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建華:中國汽車應允許不同形式的先進動力技術路線存在

7月9日,由寰球汽車主辦的“燃”力量汽車動力發展趨勢高峰論壇在京召開。多位內燃機領域權威專家匯聚一堂,通過解讀汽車動力的新技術,分析汽車動力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中國製造2025》中,中國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領域發展突破。與此同時,“國六”排放標準、“雙積分”政策、4階段燃油限制遍準等產業政策即將陸續實施,上述嚴格的標準表明了中國要走節能減排之路的決心。

在節能環保的大背景下,汽車動力如何應對排放及燃油消耗的限制?動力產品的功能性和穩定性如何提升?如何進一步挖掘混合動力、渦輪增壓、自然吸氣和三缸機發展的潛力成為了與會專家討論的焦點問題。

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目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於技術創新的變革期,汽車產業在向低碳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這給中國零部件產業發展帶來難得歷史機遇,零部件產業也將成為我國汽車工業變革與創新的主要驅動力和基礎的載體。作為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中,提升汽車動力總成競爭力將成為實現汽車強國戰略的必由之路。另外也應注意到,應根據我國不同的能源結構應該允許不同形式的產品和技術路線的存在,這才是尊重市場規律。

師建華:中國汽車應允許不同形式的先進動力技術路線存在

以下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髮言實錄:

大家都講的是汽車動力發展趨勢的論壇,吳總考慮到所有汽車產品都是由我們的零部件構成的,沒有我們強大的零部件基礎談不上我們的汽車強國的建設,汽車高質量的發展。所以給我一個題目,讓我講講汽車零部件在汽車強國中如何去發展,我的題目就是低碳化、智能化引動我們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變革。

大家都知道全球汽車產業正處於技術創新的變革期,汽車產業在向低碳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未來的汽車變革將是前所未有的一種變革,會給我們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零部件產業也將成為我國汽車工業變革與創新的主要驅動力和基礎的載體。國家層面也是越來越重視我們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國家重點政策也明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方向,並且多次提出來要重點突破關鍵零部件技術,比如動力電池、汽車傳感器、車載芯片、電控系統、輕量化材料等等工程化,要鼓勵發展模塊化供貨等先進模式,以及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高端零部件,要支持優勢特色零部件企業做強做大,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的領軍企業。

可以說集成零部件產業競爭力是我國實現汽車強國這個戰略的必由之路,應該說我們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已經進入到了重要的發展階段,首先在新場景下汽車零部件產業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2017年我們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901萬輛和2887萬輛的產銷量,分別增長了3.2%和3%,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低速平穩增長的階段,是一個競爭加劇的新場景,那麼中國汽車產業也正在處於由大到強的關鍵發展期,汽車零部件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第二個方面互聯網科技引發了消費者的需求轉變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那麼伴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消費者對汽車的品質追求在不斷地提高,時尚科技、節能環保、舒適智能等出行要求也給我們汽車零部件產品的研發和設計帶來全新的挑戰。零部件供應商必須掌握年輕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例如產品體驗化營銷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採用互聯網思維來催生新型的商業模式。

第三個就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這三化是當前汽車技術創新的主要目標,是對能源消耗、環境汙染、行車安全和交通擁堵重要的突破口。低碳化趨向於節能減排,主要集中在動力與傳動系統,新能源汽車技術,輕量化發展等等領域。信息化主要體現為企業系統管理、產品研發設計、製造流程優化、物流配送系統升級、客戶關係保持維護等內容。智能化主要是指一些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汽車的廣泛應用,因而促使汽車產業生態向製造服務業轉型升級。未來的汽車及其零部件將是多領域融合、跨產業協作的產物,汽車產業發展發出徹底的變革是大勢所趨,這個趨勢給汽車,給企業提供了創新升級的平臺和載體,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我們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該如何做呢?汽車產業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汽車零部件產品、技術、規模、類型、品質、成本、服務的綜合競爭,零部件先進技術實際上在推動著整車技術的升級,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未來的汽車技術進步越來越依靠新型零部件領域的創新升級與應用發展,零部件作為產業鏈的上游核心產業和後端重要的構成,它的發展態勢決定了汽車工業的走向。所以作為中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重要的支撐,今後零部件行業的競爭會更加的激烈。建議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以下幾個方面要多下功夫。

第一:要緊跟汽車發展潮流,加速產業鏈轉型升級,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轉型升級是勢在必行的,零部件企業需要承擔起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網聯汽車,這幾個領域的轉型升級的重任。只有夯實我們安全可控的零部件的技術基礎,才能成就更加安全、環保、便利、舒適的汽車,目前一些全球的領先零部件企業也正在積極的進行業務的調整,在加速資產配置,以便跟上乃至領導這個變革的潮流。比如說博士等一些外資巨頭都在忙著分拆出售傳統的業務,轉而聚焦於富有高利潤和高增長前景的領域。集中精力於安全、環保、互聯,同樣我們中國的零部件企業也應該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要紮實推進新技術研發,做優產品與服務,調整和優化現有產能規模,增加自動化生產能力和機器人的使用。

第二:要加強跨界合作,創新融合發展,面對汽車市場的快速變化,跨界融合發展才能實現共贏。當前汽車已經成為眾多創新科技的重要載體,傳統零部件企業也必須要擁有跨行業的視野,要學會跨行業的競爭與合作,要充分的吸收和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來彌補自身業務的短板,同時要提高國際化的能力,我們新一代的中國零部件領軍企業必須具有全球化的視野,來制定我們的跨界整合的戰略,避免這種盲目收購,同時要形成收購後的快速整合的能力。同時我們要掌握和擴大營銷網絡和戰略資源,來實現在這種超越傳統思維的新時代走得更遠。

第三:就是要不斷提高我們的企業競爭力,要實行品牌戰略,我們的零部件企業要不斷提升競爭能力,努力達到自身品牌價值最大化,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商業模式的這種創新,我們除了達到主機廠的要求以外,同時我們還要運用數字化和信息化的處理能力,也是我們最基本的要素,我們的零部件企業只有從設計、製造、服務去降低成本,提升品質,拿出性價比高的產品與整機共同面對市場才會立於不敗之地,所以說我們零部件企業在提升競爭的同時更要重視打造品牌,通過提升品牌價值和號召力來實現我們與整個企業的共贏。

第四:我們要不斷創新整零合作模式,整零協同發展,我們要和整車企業加強互信,形成利益共同體,要深度參與整車的開發與研製,在各個環節成為參與者甚至成為規則的共同制定者,與整車企業實現共贏,在技術上實現變革,同時我們具有前瞻性給予整車技術支持,和整車企業建立產業基地,來實現利益共享。

總之,我們的零部件企業要打好自己的基礎,為我們實現全球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剛才各位專家都提到了技術路線的問題,我認為我們的企業在選擇這種動力方式的時候要立足於市場,根據市場的規律選擇我們的技術路線,這才是我們今後長遠健康發展的根本。同時作為政府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規定我們企業採取具體的技術路線,只能採取什麼,不能採取什麼,或者鼓勵什麼,不鼓勵什麼,造成不平等的競爭,可能反而會,如果出現問題的話可能損失會更大。同時我認為我們國家應該倡導對能源的綜合利用,我們國家有不同的能源結構,根據我們不同的能源結構應該允許不同形式的產品和技術路線的存在,才是尊重市場規律的。今天探討的節能型的發動機,比如說三缸發動機,應該說是在我們國家,在現階段或者說未來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應該能夠發揮很好作用的,我們從現在的新能源技術和我們的產量產能的體量來看,對於我們相當長的時期都不會成為支撐我們發展的主力,體量不會那麼大,反而是我們的傳統內燃機加上混合動力才是未來相當長的過渡期的支撐,可能也是我們由這種傳統動力方式向多種能源的動力方向,向電動化新能源發展的很好的過渡,才能夠起到真正節能減排的作用。

因此,我認為我們的發動機是基礎,但是要在基礎上對發動機實現電動化、電器化,使它能夠真正的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這也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內促進我們企業行業健康發展比較客觀務實的一條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