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年紀輕輕,爲什麼要給努爾哈赤殉葬?

顏煥原


清初並沒有大汗崩讓后妃殉葬的制度,何況殉葬的是汗夫生前寵愛的嫡妻。但努爾哈赤去世後,卻有三個妃子為他殉葬,一個是大妃烏拉納喇氏阿巴亥,兩個是庶妃代音察、阿濟根。

阿巴亥被殉葬從制度上和事實上不可能是努爾哈赤的本意。

後金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身體不舒服,到清河溫泉沐養,八月初七身體情況嚴重,“上大漸,欲還京,乘舟順太子河而下,使人召大妃來迎。”(《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努爾哈赤臨終前急匆匆召見的人是大妃阿巴亥,不是其她妃子也不是子侄,可見對阿巴亥極為信任。

然而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在返回都城盛京(瀋陽)的途中、距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病歿,當夜阿巴亥扶柩回宮。豈知第二天黎明時分,努爾哈赤屍骨未寒,那些手握兵權的子侄們就逼迫阿巴亥殉葬了。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對這件事的記載語焉不詳,更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則是自相矛盾。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說:“上於國家政事,子孫遺訓,平日皆預定告誡,臨崩不復言及。”更早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也說:‘為國事子孫早有明訓,臨終遂不言及。”但《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又說:“留之(阿巴亥)恐為國亂,(努爾哈赤)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於是諸王以此遺言為藉口逼阿巴亥殉葬了。

但既然努爾哈赤平時早有明訓,若有讓阿巴亥殉葬的意思,阿巴亥怎麼不知道?努爾哈赤臨終為何獨獨要見阿巴亥訣別?既然臨終“遂不言及”,怎麼又說有對諸王的遺言?那又是何時對諸王說的?

到了《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裡乾脆把這段話刪掉了,只說“大妃以身殉焉”,並沒提殉葬理由和前因後果。

據朝鮮史籍《春坡堂日月錄》記載,或言太祖命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或言太祖命代善繼位,兩種說法均無命皇太極繼位之說。而《皇考開國方略》說:“……眾請皇太極繼位。太宗辭曰:皇考無立我為君之命,……”皇太極自己也承認努爾哈赤選的繼承人不是他。

那麼努爾哈赤的本意是立誰繼位?臨終前他召見阿巴亥又有什麼囑託?阿巴亥身為努爾哈赤的遺孀,地位高貴,如果她按照汗夫的意見執行,無論努爾哈赤立的是誰,皇太極都不能登上汗位!阿巴亥成了皇太極通向汗位的最大阻礙。

阿巴亥一死,眾人請皇太極繼位,為何請他繼位?還不是因為他的兵權!如果他沒有兵權,又沒有遺命,憑什麼繼位?難怪多爾袞說“太宗之位,原系奪立。”(《清世祖實錄》)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歸結阿巴亥的罪狀時還說她“心懷嫉妒,每至帝不悅……”她會嫉妒誰呢?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的時候只有十二歲,而且“饒丰姿”“有機變”既漂亮又伶俐,深得努爾哈赤寵愛,何必嫉妒別人?

要知道此時還有一個人比她地位高,比她受寵,那是“丰姿妍麗”的大福晉孟古姐姐。努爾哈赤很愛孟古姐姐,稱之為“愛妻”,孟古姐姐病逝後努爾哈赤十分悲痛,為其停靈三年,“愛不能捨”。如果有一個人可以令阿巴亥嫉妒的話,那也就是孟古姐姐了。而阿巴亥嫁來兩年之後,年僅二十九歲的孟古姐姐便病逝了。阿巴亥取而代之成為後宮之主,被立為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福晉。

孟古姐姐,就是皇太極的母親。

除了阿巴亥,另兩個殉葬的庶妃代音察、阿濟根是怎麼回事呢?畢竟努爾哈赤其他的側妃和庶妃都沒有殉葬。

代音察曾經多次在努爾哈赤面前告阿巴亥的狀,一次的結果是阿巴亥的一個婢女納札被處死,阿巴亥受到申斥。另一次是告阿巴亥和大貝勒代善關係曖昧,最終結果是努爾哈赤險些處死阿巴亥,但念及子女尚幼,一旦生病需要母親看護,才免其一死。

代音察如此低微的庶妃敢把矛頭指向大妃和大貝勒,膽子未免太大,有說是皇太極幕後指使,也不無道理。阿濟根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這些事件中暗中相助之人。

如果不是為了滅口,何必讓她們也殉葬呢?留著若是洩露出當年的什麼隱情,豈不是糟糕?


淮山飛雨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的母親,努爾哈赤死後,她為努爾哈赤殉葬,實在是可惜可嘆!


《太祖武皇帝實錄》較為詳細地記述了阿巴亥被逼殉死的情景:
“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總的來說,阿巴亥必須為努爾哈赤的邏輯有很多條:

1,為了皇太極順利繼承皇位,阿巴亥必須死。對於任何企圖爭奪汗位的諸子或者將來繼位的新汗而言,大福晉都是一個潛在的政治威脅。因為烏拉那拉氏身為後金的國母,地位至尊,如若不讓她殉葬,等到她的三個兒子長大成人之後,倘若出現母子聯合的局面,那麼對即位的新君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威脅。權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為強,藉此良機先行除掉大妃。


2,阿巴亥自己性情善妒,從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感,估計也得罪了不少人。努爾哈赤在世之時,人們尚且有所顧忌,諸人不敢輕舉妄動,不敢對大福晉流露出半點兒的不敬。但等到努爾哈赤死後,他的遺孀大福晉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並且無力還手。於是在四大貝勒眾口一詞要求殉葬,三個兒子沒有異議的情況下,之後殉葬換取新皇帝善待三個兒子。

3,努爾哈赤有可能確實要求過讓阿巴亥殉葬。事實上,阿巴亥雖然還是大妃,實際上早已失寵。最有可能保護她的丈夫努爾哈赤有可能是害死她的主謀,而她的三個兒子有可能是幫兇。



4,阿巴亥和代善的私情,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小福晉德因澤告發說大福晉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心機深沉,他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小福晉德因澤又告發說大福晉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還告發說舉行聚會時,大福晉精心打扮和代善眉來眼去。


這件事的真相有可能是,德因澤的告密就是皇太極指使的。這一告密事件,打擊了了代善,讓他無法成為合法繼承人,也打擊了阿巴亥,讓她地位寵信降低她的三個兒子也喪失了繼位機會。而努爾哈赤一死,皇太極讓阿巴亥和德因澤一起為努爾哈赤殉葬,這件事成了永遠的秘密!代善,更是老老實實當皇太極的奴才了

阿巴亥殉葬這件事,往往不是個人的意願,充分證明了一件事。在皇權時代,男權時代,一個女子不管多聰明,最後肯定鬥不過男人。

也許正是這種殘酷的鬥爭,讓清朝皇帝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素質,不敢懈怠,因為一旦懈怠,就會被人弄死!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歷史知事


阿巴亥,烏拉部主滿泰之女,父親去世後由叔父布佔泰收養。為了巴結努爾哈赤,年僅12歲的阿巴亥就被叔父送給了努爾哈赤。

阿巴亥年輕貌美,聰明善解人意,能夠隨機應變,深得努爾哈赤的歡心,在13歲那年被封為大福晉,當然其中有努爾哈赤想籠絡烏拉部的因素,更是出於對阿巴亥的寵愛與信任。阿巴亥也很爭氣,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分別為: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

就在阿巴亥生活美滿時候,烏拉部與努爾哈赤翻臉,努爾哈赤直接滅了烏拉部,所幸努爾哈赤沒有遷怒於阿巴亥,還令三個兒子開始掌握軍權,可見盛寵有加。

如此受寵的阿巴亥,為何努爾哈赤要逼她殉葬呢?

滿人有父親死了,兒子繼承家產和庶母的慣例。當時的努爾哈赤年事已高,而阿巴亥小他31歲,三子年幼,他擔心母子四人在自己死後沒有依靠,打算讓自己當時屬意的繼承人代善娶阿巴亥。代善與阿巴亥也明白這層用意,卻等不及努爾哈赤去世就搞在了一起,被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告發。

努爾哈赤大動肝火,畢竟自己還沒死呢,你們就如此迫不及待,反而打消了將阿巴亥許給代善的想法,找個由頭將阿巴亥休了。

之後的一年,阿巴亥帶著三個孩子在一個破木屋裡生活,後來努爾哈赤又接他們回來,恢復她的大福晉地位。由此來看,努爾哈赤是真心喜愛阿巴亥的,思念強過憤怒,他才會接她回來。

後來,努爾哈赤與袁崇煥一戰後臥病不起,因毒瘡發作而死。臨死前,他想到阿巴亥與代善的往事,又考慮到阿巴亥善妒,怕她擾亂後宮,下旨要阿巴亥為其殉葬。

阿巴亥三子尚幼不願殉葬,奈何四大貝勒苦苦相逼,只能自縊身亡。

換個角度想皇太極也不能讓阿巴亥活著,皇太極繼位按理要娶阿巴亥,可是她已經和哥哥代善有染天下皆知了,娶她代善不高興,不娶她皇家面子不好看。再者,阿巴亥是個厲害的女人,是大福晉還有三個兒子,日後她很可能會幫著自己兒子奪皇太極的汗位,所以阿巴亥必須得死。

可憐年少的多爾袞三兄弟,眼睜睜的看著母親被哥哥們逼死卻無能為力。多爾袞當上攝政王后追封阿巴亥為皇后,葬入太廟,算是替母親了卻些許遺憾。


史論縱橫


阿巴亥,出身高貴,烏拉部落首領滿泰的女兒,但她六歲就沒了父親,她便被叔叔布佔泰收養。

努爾哈赤滅掉了哈達部,勢力越來越強大,布佔泰為了保住烏拉部,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嫁給女兒努爾哈赤的弟弟,有把年僅12歲的侄女阿巴亥嫁給皇太極,以換取烏拉部族人的平安,布佔泰親自送阿巴亥到建州女真的費阿拉城,舉行婚禮。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努爾哈赤已經有多位妻妾了,而且努爾哈赤整整比阿巴亥大31歲,或許也是老夫少妻的原因,阿巴亥反而特別受寵,不到兩年阿巴亥就成為努爾哈赤的大福晉。接下來,阿巴亥像開掛似得,為努爾哈赤連續生下黃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由此可見,阿巴亥是非常得寵的,眼看阿巴亥的地位越來越穩,可偏偏叔叔布佔泰安奈不住,為了葉赫那拉·布喜婭瑪拉和努爾哈赤翻臉,射死了自己的妻子愛新覺羅·穆庫什(努爾哈赤女兒),努爾哈赤和布佔泰從此交惡。但這並沒有影響阿巴亥的地位,她所生的嫡子反而繼承了八旗中的三旗。
努爾哈赤中意的繼承人是老二代善,還為阿巴亥考慮做打算,金人有繼婚的舊俗,努爾哈赤希望他百年之後代善繼娶阿巴亥。但是,努爾哈赤沒死之前,他的小福晉便告發代善和阿巴亥關係混亂,私藏金銀,努爾哈赤知道後很生氣,便暗中調查,發現蛛絲馬跡後,便與阿巴亥離異。

告發的小福晉迅速的受寵了,阿巴亥聰慧,機智,不可能坐以待斃,努爾哈赤在攻破瀋陽後,又找回重新了阿巴亥,還她大福晉之位。阿巴亥不僅會打理努爾哈赤的後院,在前線也是替努爾哈赤出了不少注意,這便是努爾哈赤留念她的原因。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被明朝袁崇煥所傷,努爾哈赤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傳來阿巴亥商討了關於代善輔政、多爾袞繼位等秘事。而後努爾哈赤因毒瘡發作,醫治無效,而亡。

此時阿巴亥還是一個剛剛痛失丈夫寡婦,丈夫還屍骨未寒,野心勃勃皇太極就迫不及待的傳達所謂的遺命,逼迫阿巴亥殉葬。

或許殉葬只是一場政治陰謀,可以總結下面幾種情況。

1.代善已經是努爾哈赤屬意的繼承人,而歷史記載阿巴亥聰慧善妒,她不可能在努爾哈赤沒死的情況下和未來的繼承人代善關係曖昧不清,而且告發他們的小福晉在皇太極登基後就去世了,這中間皇太極做了什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2.阿巴亥的領導能力和計謀不輸男兒,為何要和代善不清不白,而讓人抓到把柄。她身為大福晉,支持者肯定不少,大可以私下扶持自己三個兒子中的一個,接替努爾哈赤。

3.阿巴亥本可以嫁給代善,而阿巴亥殉葬後,代善就少了一個強有力的助手,而她的三個兒子也失去了長輩的庇護,皇太極逼死阿巴亥可謂一舉多得。

綜上可見,皇太極為奪權所採用的手段,阿巴亥一死,就讓代善和多爾袞不再有聯盟關係,為自己成為繼承人破除了最大的障礙。


小枝談歷史


烏拉那拉 · 阿巴亥,是烏拉部滿泰貝勒的女兒,十二歲就嫁給了四十三歲的努爾哈赤,深受寵愛,在葉赫那拉氏去世後,被立為大妃。她為努爾哈赤生下了: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在宮中,阿巴亥在樓上每每看著廊下輕捷而過的汗王,眼裡流淌著脈脈的溫情,而努爾哈赤抬頭望著她,心裡甜甜的,暖暖的。這日子正是努爾哈赤追求的平凡的愛。

寧遠城下,老汗王敗給了大明強將袁崇煥,此時的努爾哈赤感到時日無多,他厭煩爭鬥不已的貝勒子孫們,他想趕回盛京,趕在眾臣面前宣佈自己的臨終遺命。可惜,沒能挺到盛京,半路上就離開了。


當諸貝勒趕到時,天真的阿巴亥說出了遺囑——由十四子多爾袞繼承汗位,大貝勒代善輔政,等多爾袞成年後,代善歸政。

這是政治,毫無人情可言,失去了老汗王的庇護,阿巴亥就像待宰的小羊。

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開了緊急會議,抓住了阿巴亥的致命弱點:汗王去世時,只有阿巴亥一個人在身邊,沒有其他人為證。同時貝勒們為阿巴亥安排好了歸宿——老汗王走了,割捨不下她,必令殉之!

阿巴亥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只有自縊殉死,她不想死,卻不得不去陪著老汗王。


Bin漂


天命十一年,皇太極以先皇之命為由,勒令大妃阿巴亥為其殉葬!作為努爾哈赤呢第四任大妃,有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兒子,阿巴亥比努爾哈赤小了整整37歲。在阿巴亥僅僅12歲的時候嫁給了努爾哈赤,而在此時努爾哈赤已經有了七位妃子!關於阿巴亥的被逼殉葬,成為前清堪稱最撲朔迷離的謎團!我想是有以下幾種原因的!

努爾哈赤有意讓其殉葬(女真的有殉葬的傳統)

1寵幸。努爾哈赤對於阿巴亥可以說是很寵幸的,最為一個最沒有資歷的妃子卻被封為了太妃。我想除了有些政治因素之外,努爾哈赤對於其的寵幸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會不會因為寵幸她,而讓她去陰間繼續服侍?這誰也說不準!而殉葬是女真人嗯一種傳統!

2不滿。據說阿巴亥與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有某種私情,這些事情努爾哈赤都看在眼裡。再加上阿巴亥過於年輕,又有權利。會不會擾亂下朝的朝綱?努爾哈赤會不會考慮到這些而令其殉葬?

皇太極削弱兩黃旗實力的考量

在八旗制度下,旗人都會對旗主非常的效忠。兩黃旗的實力有很大部分都歸多爾袞與多鐸和阿濟格。這三個人都是阿巴亥的兒子。這樣一來,阿巴亥的政治勢力就不容小覷了!新君繼位自然要考慮排除異己!所以阿巴亥的死或許是政治鬥爭導致的一場悲劇。

在電視劇《孝莊秘史》中,是這麼說的,努爾哈赤把汗位傳給了多爾袞。但是這隻有阿巴亥知道,皇太極和另外三個阿哥密謀篡位,就把阿巴亥逼死了!



樹敵太多

還有一種說法是,阿巴亥生性善妒,不善交際。另外,阿巴亥太多承受努爾哈赤的恩寵,並且年紀輕輕就成為太妃。這肯定會得罪不少的妃嬪以及政治勢力!


巴爾考研


我覺得不是殉葬,而是被殉葬。

阿巴亥年僅14歲的時候就趁著奴兒哈赤的大妃孟古去世之時登上了大妃的位置,遠超所有其他人的想象。這其中固然是有阿巴亥年輕貌美,深得奴兒哈赤的喜歡的原因,更多的還應該是阿巴亥善於爭寵,喜歡在後宮內鬥。據說原大妃孟古就是因為阿巴亥而失寵從而抑鬱而死,至少皇太極是這麼認為的。

在奴兒哈赤死後,皇太極奪權成功,於是讓阿巴亥為奴兒哈赤殉葬,這其中有三個原因:


第一,奴兒哈赤死前就有傳言說阿巴亥和奴兒哈赤的大兒子代善有染,所以阿巴亥死後一來可以打擊代善的實力,二來可以為奴兒哈赤正名。

第二,皇太極要為自己的母親孟古報仇,皇太極一直認為母親孟古之死是阿巴亥直接造成的,那麼替母報仇就很正常了。

第三, 在滿清之初,可沒有後宮不得
干政的說法,如果阿巴亥一直活著,那麼其子多爾袞成為滿清皇帝的機會將會大大增加。如果阿巴亥死了,那麼當時才14歲的多爾袞就少了一大助力,未來發展平添變數。



所以說,阿巴亥的殉葬是不正常的殉葬,不過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夜月下鳴蟬


孟古(努爾哈赤的大妃)去世後,大妃的位置空了下來,令所有人震驚的是,躍上這個位置的人竟是十四歲少女阿巴亥,孟古去世時,阿巴亥還沒有為努爾哈赤生下過一個孩子。她憑什麼坐上這個位子?就憑爺(努爾哈赤)對她的喜歡行不行呀!

努爾哈赤對阿巴亥恩寵不斷,後來,生下了十二阿哥阿濟格、十四阿哥多爾袞、十五阿哥多鐸。努爾哈赤對這三個兒子也是非常寵愛和看重,分別掌管著八旗軍隊中的三旗。

在關外的時候,滿族的殉葬制度(挺滅絕人性的)就已經非常盛行了,但是作為努爾哈赤大妃的阿巴亥為何年紀輕輕要給努爾哈赤殉葬呢?首先,這不符合當時的殉葬制度(早年為丈夫殉葬的確實也有無子的嫡妻,但是阿巴亥育有三子,後金時期的制度是丈夫死後,嫡妻即便無子也不用殉葬);第二,這不合情理。但是為什麼呢?原因有

第一,從皇太極的角度分析

皇太極親自編定的《清太史實錄》說:阿巴亥”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如果說殉葬是努爾哈赤提出來的,也應該是

“因寵而殉”,何來“然心懷嫉妒”,但是《清太史實錄》非說阿巴亥的不是,這很明顯是皇太極為堵死多爾袞兄弟奪位的最後機會。

所以,阿巴亥是被皇太極爭奪繼承之位逼的殉葬。這是最可能的原因。

第二,從努爾哈赤的角度分析

上面說到“因寵而殉”,這也是極有可能的。努爾哈赤生前非常寵愛阿巴亥,並且從此人對待舒爾哈齊以及褚英來看,他極其自私與冷血。

所以,阿巴亥“因寵而殉”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從阿巴亥的兒子們來分析

努爾哈赤死後的局面是:皇族中最優秀的四大貝勒有代善、阿敏、皇太極、莽古爾泰和四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這些人中除掉不是努爾哈赤之子的阿敏和濟爾哈朗,代善之前因與阿巴亥有過醜聞,繼承努爾哈赤之位是不可能的,莽古爾泰母親富察氏因罪而死也不可能。剩下只有皇太極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了。

這三人是皇太極強勁的競爭對手,而且努爾哈赤生前非常重用這三人。偏偏這三人同出一母,皇太極不得不忌憚,必先逼死這三人的母親,才能穩坐江山。

所以,有一個非常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阿巴亥的這三個兒子太優秀了,說到這裡,不免憤怒,優秀也是個錯。別人都是母憑子貴,可憐的阿巴亥偏偏“被害於”兒子們的優秀。

第四,從阿巴亥自身分析

阿巴亥對於殉葬肯定不是自願的,說她愛努爾哈赤就是胡扯了,努爾哈赤生前阿巴亥就喜歡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而且作為母親的她,更愛自己的兒子,所以自願是絕不可能的。在《清太史實錄》中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或重點了,如果阿巴亥有一絲絲的自願,也是這自願的交易。意思是,皇太極你逼死我可以,但是我請求你善待我的兒子們,這是用自己的命換皇太極一個承諾。當然,皇太極也履行了這個承諾。

所以,阿巴亥除了被逼殉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母愛,她希望她的死能換來兒子們的平安。

任何美好的人和事物離去的那個瞬間,雖然一閃而逝,然而在亙古的海灘上總有幾枚小小的貝殼混著歷史的悲風鳴響著,也總有幾筆若隱若現的劃痕記載著一些曾經。

喜歡請關注:木易話史


劇藏曆史


有一種愛情叫做你以為,再多的深愛也得活著,人對於生的慾望是隻有瀕死的那一刻才能曉得,當然這句話有以偏概全之說。殉葬這種殘忍的死法想必沒有幾個人願意,從情感的層面來講:阿巴亥死了丈夫但是她還有兒子,兒子是她活下來的動力,所以她不會想要殉葬,她還年輕呢。從陰謀的層面來講,阿巴亥是唯一在努爾哈赤死前說過話的人呢,有沒有遺言也只有阿巴亥有資格說。但是皇太極是熱門人選啊,這樣多爾袞就是潛在的競爭對手了,所以阿巴亥閉嘴了就沒有人能跟皇太極爭了。所以阿巴亥必須得死,什麼會聽起來名正言順一點呢那就是殉葬了。


歷史八卦愛好女


努爾哈赤死後,他生前最寵愛的大妃阿巴亥被貝勒們逼迫殉葬。這究竟是因為什麼?難道隱藏著無法言說的秘密嗎?



阿巴亥美麗端莊,聰明伶俐,12歲就嫁給了努爾哈赤。老夫少妻,梨花海棠,努爾哈赤自然對他格外寵愛,很快就冊封她為大福晉。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掌握了八旗之中的三旗,有權有勢,風生水起。如果不出意外,阿巴亥的好日子還長著哩!
不過,人怕出名豬怕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頭的椽子先爛。

正因為阿巴亥一家子在大金國裡太扎眼,所以,不光引起了努爾哈赤的警惕,也引起了眾多貝勒的嫉妒。這就為阿巴亥的殉葬埋下了禍根。

就在阿巴亥倍受寵愛時,努爾哈赤的侍妾德因澤向他告發,說阿巴亥與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眉來眼去,勾勾搭搭,藏有私情。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努爾哈赤還是產生了懷疑和不滿,於是找了個“私藏財物”的罪名,將阿巴亥休棄。後來,阿巴亥憑著聰明與智慧,又重回大福晉的位置,但努爾哈赤心中的陰影揮之難去,已不像從前那樣信任恩寵她。


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因毒瘡發作去世。就在努爾哈赤死後的第二天,皇太極等大貝勒們便闖入阿巴亥的寢宮,傳達了先王命她殉葬的遺詔“俟吾終,必令殉之。”阿巴亥萬分震驚,她根本不相信老汗王會有這樣的遺囑。但是眾貝勒態度堅決,一致跪請,在眾人的壓力之下,阿里亥不得不遵從遺命,盛裝後自縊而亡。

那麼,努爾哈赤如此寵愛阿巴亥,他為什麼要痛下殺手,讓阿巴亥殉葬呢?

很清楚,努爾哈赤畢竟是一代英主,在江山穩固和兒女情長之間,他肯定會選擇前者而不會選擇後者。當阿巴亥的地位就要達到頂峰的時候,努爾哈赤的憂慮也漸漸襲上了心頭。他擔心阿巴亥位居至尊,將來會干預朝政,甚至會獨攬大權,大金國的命運說不定會斷送到她的手中。所以,努爾哈赤才舍情絕意,斷然下詔,以免後患。


有人說,努爾哈赤並未下此遺詔,遺詔是皇太極偽造的。這種說法雖有可能,但經不起推敲。

當時,皇太極在眾貝勒中實力確實最大,但是他畢竟不是努爾哈赤,既沒有說讓誰死誰不得不死的無上權力,更沒有老汗王那種一言定坤乾的絕對權威。況且他的前面還站著三大貝勒,讓不讓他接班都難說,他敢一手遮天,偽造遺詔嗎?


再說,阿巴亥是皇太極的母輩,皇太極如果沒有絕對令人信服的理由,他逼阿巴亥殉葬,就是弒母犯上,大逆不道,就會給政敵留下攻擊的把柄。三貝勒莽古爾就是因為親手弒母而被人鄙視,稱其為畜生,徹底失去了競爭大汗的資格。在爭奪汗位的緊要關頭,皇太極往自己臉上塗脂抹粉,收買人心還來不及呢,他會給自已背黑鍋,揚醜名嗎?

另外,阿巴亥有三個兒子,老大阿濟格已經21歲,長大成人。老二多爾袞雖然年幼,但聰明伶俐,已經獨自領旗。老三多鐸12歲了,人情世事也已初通。如果沒有讓他們絕對信服的理由,或者老汗王的遺囑有一點兒可疑之處,他們哥仨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自殺殉葬而不去跟皇太極拚命嗎?



綜上可知,阿巴亥之所以殉葬,就是因為努爾哈赤下達了“俟吾終,必令殉之”的遺詔。


分享到:


相關文章: