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嘉诚的俭,晏子的俭,我们看到了什么?

李嘉诚和晏子都是名人,说妇孺皆知也不为过。所不同的是,一个是现代的名人,一个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的名人;一个是世界有名的富豪,一个是闻名于诸侯的卿相,一个有钱,一个有权。同为古今名人,他们还有一种相同的行为,就是:力行节俭。

从李嘉诚的俭,晏子的俭,我们看到了什么?

李嘉诚的故事各大媒体均有报道,其力行节俭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如他穿旧衣十年八年不换是常事;穿补过的旧鞋;开旧车;住旧房,身为地产大亨至今仍住1962年婚前购置的老房子。美国《幸福》杂志曾报道称,李嘉诚是世界上“最为简朴的亿万富翁”。他的办公室也没有因事业扩张而不断变换、变大,一直还是原创业起家时的办公室,很普通、朴实,根本不象是个亿万富豪办公的地方。办公室的摆设也不讲究,比较显眼的只有挂在墙上的一幅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从李嘉诚的俭,晏子的俭,我们看到了什么?

至于宴子,作为齐国的三朝卿相,以机智善辩,恭下节俭闻名。而他的节俭与李嘉诚很相似,如他也是爱穿旧衣,一件狐皮袍子一穿就是三十年;吃粗食;住旧屋。但他是真穷,然而他的穷却是他不愿富所致。

从李嘉诚的俭,晏子的俭,我们看到了什么?

譬如他因得齐景公的器重,曾多次被封赏,但他都拒绝。他认为,在上位者应该以身作则,才能领导百姓,改善社会风气。有一次齐景公看他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地势低洼、潮湿狭小,脏、乱、杂,不是一个好住所,便想帮他换一座干爽安静的新屋。但晏子不肯接受,委婉辞谢,说:“我的祖先世代居住在这里,我还担心才德不足,没有资格继承这所房屋,因此能住在这里我已经很满足了。”后来齐景公趁晏子出使晋国,趁机为他改建住宅,当晏子回来时新屋已经盖好了。但晏子依礼谢过景公后,就派人把房子给拆了,并把拆下来的木材分给邻居们。同时,把那些因要修建他的房子而被迫拆掉的邻里房舍,按原样重新盖好,再把邻居们都请了回来。

从李嘉诚的俭,晏子的俭,我们看到了什么?

晏子因一生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反对奢华,对后世影响极大。司马迁对他非常推崇,将他与管仲比肩,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专门将他们合传,即《管晏列传》。孔子也称赞他:“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李嘉诚富可敌国,他的俭,仅对自己,只是他所选择的做人理念;他在慈善事业上却很慷慨,每年20%的时间均用于做慈善事业,受益的人可谓成千上万。而晏子呢,他的俭也是自己的选择,他的谦恭、节俭,对当世纯朴、勤俭的民风影响巨大,对齐国的稳定、强大也是功不可没。

从李嘉诚的俭,晏子的俭,我们看到了什么?

从李嘉诚和晏子力行节俭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他们之所以选择“一生行俭”,并不是为了欺世盗名,而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以俭养德。由穷节俭易,由富节俭难;无权轻财易,有权轻财难。他们之所以能人所不能,皆因面对财富、权利时,他们更看重的是:德。所以,他们尽管一富一穷,却都选择走同样的道路:以俭养德。以俭养德,则德厚,德厚,才可载物,才可做大事,益大众。《国语

·晋语六》说:“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从李嘉诚的俭,晏子的俭,我们看到了什么?

“厚德载物”通常与“上善若水”并论,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却想:以俭养德,又何尝不是一种道呢?

从李嘉诚的俭,晏子的俭,我们看到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