陵泉。

個性化養生——溼熱質的特徵及養護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